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賢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賢亮
出生 江蘇盱眙
逝世 2014年9月27日(2014-09-27)(77歲)
國籍 中國
職業 國家一級作家、書法家
知名作品 《綠化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和《靈與肉》等

張賢亮,男,國家一級作家、收藏家、書法家中共黨員,大專學歷。江蘇盱眙縣人。曾任寧夏回族自治區文聯副主席、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寧夏分會主席等職,並任六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受家庭影響,張賢亮從小深受中國古典文學薰陶,中學時代開始廣泛接觸俄羅斯文學和法國文學作品,並嘗試文學創作,創作發表了大量小說散文、評論、電影劇本,是中國當代重要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有《靈與肉》、《邢老漢和狗的故事》等。1957年在「反右運動」中因發表詩歌《大風歌》被劃為「右派分子」,押送農場「勞動改造」 長達22年,1979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平反恢復名譽。2014年9月27日,張賢亮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78歲。2018年9月,張賢亮所著《綠化樹》入選改革開放四十年最具影響力小說。

人物介紹

作為一個作家,張賢亮通過創辦經營鎮北堡西部影城,張賢亮積累了市場經濟的經驗,總結出「文化是第二生產力」的論斷,以鎮北堡西部影城的成功,證明了文化在科學技術之後也是產生高附加值的重要手段,為我國加強文化產業建設和西部大開發提供了另一類範例。在北大國際MBA論壇上,張賢亮應邀發表《西部企業管理秘笈》的講演,介紹了在經濟相對落後的中國西部地區,勞動者素質偏低的投資環境中如何管理企業的經驗。1997年張賢亮發表了20萬字的長篇文學性政論散文《小說中國》,闡述了公有制經濟體制改革的思路:「勞者有其資」,「為資本主義平反」和私有財產社會化的論點,首次大膽地提出「私有制萬歲」,在讀者中產生廣泛影響,為我國承認私有財產的合法性,在憲法中明確規定私有財產受到法律保護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張賢亮現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寧夏文聯名譽主席兼寧夏作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文聯委員;曾連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寧夏回族自治區有「特殊貢獻的知識分子」稱號、個人曾獲得銀川市「創建優秀旅遊城市有突出貢獻的個人」榮譽獎、被中國文化部評為「中國文化產業十大傑出人物」之一及獲得「希望工程特殊貢獻獎」、2008年被評為「中國十大慈善人物」和「中國十大收藏家」「中國十大才智人物」「影響寧夏50年人物」,2010年被評為「寧夏慈善大使」。
自2010年初開始,張賢亮先生以個人名義每年捐贈150至180萬元對寧夏貧困的患者實施「救生行動」。近年來,救助患者達到百餘人次,他關愛弱勢群體的行動在社會中起到了巨大的反響。對於自己的員工,張賢亮先生永遠使用人性化的管理並嚴格要求,教育他們對於需要的幫助的人永遠要伸出援助的手,每一個人做人都要學會感恩!

人物經歷

1936年生於南京,江蘇盱眙縣人。50年代初讀中學時開始文學創作。
1954年高中肄業後赴寧夏賀蘭縣鄉村插隊務農。 1955年從北京移居寧夏,先當農民後任教員。
1957年在「反右運動」中因發表詩歌《大風歌》被劃為「右派分子」,押送農場「勞動改造」 長達22年。
1979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平反恢復名譽,重新執筆創作,代表作品有《靈與肉》、《青春期》、《綠化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
1980年調至寧夏《朔方》文學雜誌社任編輯,同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1981年開始專業文學創作。
1992年12月在鄧小平「南方講話」後創辦寧夏華夏西部影視城公司,擔任董事長。如今公司所屬的鎮北堡西部影城已迅速發展成為中國西部最著名的影視城。 2009年,多年未寫長篇小說的張賢亮推出長篇新作《一億六》,以荒誕的形式,講述一個優異「人種」保衛戰的故事,再次引發爭議。
2014年9月27日,因病醫治無效去世。
被打成「右派」
1954年,張賢亮18歲。在北京讀高中的他因為出身「官僚資產階級家庭」,又屬於「關、管、斗、殺」分子的子女,上學時備受欺辱。畢業前夕,老師找到張賢亮,說學校經常掉東西,又查不出是誰,你的帽子多,多背一個也無妨。張賢亮為了保住讀書的機會,答應了,不久卻以「莫須有」的罪名被學校開除。為了給「新北京」建設騰出地方,1955年7月,張賢亮攜「老母弱妹」「移民」「甘肅省寧夏專區賀蘭縣」。1957年7月,文學青年張賢亮發表長詩《大風歌》,斯時正值「反右運動」高潮,引起全國高度關注,《人民日報》發專文嚴厲批駁。張賢亮升格為全國矚目的「右派分子」,開始了自己長達22年的農場勞改生涯。
1978年,時年42歲的張賢亮身在銀川附近的南梁農場,等待着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變革。

