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程(73)(魏戰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征程(73)》是中國當代作家魏戰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征程(73)
幾代人之前的事,我爺爺說着說着又是哭又是笑,卻永遠被我記下。
我爺爺的爺爺從甘肅慶陽,拖家帶口來到咸陽,一路上唱着道情,嚎幹了嗓子,也討不得饃饃吃。這日子是那樣的艱難。爺爺說,虧得那時的人強勁,不然早餓死了。這日子我沒有遇上,現在哪有這樣的事?我對爺爺說。
爺爺又說起了自己的父親。我爸那時候脾氣硬。男人上桌子吃飯,女人只能坐灶台下吃。我說,那我以後娶媳婦兒就讓媳婦坐灶台下吃。爺爺說那可不敢,那可不敢,社會不一樣了。爺爺說,那時候婦女沒解放,一般都不讓出門的,我媽聽見門上來了貨郎賣線頭,就站在門口問了一下價錢。那天晚上,我爸動手打我媽,說她下流成性,叫來娘家兄弟。爺爺說,我七舅八舅站滿了院子,又是作揖,又是回話,好話說的打盹,我爸還讓她娘家兄弟把我媽帶回去,說着還要拿毛筆寫東西。媳婦娃娃哭的不住聲,好幾個都哭昏死過去,這才了了事。我說,都啥年代了,男女平等了,女人是弱者更需要關懷呵護。
後來爺爺又說起自己和哥哥也就是我大爺分家的事。爺爺說,屋裡的幾口窯洞都分給了我哥。只給我分了半斗糧食,和一個鐵盆兩雙筷子兩個碗,就這樣,我帶着媳婦娃娃,在土壕的爛窯里,鋪的麥草睡着,黑燈瞎火的,天天晚上有群狼在爛窯外面守着,想進來吃人,幾度我都想死了算了,活着還有啥勁,為了屋裡付出了那麼多,到頭來落得這般田地。看看媳婦還有五個娃呼呼大睡,知道自己要是死了,他們的日子就更沒了盼頭,不行,還是要挺着,為了娃們也要挺着。
後來我在生產隊拚命的干,半夜還要趕車干工,不分天色的干,掙工分分糧食。因為能吃苦,肯用命,很快就當上了生產隊隊長。我帶領群眾的私下開荒,平坡打碾,挖山填溝,到處挖土造地為的是啥?我不信命,不信窮。為的就是把五個娃娃養活,能讓咱們這村里人吃上一口飽飯,用完了力氣,豁出命的與貧窮做鬥爭。我媳婦兒腿腳不好,背着娃,推着獨輪車,跑一樣的推土造地。那時候真是吃盡了苦頭,到頭來天不下雨,大旱一年,地里莊稼沒成熟,就旱死了,收回來的是一把乾草。後來決定,修水庫,羊毛灣水庫就是那時候修的,天天去挖,苦日子,喊着號子大家鼓足了勁,汗流浹背但不覺得累。或許是人多熱鬧,有氛圍。
農民麼,靠天吃飯。靠天吃飯天不下雨,靠地打糧地不養苗,人能有慫法子。餓死的凍死的還有累死的,死人是常事兒,不新鮮。吃的差,死成渣。所以,要修水庫啊!就是想打破靠天吃飯的命運,人要與天斗,人要與地斗,人還要與人斗。有妻有子有土地,沒水沒電沒糧食。娃娃餓的哭,大人眼巴巴的看得着急,能有啥辦法,恨不得把自己的胃割下來,從嘴裡塞進去,嚼了咽下去,好阻擋住自己的飢餓。說着說着爺爺便哭了起來,那是多大的委屈讓一個白髮老人淚流不止。
爺爺說,那時候的人都說以後的生活是電燈電話,樓上樓下。村上人都說瘋子傻子夢遊着呢。合作化以後,土地承包責任制了,早出晚歸的幹活慢慢才能吃飽了肚子。再到後來可以做生意了,爺爺說他從甘肅寧夏開始往西安倒賣牲口,才算得了個萬元戶。家裡的光景也好起來了,打下了窯洞,家裡也置辦了幾件像樣的木頭家具。後來改革開放了,出門在外跑生意的,打工的人多了,思想上也不再有什麼政治包袱了,男的女的可以無隨意暢談,什麼都自由了,心情也好了。慢慢流行起了自行車,爺爺說他就買了一輛飛鴿牌的自行車,那在村子裡就叫了好了,跑來看的人真叫一個多。我問爺爺,我咋沒見到那輛自行車呢?爺爺說,早都砸碎賣鐵了,現在要那做啥?爺爺雖然年紀大了,但他也用上了手機,感受到了時代的變化。是啊,時代的步伐誰也無法阻擋。爺爺八十多了,他每年都能領到國家的對老年人的高齡補貼,他時常感嘆道,和他年紀相仿的那些過世的人沒福氣,沒過上好日子就早早地做了個鬼,說着爺爺露出欣慰的笑容。這笑容包含了慶幸,包含了苦盡甘來的輕鬆。
這些事在爺爺的生命里留下了歷史政治永久的回憶,他把自己的記憶用口述的方式傳承到了我的記憶里,這樣的記憶,我或許也會和我將來的孫子談起,但這又會多出一些爺爺看不到的時代變化。這是經歷,是記憶,更是一個人的人生征程,更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征程。
願我們在路上的人,繼續前進,用艱辛的步伐,走出更美好的未來,把更精彩,更美好的征程故事傳承給一代又一代的來者。
作者簡介
魏戰龍,陝西咸陽人,自幼喜歡寫作,酷愛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