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歸德堡橋

中文名;歸德堡橋

解釋;榆林城南20公里

別名;馬凳城

地址;榆林城南20公里處的歸德堡

歸德堡在今(榆陽區)劉官寨鄉。據《榆林府志》記載,該堡始築於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嘉靖年間用磚砌包堡城牆,城垣"周圍二里六十七步,樓鋪一十五座"。

有明一代,長城沿線一直都是抵禦蒙古入侵的前沿陣地。據史料記載,當時歸德堡有"經制駐守軍丁408名,馬、騾117匹"。清政府實現了對全國的統一,蒙漢兩族關係趨於和睦,因此在康熙初年,歸德堡經制守兵已經銳減至50名,清朝中葉後更是縮減至36名。

目錄

序言介紹

當地人一般將歸德堡稱為"馬凳城"。"歸德堡原來只是今日歸德堡村東山上的一座寨子,因為寨子像一個倒扣的斗,因此人們便將它稱為'斗底城'。後來駐軍將寨子的南北城牆向西延伸,並修築了新的西城牆,整個歸德堡便成了一個馬凳的形狀,這便是'馬凳城'名稱的由來。"[1]

歸德堡橋位于歸德堡村西南1.5公里的榆溪河上。據《陝西榆林文史資料·名勝古蹟卷》記載,該橋為清乾隆年間歸德堡人卜子孝及其子僧慧曇、慧清相繼募資,並歷時20餘年修建。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延榆綏兵備嚴鏡清在橋東石畔架鐵鏈橋1座,三十三年又遭大水沖毀,復建磚石結構10孔拱橋。民國年間增建2孔。1949年後,又續建2孔,形成現在規模。在交通並不發達的年代,該橋一直是榆林通往橫山、定邊、靖邊的交通要道。

歸德堡大橋已被列為榆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資料記載,歸德堡大橋全長152米,橋面寬約6.8米,高5米。記者眼中的歸德堡大橋,通體均為砂岩砌築,最大的石塊長約1.5米,寬0.6米,厚度超過0.2米。為了降低河水對橋墩的沖刷,人們還以石塊砌築了尖錐形的劈水石樁。

參考資料

  1. 歸德堡橋簡介 , 途牛旅遊網 2021-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