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德州市陵城區第五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站酷網 的圖片

德州市陵城區第五中學是位於德州市陵城經濟開發區境內的學校,占地面積100餘畝,建築面積36000多平方米。

辦學歷史

第五中學位於陵城區經濟開發區田園路東首,是區委區政府高端定位、高起點建設的初級中學,市級規範化學校[1]。學校於2012年9月正式招生,現有教職工169人,其中專任教師160人,現設44個教學班,在校生3000餘人。建校來,學校秉承「師生共同發展,全面快樂育人」的辦學思想,積極推進素質教育[2],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辦學條件

校園占地面積100餘畝,建築面積36000多平方米,分運動休閒區、辦公教學區、生活服務區,層次分明,環境幽雅,布局科學,建有一棟功能齊全的綜合樓、三棟整齊劃一的教學樓、一棟整潔有序的餐廳、兩棟配備標準的學生公寓。運動場鋪設有6×400m塑膠環形跑道,建有6個標準籃球場和1個足球場。綜合樓建有6個理化生實驗室、3個微機室、1個舞蹈教室、1個音樂教室、1個書法教室,教室均配備了電子白板,建設了校園OA網,教學辦公初步實現了自動化和信息化。 辦學特色:建校伊始,學校確立了「凝神聚力,整合資源,發揮優勢,多元發展」的辦學思路,逐步規範學校管理,創新辦學模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教育質量穩中有進,辦學特色初步彰顯。學校始終堅持「面向全體、優化過程、彰顯特長、全面發展」 的教育原則,為學生的美好未來築夢,為學生的終生幸福奠基,在「嚴、細、實、活」中彰顯人本化管理,完善校園文化建設,優化育人環境。為落實個性化教育,學校以社團活動為引領,開設了顏體書法、健身操、籃球、武術、舞蹈、手工製作等校本課程,創建了書法社、文學社、足球隊等30個社團,並定期舉行班級文化內涵展示和學生才藝展示活動,學生的潛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為體現漢風唐韻,發揮顏真卿楷書立字立人的作用,2014年7月至12月,我校成功承辦德州市中小學生藝術節「顏真卿杯」師生書法大賽。根據王敏勤教授的五環節和諧教學法,五中確定的高效課堂基本模式為「352和諧教學法」, 其核心是「畫知識樹」,通過課前自主預習和課堂師生互動,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在教師的指導下構建知識樹,堂堂滾動,從章節、單元到整冊、整套教材形成較為完備的知識網絡。

師資隊伍

全校160名教師均是從各鄉鎮選聘的業務骨幹,年富力強,作風樸實,勇於創新,充滿活力。教師平均年齡34歲,本科學歷115人,高級教師23人,一級教師60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市、縣(區)級教學能手和優秀教師32人。為激發教師專業成長的內驅力,我校於2013年9月實施了「八個一」梯次型名師培養工程,初步形成了百舸爭流的局面。

學校榮譽

幾年的發展歷程中,全體教師篳路藍縷,學校管理規範有序,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學校足球隊代表陵城區參加德州市青少年比賽,成績驕人;在生源一般的情況下,我校教師深挖內潛,力促優秀生的培養和邊緣生的轉化,教學質量考核在全區名列前茅;創建了三位一體的德育模式,在全區率先實行「學生家長駐校辦公制度」,得到了市、區教育局領導的肯定;因地制宜,建設了大氣典雅、初具特色的校園文化體系……幾年時間,我校先後被評為 「德州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教基地」「全市關心支持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德州市依法治校先進單位」「德州市青少年維權崗」「全市普法工作先進單位」「德州市書法教育特色學校」「陵縣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等榮譽稱號。

前景展望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我校將繼續堅持人本理念,創新育人機制,力爭五年內創建全區第一個義務教育階段的「省級規範化學校」,逐步打造教育理念先進、人文底蘊深厚、學生全面發展、辦學特色明顯的品牌初中,讓每一名學生全面發展、成人成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