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維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維迎
張維迎
出生 1959年
陝西省榆林市吳堡縣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師
知名作品 《價格、市場與企業家》,《中國改革30年》,《市場的邏輯

張維迎(1959年—),陝西省榆林市吳堡縣人。西北大學本科,研究生,牛津大學博士畢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前身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聯合創始人[1]、教授[2]、北京大學網絡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經濟學教授。他發表的有關中國經濟改革和社會發展的觀點經常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2000年,他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2002年,他當選為「CCTV2002年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06年3月他發表了《理性思考中國改革》的長文,將有關改革的爭論推向了一個高潮[1]

光影集錦

圖片集錦綜合張維迎照片集 6張張維迎演講照片集 5張張維迎近照 5張張維迎活動照 5張

視頻

張維迎:不相信社會責任報告能起作用張維迎:不相信社會...張維迎:我們從小學開始 都在培養大家說假,維迎:我們從小學...張維迎稱投資是企業家的事 吁政府放手,張維迎稱投資是企業...

張維迎提問國家發改委 問題犀利回答謹慎,張維迎提問國家發改...

主要經歷

學習經歷1979年—1982年西北大學經濟學本科,1982年—1984年西北大學經濟學碩士,1988年—1992年牛津大學經濟學碩士,1992年—1994年牛津大學經濟學博士,

(師從著名經濟學家、199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ames Mirrlees和產業組織經濟學家Donald Hay,主攻產業組織和企業理論以及博弈論和信息經濟學)

工作經歷

1984年,進入國家體改委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從事改革理論和政策研究。

1984-1990在體改委工作期間,在國家級雜誌上發表數十篇有廣泛影響的論文,是國內最早提出並系統論證雙軌制價格改革思路的學者。

1994年8月-1997年8月,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教授、教授

1997年9月-2010年12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北京大學工商管理研究所所長;

1998年被聘為博士生導師;

1999年開始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

2002年,任北大校長助理兼光華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

2005年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

2006年至2010年12月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經濟學教授,北京大學網絡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和北京大學工商管理研究所所長。

2010年卸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

2012年12月卸任北京大學校長助理。

2014年從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離職,重新回到他曾經的創業之地—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

講學經歷

1996.4-6,1997.2-7,1998.6-9,香港城市大學講學

1997.12,日本東京大學講學一周

1998.2,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訪問兩周

1998.12,韓國國立漢城大學講學

主要成就

主要著作《企業的企業家-契約理論》(1995)

《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1996)

《企業理論與中國企業改革》(1999)

《產權、政府與信譽》(2001)

《信息、信任與法律》(2003)

大學的邏輯》(2004)

《論企業家》(2004再版)

《產權、激勵與公司治理》(2005)

《競爭力與企業成長》(2006)

《價格、市場與企業家》(2006)

《市場的邏輯》(2010)

《什麼改變中國》(2012)

論文

數十篇中英文學術論文在國內外權威期刊發表。

所獲獎勵

1990-1993,世界銀行獎學金(三年)

1992-1994,牛津大學Nuffield學院獎學金(二年)

1992-1994,倫敦經濟學院Lionel Robbins 紀念獎學金(面向全英大學的最高獎學金,每次僅授一名;二年)

1992,牛津大學研究生最佳論文獎(the George Webb Medley Prize forthe best thesis)

1997年,《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獲得華東地區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圖書特等獎(僅一名)

1998年,《企業的企業家-契約理論》獲得國家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

2000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

個人榮譽

2002年,獲得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2008年,選入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評選的「改革30年,經濟30人」;

2011年,因對雙軌制價格改革的理論貢獻榮獲第四屆「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

2011年,獲2011中國全面小康傑出貢獻人物。

社會兼職

兼任西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同濟大學、中山大學等院校的教授,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牛津大學現代中國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員,及國家體改委企業改革諮詢委員,中國經濟改革基金會學術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管理學科專家評審組委員。

國務院國家審批制改革專家委員會委員

國家信息化專家委員會委員

《電信法》起草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管理科學部專家委員會委員、工商管理組副組長

《經濟研究》、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Restructuring Finance和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編委

