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德國駐青島領事館舊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德國駐青島領事館舊址

圖片來自trip

德國駐青島領事館舊址位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青島路1號,青島路廣西路路口東北角處,鄰近膠澳總督府舊址,建於1912年,最初為俄僑馬克·齊默爾曼的私人宅第,現為青島市政協用房,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島德國建築群的一部分。

歷史

青島路1號最初為俄國畜產商人馬克·齊默爾曼於1912年建造的別墅,1913年的土地登記顯示該地產登記在齊默爾曼之妻薇拉·齊默爾曼名下。約1917年,該樓被另一位俄國僑民購買。

1926年12月,德國政府在作為前德國殖民地的青島正式設立領事館,德國領事館從俄國人手中租用了青島路1號別墅作為館址,並一直設於此處直至關閉。德國駐青島領事先後為師謀、巴恩諤、馮掃懇。1945年5月德國投降後,德國領事館閉館。

1947年,孔子後裔、孔氏八府嫡系後裔、青島銀行公會理事長孔祥勉購買了這棟別墅,命名為「南園」,與家人入住該別墅。1981年9月,孔祥勉子女孔令仁孔令朋等8人在該宅重聚,決定將該別墅贈予政府,用於開設孔子紀念館。1985年,孔令和、孔令仁、孔令多正式簽署協議,將「南園」捐獻政府。1986年,南園孔子紀念館開館。該樓現為青島市政協所使用,孔子紀念館實際不對外開放。2000年,該建築列入第一批青島市歷史優秀建築[1]。2006年5月25日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島德國建築群擴展名單。

建築

該建築坐落於觀海山以南的坡地上,因地基與街道有落差而建有花崗岩護坡牆,坐北朝南,視野開闊,自建築內可望青島灣海岸景色。建築占地面積1408平方米,建築面積1165.4平方米,磚石木結構,樓高2層,帶有閣樓和地下室。外牆為米黃色粉牆,花崗岩蘑菇石勒腳。外立面裝飾簡潔,南立面與西立面各起一山牆,西南轉角處建有八角塔樓,塔頂為墨綠色折線圓頂,與米黃色牆面形成鮮明對比。山牆上增加了縱向凸出線條,以強化建築高直感,同時與窗底的花崗岩條石、一二層之間的裝飾帶及東南角的弧形線條,形成虛實對比。屋頂敷以紅色牛舌瓦,上開老虎窗。[2][3][4]

該樓在西南角、東南角、北側各設有三個入口。其中西南角入口為主入口,以花崗岩拱券裝飾,通往走廊,東南角入口通往花房,北側入口則連接後院與供僕人使用的樓梯,下方為地下室。一層南側為客廳、交誼廳、餐廳等房間,北側為木製樓梯,二層主要為臥室。樓內房間大部分高4米,鋪設木製地板。

該建築融合了德國青年派新文藝復興式風格,整體外觀簡潔,摒棄了德租時期早期建築常用的敞廊、圓券大窗等元素及繁瑣的裝飾,建築形體簡化、輪廓清晰,體現了1905年後青島及德國本土建築風格的變化趨勢。

參考文獻

  1. 關於公布青島市第二批歷史優秀建築的通知. 青島市規劃局 青島市文化局. 青島政務網. 2006-05-20 [2019-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7). 
  2. 王棟. 揭謎青島路1號——齊摩爾曼住宅. 青島檔案信息網. [2009-09-21]. 
  3.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 青島市建設委員會 (編). 《青島優秀建築志》.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06. ISBN 9787543625044. 
  4. 李少紅, 青島德國領事館建築, 四川建築科學研究 (四川省建築科學研究院), 2009-04, (第35卷 第2期), ISSN 1008-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