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齊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德川齊昭(1800年-1860年)是常陸國水戶藩的第九代藩主,因此又稱水戶齊昭。幼名虎三郎、敬三郎,字子信,號景山、潛龍閣,諡號烈公。[1]
第15代將軍(日本末代征夷大將軍)德川慶喜的生父。他是水戶藩第七代藩主德川治紀的第三子。神號「押健男國之御楯命」、「奈里安紀良之命」。官至從三位權中納言,後追贈正一位大納言。
齊昭在藩政改革上十分成功,成為幕府末期的名君之一,但由於將軍繼嗣之爭和與井伊直弼的政治之爭失敗,受到永蟄居的命令,最後死去。
生涯
繼承家督
寬政十二年(1800年)三月十一日,出生在水戶德川家江戶小石川藩邸,為第七代藩主德川治紀的三男,母親為側室永(外山氏,瑛想院)。年幼時向會澤正志齋學習水戶學,展現了聰明。
文政十二年(1829年),長兄八代藩主德川齊脩去世,因為沒有子嗣,門閥派以養嗣子的身分迎接第十一代將軍德川家齊的二十子恆之丞(後來的德川齊彊)來做藩主,因為恆之丞為齊脩的正室峰姬的異母弟。不過,水戶藩士猛烈反彈,下士層擁立虎三郎,於是虎三郎改名為敬三郎,並於十一月繼任成為第九代藩主,之後改名為齊昭。
藩政改革
天保二年(1831年),三十一歲的齊昭與二十七歲的有栖川宮織仁親王的皇女登美宮吉子結婚,而吉子的姊姊樂宮喬子女王就是十二代將軍德川家慶的正室。
齊昭致力於藩政,設立藩校弘道館,壓制門第派,任用下士層的藩士,諸如戸田忠太夫、藤田東湖、安島帯刀、會澤正志齋、武田耕雲齋及青山拙齋等人開始進行藩政改革。
一般認為齊昭的改革,帶於水野忠邦的天保改革有著一些影響力。天保八年(1837年)七月,齊昭提出了「經界的義」(全領檢地)、「主著的義」(藩士的土著)、學校的義(藩校弘道館及鄉校建設)、「總交替的義」(幕府定府制的廢止)。同時,實施被稱為「追鳥狩」的大規模軍事訓練,並且為了救濟農村設置稗倉,還有對幕府建議蝦夷地開荒和大船建造的禁令解除等。
可是,在弘化元年(1844年),齊昭四十四歲時,因為鐵砲齊射事件,連帶被問罪前年的佛教壓制事件等,齊昭依照幕府的命令將家督之位轉讓給和正室吉子所生的嫡長子,十二歲的德川慶篤,外加強制隱居、被命令謹慎處分。之後,水戶藩門閥派的結城朝道掌握實權而進行專橫政治。不過,由於支持齊昭的下士層所做的復權運動,弘化三年(1846年)時解除謹慎命令,嘉永二年(1849年)時,齊昭也被默許可干預藩政。
幕政參與
嘉永六年(1853年)六月,在培里來航時,因為老中首座阿部正弘的請求作為海防參與開始涉及幕府政治。不過,從水戶學立場的齊昭主張強硬的攘夷論。安政二年(1855年),參予軍制改革。同年,發生「安政大地震」,藤田東湖和戶田忠太夫等智囊不幸罹難。安政四年(1857年),阿部正弘去世,和堀田正睦成為實際的老中首席,對於開國論強烈反對,因此與推進開國的井伊直弼對立。
之後的十三代將軍德川家定的將軍繼嗣問題,擁立兒子一橋慶喜形成「一橋派」的齊昭和擁立德川慶福形成「南紀派」的井伊直弼正面對立,可是齊昭在這個政治鬥爭輸了。安政五年(1858年),成為大老的井伊直弼獨斷的簽訂了日美友好通商條約,而南紀派的德川慶福(德川家茂)也成為十四代將軍。
安政六年(1859年),由於將軍繼嗣及條約簽字的問題,齊昭和越前藩主松平慶永(春嶽)、尾張藩主德川慶恕、兒子一橋家家督一橋慶喜不時擅自登城(江戶城)抗議,詰問井伊直弼,最後反被直弼命令了永久蟄居(安政大獄)。
終局
萬延元年(1860年)八月十五日,蟄居處分仍然沒有解除,齊昭卻因為心肌梗塞突然逝世,享年六十一歲。由於同年三月發生了櫻田門外之變導致井伊直弼之死,因此傳出了齊昭是被井伊的彥根藩士暗殺的謠言。
墓在茨城縣常陸太田市的瑞龍山。
官職位階履歷
※日期=到明治5年12月2日前為舊曆
- 寬政十二年(1800年)三月十一日,誕生。幼名虎三郎。
- 文政十二年(1829年)十月,成為繼承人。改名為敬三郎。十一月,成為水戶德川家的家督,繼任為藩主。十一月十八日,敘從三位,任左近衛權中將,兼任左衛門督。
- 文政十三年(1830年)十二月一日,參議補任。
- 天保八年(1837年)二月二十八日,權中納言轉任。
- 天保十五年(1844年)五月六日,隱居。
- 萬延元年(1860年)八月十五日,逝世。
- 文久二年(1862年)閏八月五日,贈從二位權大納言。
- 明治二年(1869年)十二月二十日,追贈從一位。
- 明治三十六年(1903年)六月二十七日,追贈正一位。
影片
參考文獻
- ↑ 末代幕府——生於動盪時代的「肉食將軍」德川慶喜,taro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