英文學術期刊China Economic Review(2003-2005)和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顧問委員會委員。

曾任國際中國管理學會(IACMR)副會長、中國經濟學(CEA)(英國)副主席。

社會活動

火炬傳遞

2008年7月4日,在西安參與了北京2008年奧運會火炬傳遞活動。

發表的《我的母親》一文表達了一個普通兒子對母親的深切懷念,凸顯了中國母親的典型形象。

達沃斯論壇

2013年9月12日,夏季達沃斯論壇第二天,嘉賓的討論漸入佳境。

作為堅定的「市場派」代表,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張維迎與中國移動

通信集團公司執行副總裁李正茂展開了一場關於「壟斷」的爭論。

針對民眾長期對中國通信行業存在「壟斷」的指責,李正茂予以否認,並反指「微信才是壟斷」;張維迎則表示,國內三大運營商之間的關係是「混戰」,並不是真正的競爭。[6]

人物觀點

1996年,關於國有企業改革的問題,張維迎做了一個比喻:假如把月亮交給一位農村老太太,月亮產權是清楚的,但沒有效率,美國人隨便就飛到月亮上去了,這個老太太管得了嗎?由此他提出觀點:進行產權改

革,並不是因為產權不清楚,而是因為現存的安排沒有效率。而對於國有資產管理方式,他指出「馬背上畫白道以得斑馬」的治標不治本的改革思路行不通。

2000年6月,「50人論壇西安會議」上,張維迎的觀點依然尖銳:「裁判和規則制定者一定是政府嗎?」並建議政府官員應該人手一冊兩百多年前亞當·斯密寫的《國富論》來認識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轉軌的意義。

2006年3月,堅持自己「市場經濟邏輯」的張維迎發表長文《理性思考中國改革》後遭到強烈質疑,被視為「既得利益集團代言人」。而一些批判者甚至沒來得及看完他的全文,就斷章取義地給了他「黑了心的」封

號,原因之一是那句「官員是改革中相對受損最大的利益集團」。[7]

張維迎:語言腐敗甚於政治腐敗[8]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張維迎在「2012中國綠公司年會」上表示,語言腐敗是比政治腐敗更為普遍、更為嚴重的腐敗類型。「今天官員說我是人民的公僕的時候,實際意義是說我有權,我說了算。我們講

宏觀調控,實際上就是通過微觀操控而已。」 張維迎認為,一個報告動則兩萬字,很多都是喊口號,語言腐敗使語言失去交流功能。同時,語言腐敗理論上是不誠實。「目前假冒偽劣如此之多,語言腐敗如此之多,

社會道德衰弱一點都不奇怪。」 他認為如果消滅50%的語言腐敗,就能夠消滅90%的政治腐敗和其他腐敗。他呼籲我們要進入反語言腐敗時代。

張維迎還主張憲政,憲政、民主與經濟學有很大關係。

張維迎:國家"4萬億"10%應給私募基金投資[9]

2009年9月,張維迎公開演講時稱,「金融危機過後……中國經濟仍可保持高速增長。未來30年甚至可能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實體。」該言論引發民眾熱烈討論

「許多國有資產是冰棍,不用也會自然消失的,只有運作起來才會產生效益。管理層收購國企,實現了產權和管理權合一的效果。即使是『零價格』甚至負價格轉讓,國家也不一定吃虧,因為很多國企都有很多的負

債和職工負擔,這就好比你帶着女兒改嫁和你單身一個人改嫁時的談判能力肯定是不一樣的。」


「教育及醫療是否應產業化?中國目前為什麼窮人上不起大學?是因為收費太低。一個真正好的體制,我可以收費高,但我花80%在獎學金上,窮人就上得起大學了。比如,讓窮人一年出4000元,他也出不

起。」(註:從上世紀90年代醫療產業化後,中國醫院收費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持續增長,高於同期居民收入增加速度4倍以上。中國消費者協會2003年的一份統計報告指出,中國大概有50%的人生了病不敢去醫院,

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藥品價格過高。而根據官方統計,中國10年教育亂收費已達2000億元人民幣!)

