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銅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銅霞
張銅霞
出生 1942年
四川銅梁縣
國籍 中國
籍貫 山東冠縣
民族 回族
職業 蜀派古琴演奏家、教育家
知名作品 中國《七弦琴音樂藝術》主編
曾主演歌劇《洪湖赤衛隊》
《白毛女》等

張銅霞

生於四川祖籍山東冠縣。1959年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古琴專業,師從蜀派古琴大師喻紹澤。六十年代從事歌劇表演藝術,主演過歌劇〈洪湖赤衛隊〉、〈白毛女〉等。經過三十餘年的實踐,無論是古琴演奏、琴歌自彈自唱以及打譜等各項藝術均有全面的發展。其演奏和琴歌聲情並茂,將古琴音樂與現代意識有機地柔和在一起。現任中央歌舞劇團蜀派古琴演奏家、中國古琴藝術聯誼中心辦公室負責人。

個人經歷

張銅霞現任中央歌舞劇團「蜀派」古琴演奏家,副教授,國家二級演奏員。中國《七弦琴音樂藝術》主編,中國古琴藝術聯誼中心辦公室負責人。

張銅霞自幼隨父習武,更酷愛音樂。一九五九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古琴專業。師承蜀派古琴藝術大師喻紹澤先生,為古琴演奏及古琴演奏及古琴歌演唱打下了良好基礎。繼承了蜀派古琴藝術的真諦。多年來,張銅霞曾先後師從我國著名聲樂專家劉振漢教授、中國著名聲樂專家魏鳴泉教授的精心指導。六十年代從事歌劇表演藝術。系統學習斯氏表演體系,主演中國優秀民族歌劇《洪湖赤衛隊》《白毛女》《倆代人》等並榮獲優秀表演獎。

張銅霞經過四十餘年的藝術實踐和刻苦鑽研,無論是《古琴演奏》《琴歌自彈自唱》;"古曲打譜";並為"電影歌曲作曲"等各項藝術均有全面的發展,張銅霞的演奏和琴歌,聲情菩薩藏技巧嫻熟,綜合了美聲和民族唱法相結合,對作品理解深刻,表演內在樸實,在琴歌藝術上繼承了傳統又有許多創新的探索,較好的將古琴音樂與現代意識有機地揉合在一起。同時使七弦琴這一古老藝術面向時代為現實社會服務。

1990、1995年張銅霞兩次參加成都舉行的"古琴國際交流會"。1994年參加北京音樂研究所等單位舉行的"名人名曲國際交流會"。1995年12月18日赴英車香港參加《南北琴箏名家匯香江》演出。她以古琴獨特的兩種不同的傳統藝術形式,近幾年來在北京"國際藝苑";舉行了多次豐富多彩的民族器樂音樂會,受到國內廣大聽眾的喜愛。

個人簡介

張銅霞 回族 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古琴藝術聯誼中心辦公室主任、中國《七弦琴音樂藝術》總編、中央歌舞團蜀派古琴演奏家、香港國際藝術家聯合會理事。中國致公黨黨員。

1959年秋 張銅霞 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古琴專業。師承蜀派古琴藝術大師喻紹澤先生,繼承了蜀派古琴藝術的真諦。張銅霞女士在四川音樂學院由鋼琴專業轉為古琴專業,鄭愛斐教授任鋼琴老師,同時副修聲樂。多年來,曾先後師從我國著名聲樂專家劉振漢教授、中國著名聲樂專家魏鳴泉教授的精心指導。

1959年秋張銅霞由成都市文化局分配在成都市歌舞劇團。先後在廖啟雲、肖戰術團長、國家一級導演劉健恩師的精心培養下,從事歌劇表演藝術的生涯,系統學習「斯坦尼」表演體系,主演中國優秀民族歌劇:1960年元月26日,成都市歌舞劇團成立,張銅霞 首演歌劇《三月三》(桂芳)、後主演《洪湖赤衛隊》(韓英)、《倆代人》(李華、容芝)、《奪印》(胡素芳)等主角,同時擔任歌舞晚會的節目主持數年,演出多達一千餘場,榮獲成都市優秀演員獎。

張銅霞
張銅霞

1979年秋在穆宏碧團長的大力支持下,為國家輸送藝術人才,張銅霞四川省成都市歌舞劇團調入中央歌舞團,陳雲團長接見張銅霞時說:「委屈你了!先給舞蹈隊彈鋼琴伴奏,很快解放你,恢復你的古琴和弦歌,敬之同志很喜歡古琴(賀敬之任文化部第一部長),古琴在國際上的地位很高。」在中央歌舞團張銅霞同時還擔任歌隊鋼琴伴奏,培養聲樂演員。