精神氣質

張賢亮在《滿紙荒唐言》這篇文章里,詳盡地敘述了他個人的經歷和遭遇,也表述了他許多關於文學觀念的見解。他特別呼籲評論家要注意研究作家的精神氣質。他說,「一個人在青年時期的一小段對他有強烈影響的經歷,他神經上受到的某種巨大的震撼,甚至能決定他一生中的心理狀態,使 他成為某一種特定精神類型的人……如果這個人恰恰是個作家,那麼不管他選擇什麼題材,他的表現方式,藝術風格,感情基調,語言色彩則會被這種特定的精神氣質所支配。」統觀張賢亮的創作,可以說,他的小說就是他獨特的精神氣質外化而成的哲理與詩美的結晶。要深入理解他的小說,應該注意他的精神氣質。 研究張賢亮的精神氣質,首先應注意到他的青年時期的經歷。在被打成「右派」之前,他是以一個很有才氣的青年詩人的形象在文壇上嶄露頭角的。他在1957年4月7日 寫給《延河》編輯部的信中,以一種直率的年青人的激烈和自信宣稱:「我要做詩人,我不把自己在一個偉大的時代里的感受去感染別人,不以我胸中的火焰去點燃下一代的火炬,這是一種罪惡,同時,我有信心,我有可能,況且我已經自覺地挑起了這個擔子……。」這裡,我們看到青年張賢亮對人生的奮進和在文學上的宏大抱負。在他當時發表的《夜》、《在收工後唱的歌》、《在傍晚唱山歌》、《大風歌》等抒情詩中,也顯露出他感情熾熱、富有浪漫色彩和幻想等詩人的氣質。隨即因《大風歌》罹難,這無疑使他神經上受到巨大的震撼,這使他的精神氣質又滲進了一種悲劇色彩,一種憤激、悲愴的孤獨感。如同他自己所說:「心靈的深處總有一個孤獨感的內核」 。在近二十年的生活磨難中,他從生活的底層汲取了酸甜苦辣畢備的人生經驗(包括接受大西北的自然環境和勞動人民的薰陶),並閱讀了大量馬克思主義的著作,這又使他的精神氣質中融進了一種對人生的哲學沉思。正是上述種種因素。對他作品的藝術氛圍,感情基調,語言色彩等起着重要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形成他那雄健、深沉、凝重並富有哲理性思辨色彩的藝術風格。
對於文化事業,他表示:
很多人都沒有把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分清楚。比如說搞文化廣場、舉辦文化體育活動、辦青少年宮、辦體育館、修建公園、圖書館、博物館,這是文化事業,這是一個政府必須給他的人民提供的文化精神上的享受和場所,這是政府應該掏錢的,這是文化事業。
文化產業是一個包括了創意、設計、策劃等方面的綜合的智慧產業。文化產業的個性極強,它是個個性化的產品。政府以官員為主體,不計較投資的回報,但是我一開始我就知道,我搞這個企業,我追求的第一是利潤,第二是利潤,第三還是利潤。因為我學了20多年的《資本論》,我知道怎樣去操作一個企業,我如果還屬政府管,現在就肯定沒有辦法建立起現代化企業之路。