怪論:在公有制下,官員索取剩餘可能是一個帕累托改進;因為它有利於降低監督成本,調動官員的積極性。私人產品腐敗的存在,對社會、經濟發展來說即使不是最好的,也是次優的,第二好的。反腐敗力度在把握適當、要非常適度,如果力度把握不適當,間接帶來的負效應也非常大。

「改革使得相對利益受損最大的應該是領導幹部,其次是工人,接下來是農民。改革的基本前提是尊重既得利益。只有做大蛋糕,才談得上補償。」

「中國的好多體制就像一堵牆,上面挖了許多狗洞,然後讓我們鑽狗洞。」

學術風格

80年代,張維迎主要從事的是改革政策研究。他堅信,經濟學研究應該提供給世人一箱子工具,而不是急於開一紙政策藥方,經濟學家要拿出磨得精亮的上手的工具,對改造世界才能有益。現在很多人總譏諷理論沒

用。張維迎認為,你認為沒用那是你沒懂,沒吃透。任何現實的存在都會在理論上得到反映,好的理論則是提供給現實一個更為合理的解釋。經濟學家當然也研究政策,但政策建議應該有堅實的理論基礎。他說,他

自己的政策建議都不過是理論的延伸而已。


張維迎主張理論研究一定要徹底,不避實就虛,更不應該向現實妥協,因為妥協是政策的問題。他的研究風格向來犀利,能抓住問題的要害和痛處。在最初雙軌制的研究中,他就曾以,一個「放派」的姿態與「調

派」有過爭執。他對腐敗問題的獨到見解也給人留下深刻的影響。他認為,在現行體制下,腐敗是一種激勵機制,一種「次優安排」。他關於國家作為股東不能保證把最有才能的人選拔在經營者崗位從而不可能有真

正的企業家隊伍的論述可以說是入木三分。很多人說張維迎的文章理論深度很強,但似乎不代表主流。確實,他研究問題從未一知半解,他不附庸主流,或許他根本不在意主流與否,他的主流永遠是學術本身。他堅

信,他的東西是最有生命力的。

在這個功利與浮躁的時代里,成名成家已不再困難,但張維迎因此特別告誡自己和他的學生們,要用一些「信號」把自己與「檸檬」(次品)區別開來。他不太主張研究生期間便急於發文章,他認為這個階段是打好

基礎的關鍵階段,適宜多讀多看,多思考多討論,把理論吃透,不做夾生飯。他說,寫文章不是創造思想,而是把已經形成在腦子裡的思想拿出來。要寫的是自己真想說的話,自己相信的東西,有話便說,說便直

說,不要沒話找話,更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讓別人因為看多了你的名字才記住你,要讓人看了你的文章而記住你的名字。」或許我們可以說,「張維迎這個名字確實已成為高質量文章的品牌」。

面對大量學子出國求學,張維迎表示理解和支持,而正如他當初毅然回國一樣,他至今認為搞學術的人必須有自己的第一推動力。他反對「西方經濟學」這個說法,因為經濟學提供的是一種分析人類行為方式的認識

工具與方法,「西方經濟學」的說法意味着我們中國人不能搞經濟學。經濟學自亞當·斯密開始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前人積累的東西後人必須好好吸收,當然,這裡的「前人」也包括中國人。張維迎強調理論研究寧

可小而精,不要動不動創立什麼體系,因為那是後人來蓋棺論定的東西,不是自己應該追求的,他要求學生們有良好的技術訓練和培養一種對現實事物的感知力,因為這是成為一個經濟學家必備的素質。

熱點聚焦

張林之爭2016年與台灣經濟學家林毅夫就產業政策展開激辯,引發全國關注[。

簡歷風波

2010年網絡上發起的「唐駿學歷造假事件」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打假熱潮。2010年7月29日,這打假的目標轉向了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著名經濟學教授張維迎。但此後張維迎通過博客發表聲明,對此作出了澄清。

學歷證書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簡歷造假:1獲得牛津大學碩士學位時間造假;2獲獎資訊造假;3編造不存在的書作為自己的著作;4盜取他人貢獻。——張教授在無數次給企業家演講時強調企業

