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大同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大同鎮隸屬於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地處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東部,東和黔江區接壤,南與桐樓鄉為鄰,西接桑柘鎮,北與走馬鄉龍溪鎮為鄰,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政府駐地60千米, 區域總面積47.66平方千米。[1]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廢細沙,分置大同、清河2鄉,境域始為大同鄉治;2013年,由小廠鄉改為大同鎮。截至2018年末,大同鎮戶籍人口為8636人。

截至2020年6月,大同鎮下轄1個社區、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大廠壩。

大同鎮糧食作物以玉米馬鈴薯紅苕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山羊、家禽為主;工業以建材、白酒等生產為主。

2018年,大同鎮有工業企業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1個。

中文名:大同鎮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地理位置: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東部

面 積:47.66 km²

下轄地區:1個社區、3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大廠壩

電話區號:023

郵政區碼:409611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渝H

人 口:8636人(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

建置沿革

清朝時期,境域屬細沙鄉。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廢細沙,分置大同、清河2鄉,境域始為大同鄉治。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大同、清河合併為同河鄉。

1951年1月,由同河析出,再置大同鄉。

1958年2月,大同鄉改為大同公社。

1981年3月,地名普查時,為避重名,以境內地名命名,改為小廠公社。

1984年2月,撤小廠公社,改為小廠鄉。

2013年,小廠鄉撤鄉設鎮,改為大同鎮。

行政區劃

2011年,大同鎮下轄大廠、龍門、大河、馬驢4個行政村;下設23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大同鎮下轄1個社區、3個行政村:大廠社區、龍門村、馬驢村、大河村,鎮人民政府駐大廠壩。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同鎮地處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東部,東和黔江區接壤,南與桐樓鄉為鄰,西接桑柘鎮,北與走馬鄉、龍溪鎮為鄰,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政府駐地60千米,區域總面積47.6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同鎮地處大廠蓋頂部中山地帶,地勢北高南低;地形分為丘陵,山地;境內最高峰神仙堡位於大河村,海拔1480米;最低點十字岩位於大廠村,海拔1000米。

氣候

大同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2.6℃,1月平均氣溫-3℃,極端最低氣溫-10℃(2010年1月12日);7月平均氣溫26℃,極端最高氣溫32℃(2007年7月23日);最低月均氣溫-3℃(2010年1月);無霜期年平均230天,最長達240天,最短為220天;0℃以上持續期23天(一般為3月20日—10月16日);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100天,最多達120天(2010年),最少為90天(2007年);最大雨量2000毫米(2010年),最少雨量1200毫米(2007年),降雨集中在每年4—10月,8月最多。

水文

大同鎮境內最大的河流為黑洞河,從小廠鄉大河村至黔江區白土鄉,流經境內大河村,長2千米,流域面積5平方千米,年均徑流量100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大同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雪災害、洪澇等;冰雪災害年均發生1次,主要發生在7月一次年3月,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11年7月27日,大同鎮有675戶、1960人的烤煙、玉米、房屋等財產嚴重受損,烤煙經濟作物損失折合現金約1200萬元,玉米作物折合現金約300多萬元。

自然資源

大同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礦,其中煤炭儲量150萬噸,地質儲量1450萬噸,已經開發的有朱家灣、陳家灣煤礦,位於大廠、龍門、馬驢,礦區面積20平方千米,地質儲量150萬噸,可采量150萬噸,年產量3萬噸。

視頻

航拍: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高谷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