獲獎情況

曾三次獲得國家級小說獎, 多次獲得全國性文學刊物獎,獲國家與寧夏自治區「有特殊貢獻的知識分子」和稱號。有九部小說被搬上銀幕,作品被翻譯成27種文字在世界各國發行,有廣泛的國際影響。1993年初,作為文化人「下海」的主要代表人物,創辦華夏西部影視。如今華夏西部影視城公司下屬的鎮北堡西部影城已成為寧重要的人文景觀和旅遊景點,被譽為「中國一絕」。華夏西部影視城的成功,證明了在市場經濟社會發揮人的智慧與管理的重要,為較為滯後的西北地區發展經濟提供了一條思路。 
張賢亮小說被搬上電影電視的有《靈與肉》(《牧馬人》)、《龍 種》、《浪漫的黑炮》(《黑炮事件》)、《男人風格》、《老人與狗》、《肖爾布拉克》、《河的子孫》、《臨街的窗》以及《我們是世界》等。
2018年9月,張賢亮所著《綠化樹》入選改革開放四十年最具影響力小說。[1]

書法藝術

書法
張賢亮是中國文學界久享盛名的文學家。不但他的文學代表作被譯成30種文字在世界30多個國家發行,而且他在中國特有的書法藝術上也建樹良多...... 對書法這門傳統藝術有高深造詣與獨特見解。張賢亮並不是要當書法家,所以使他不刻意地游離「書法圈」外,如賀蘭山的野花任自開放,在這個喧躁的時代留給人們的是一份清雅的墨韻和思索,其書法本身的創造力在深厚的文化品格中綻放。「書法家」應首先是學問家,應具備必須的文學,文字學與歷史學的修養,否則「書法家」再超生的多,對我們的時代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故而張賢亮先生的文學和書法造詣不是非要每個書法家都把他的作品作為「參照系」,而是讓一些有志於書法收藏和研究的人們明白:人品、學識與書法密不可分!作為當代紅遍大江南北,名揚長城內外的著名學者型書法家,張賢亮少愛詩書,其母賢敏博學,思想開拓宏深,使先生從小就有了很好的起點,在書法藝術方面下過苦功,後來歷經滄桑,世事變遷,先生又具有豐富的人生閱歷,他的書法造詣和書藝境界是特殊天賦與漫長研悟的合成物。但他沒有以書名世的念頭,胸懷淡泊,學養淵雅,是鑄成先生書法品格的重要因素。在充分肯定先生臨悟參半的功夫外,我們不得不同時認同他的學養、天賦對形成「張體」的重要作用。

風格
張賢亮書法秀潤遒媚,俊逸多姿,尤擅行書,他對各體筆法均有廣泛涉獵,他讀過和臨習北碑南帖,如唐人褚遂良,晉王右軍,蘇東坡,明董其昌等。但其書法更富南帖之韻,字的點畫則時見北碑風骨,結體的欹斜及個別點畫的舒張縱遺頗類米芾、東坡和董其昌的風神。

經典語錄

1.大自然充實得什麼都不需要了,而人卻渴望着愛情。
2.多糟糕的境遇都會有人羨慕,這就是我們當代生活的特色。
3.夫妻生活就是夢。不是美夢便是惡夢。千萬不要清醒!
4.家,也就是洞穴,這是人在史前時期就必須要有的棲身之地;家,就是窩巢,據說有巢氏正因為發明了這個安身立命之所才被擁戴為皇帝。而在我,家,就意味着我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有了幾平方公尺的天地。羅宗祺說得對!要在亂糟糟的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中劃出幾平方公尺的清淨土地給自己。於是我就獨立了!我是擁有幾平方公尺的獨立王國的主人!且讓我在這個獨立王國中,潛心地思索其他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前景。
5.可怕的不是墮落,而是墮落的時候非常清醒。
6.沒有希望也就不會有失望,最大的希望卻又隱蔽在沒有其他的一切希望之中。這樣,失去的反而會在感覺中以為是得到的;把顛沛坎坷當作是生活的豐富多彩,把飢餓凍餒看成是天將降大任之前的磨練,做一個把磨鬼當成風車的現代唐吉訶德,才可以使自己活下去。
7.能夠白首偕老的夫妻,大概就是能夠掌握適度感情的夫妻。[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