張銅霞經過幾十年的古琴藝術實踐和刻苦專研,無論是古琴演奏、琴歌自彈自唱、古曲打譜、移植現代優秀歌曲並定指法、為古詩詞《楓橋夜泊》等譜曲、為毛澤東詩詞《卜算子·詠梅》等編曲、為電影歌曲作曲等各項藝術均有全面的發展。

1990年、1995年張銅霞兩次應邀赴四川成都參加中國古琴藝術國際交流會。

1994年參加北京音樂研究所等單位舉行的「名人名曲國際交流會」。

1994年張銅霞隨文化部派出中國藝術家小組赴北歐三國演出,為慶祝中挪建交四十周年大慶,在挪威首都奧斯陸「國家音樂廳」、瑞典哥德堡市、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和海牙共演出二十二場。演出受到各國領導和國際友人和華僑的熱烈讚揚,為祖國的古琴藝術起到了大力的宣傳作用。

1995年12月18日赴香港參加大陸、台灣香港三地聯合舉辦的「南北名家匯湘江琴箏演奏會」。

在中國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音樂泰斗呂驥先生的倡議下,於1992年元月24日在北京中國文聯會堂正式成立了中國音協「中國古琴藝術聯誼中心」並舉行了首次聯誼座談會,由中國音協書記處書記馮光鈺同志主持。會議發出新聞稿。中國音樂家協會特聘張銅霞為「中國古琴藝術聯誼中心」辦公室主任。通過對全國古琴界的聯絡和開展琴藝學術活動,促進各地琴人在琴學、琴史、演奏、樂器製作、打譜、創作諸方面的交流,進一步推動古琴藝術的繼承、研究和創新。

1997年香港回歸後,中國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音樂泰斗呂驥老召見張銅霞說:「幾千年來沒有古琴的雜誌,你能把它辦起來嗎?」,1998年2月在呂驥老倡導的和張銅霞主編的中國《七弦琴音樂藝術》在北京音樂廳首刊問世,張銅霞女士擔任主編。至今已編著了一至十三輯。

個人成就

張銅霞自擔任中國音樂家協會民族音樂委員會的《中國古琴藝術聯誼中心》辦公室主任以來,積極參中古琴藝術的學術交流組織活動。

1998年2月,中國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音樂泰斗呂驥先生創導的《七弦琴音樂藝術》,由張銅霞女士擔任主編。此刊受到海內外琴家的大力支持和歡迎。1998年張銅霞女進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音樂家辭典"名人錄。

張銅霞師從「蜀派」古琴大師喻紹澤,1959年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古琴專業。在四川音樂學院期間,又曾先後師從著名聲樂專家劉振漢教授、魏鳴泉教授學習聲樂。六十年代從事歌劇表演藝術,張銅霞主演歌劇《洪湖赤衛隊》、《白毛女》等。

1990年和1995年,張銅霞兩次參加成都舉行的「古琴國際交流會」;1994年曾參加北京音樂研究所等單位舉行的「名人名曲國際交流會」;曾多次受邀至其他國家演出;1998年入選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音樂家辭典》名人錄。

英國漢學家、古琴家艾文思先生,把中國《七弦琴音樂藝術》上了英特網並講到:「全球唯一一本七弦琴的專業書一個人編的——張銅霞。」

1992年張銅霞被評為第三屆首都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獎。

1998年其業績被編入《中國音樂家辭典》。

2000年其業績被編入《中國專家大辭典》。

2002年進入文化部《中國世紀英才薈萃》。

2008年張銅霞入選文化部文化藝術人才中心《影響中國100位藝術大家》。

藝術風格

張銅霞經過四十餘年的藝術實踐和刻苦鑽研,無論是《古琴演奏》《琴歌自彈自唱》;"古曲打譜";並為"電影歌曲作曲"等各項藝術均有全面的發展,張銅霞的演奏和琴歌,聲情菩薩藏技巧嫻熟,綜合了美聲和民族唱法相結合,對作品理解深刻,表演內在樸實,在琴歌藝術上繼承了傳統又有許多創新的探索,較好的將古琴音樂與現代意識有機地揉合在一起。同時使七弦琴這一古老藝術面向時代為現實社會服務。1990、1995年張銅霞兩次參加成都舉行的"古琴國際交流會"。

經過幾十年的實踐,張銅霞在古琴演奏、琴歌自彈自唱以及打譜等各項藝術方面均有全面的發展。其演奏和琴歌聲情並茂,將古琴音樂與現代意識有機地糅合在一起。

視頻

欣賞《慨古吟》古琴彈唱:張銅霞

[[Category: [[Categor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