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星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張星烺(Xinglang Zhang)(1888年-1951年7月13日),字亮塵,江蘇泗陽人,歷史學家,對中西交通史有深入研究,著有《中西交通史料匯編》。他是著名地理學家張相文之子、經學家王舟瑤之婿。1906年赴美國哈佛大學化學系學習,他是中國最早攻讀生物化學的研究生之一,為著名地理學家張相文之子,是北京師範大學物理學專家張至善的父親。曾任北大教授,著有《歐化東漸史》、《馬可波羅》和譯著拜內戴托的普及版《馬可波羅遊記》、《歷史的地理基礎》等。
生平
張星烺早年曾就讀於南洋公學、北洋大學堂。1906年作為公費生赴美國留學,1909年畢業於哈佛大學化學系。後又前往德國,在柏林大學學習生理化學,是中國最早的生理化學留學生。辛亥革命後回國,任職於漢陽兵工廠、南京省公署,並曾任教於北京大學。1917年被聘為北京大學附設國史編纂處國史編纂員。1919年國史編纂處被國務院收回後,他前往浙江黃岩岳父家休養。後又擔任過長沙工業學校化學系主任、青島四方機車廠化驗室主任等職。1926年被聘為廈門大學國史研究所所長。次年前往北平,出任輔仁大學歷史系教授、系主任,講授《中西交通史》等課程。此後他還曾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1] 、燕京大學等校兼課。1951年在北京逝世。[2]
主要作品
除上述這部名著外,他還發表過許多篇饒有價值的學術論文,並著有《歐化東漸史》、《馬可波羅》和譯著拜內戴托的普及版《馬可波羅遊記》、《歷史的地理基礎》等。還有一些很值得記述:1934年他受德國波恩大學東方學院院長保爾·卡萊教授之託曾著手將一中亞人士阿里·阿克馬爾用波斯文寫的《中國紀行》(1516年出版)的德譯本譯為中文,惜還未竟其功即於1937年因客觀情況的變化而停止。直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其哲嗣北京大學教授張至善在季羨林教授的幫助下將多年被收藏於意大利都靈大學圖書鎮的此書書稿的德、英譯本找到,並由張至善等譯成中文於1986年出版,完成了張星烺的未竟之功。此書很具歷史學術價值,德國許多學者甚至稱其書作者深入到民間,所記述者遠較《馬可波羅遊記》那種側重於宮廷和上層社會的記載為深刻、豐富。又有的重大歷史事件,如明代的「土木之變」西方史家很少記載,而此書則對其敘述甚詳。
參考文獻
- ↑ 永遠的懷念-張星烺,清華大學歷史系,2021-04-15
- ↑ 張星烺與《中西交通史料匯編》 ,微信 壹學者,2021年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