家要『講誠信』……」網友孔曲波發於2010年2月的微博被翻了出來,並且被廣泛轉載。孔曲波表示帖子是被朋友翻出來的,他是從一本書上看到的,書是2010年從新加坡花了幾百塊錢買的正規出版物。關於張維迎造

假的內容,大概有十幾頁,只是書中的一部分,還有更多名人造假的證據。對於發微博一事,孔曲波表示:「發帖只是說我看了這本書,(對於張是否造假)我沒有做調查,這點我必須說清楚。」「我也沒有必要炒

作。」此後,孔曲波已經將帖子從微博中刪除了。但已經轉發的帖子還在流傳--(摘)。

事實上,這並不是張維迎被第一次質疑造假。最早的質疑帖早在2007年就已經出現,也曾引起爭議,但最後不了了之。最早提出質疑的網友是搜狐網友「踏月留傷」。而他質疑的內容與孔曲波從書上看到的內容大致吻合。

首先是獲得牛津大學碩士學位的時間。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官方網站上,張維迎的中文簡歷上只寫着「1994年獲牛津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但英文版本上寫着1992年獲得碩士學位、1994年獲得博士學位。而網

友「踏月留傷」提供的一份由牛津大學學位辦公室大衛·布朗的回覆顯示:「張維迎是在1994年7月30日獲得碩士學位。」

其次,網絡上廣泛流傳的張維迎簡歷中,其中包括央視對他的介紹,寫着「碩士論文曾獲1992年牛津大學經濟學研究生最佳論文獎(George Webb Medley Prize for the best thesis)。」但根據網友「踏月留

傷」的搜索,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家Robert Shimer也同樣聲稱自己獲得了該獎項。「踏月留傷」上傳了一份張維迎撰寫的論文《從現代企業理論看國有企業改革》的掃描版本,上面寫着「該獎為牛津大學所設的唯一

的經濟學研究生論文獎,每年授一名」。而Robert Shimer 郵件回復「踏月留傷」時表示,自己確實獲得了這個獎項,至於其他人是否也獲獎,他沒有這個印象。由此,「踏月留傷」提出:「張維迎在獲獎信息上造

假:要麼他和Shimer教授同時獲獎,該獎就不是每年授一名;要麼他根本沒有得獎。」

張維迎被質疑的第三項是有關他的著作。「張維迎提到自己出版了一本著作《中國經濟轉軌》(與易綱、遲福林合編,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年)。」但在牛津大學出版社書目查詢系統中進行檢索,「未發現這本書」。

事實澄清

2010年7月29日晚,就有媒體收到了張維迎發來的郵件回復。附件中是1992年6月22日由牛津大學Macallister女士發給張維迎的通知。裡面寫道:很高興地通知你和Robert Shimer一起獲得了牛津大學經濟學研究生最

佳論文獎,獎金有200英鎊,你將獲得其中的100英鎊。這封簡單的郵件卻能回答網友的兩項質疑,首先,張維迎的碩士論文是在1992年完成並獲獎的,其次當年有兩個獲獎者,分別是張維迎和Robert Shimer。

之後8月1日,張維迎在自己的網易博客中,發表了《關於質疑本人「學歷造假」的聲明》,對網友的質疑作出了完整回應,表示「出自本人的每個階段的簡歷,其所有文字都是準確無誤的,經得起任何形式的審查

[12]」。首先,關於學歷問題。張維迎於1992年6月完成碩士學位學業後,即得到批准繼續讀博士學位,考慮到參加繁瑣的碩士學位授予儀式並沒有多大的意義,所以沒有參加當年的碩士學位授予儀式;但想着以後參

加一下,留個紀念,也就沒有申請「缺席授予」。到1994年6月完成博士學位,於1994年7月30日下午一併先後參加了碩士和博士兩個學位授予儀式。所以,博士學位證書和碩士學位證書上的發證日期都是1994年7月30日。[12]

其次,關於獲獎問題。張維迎與英國學生Robert Shimer分享了1992年度最佳論文獎(George Webb Medley Prize for the best thesis)。該獎項一般僅授予1人,但在考試委員會難以在兩人之間比出高下的情況

下,也有兩人分享的時候。例如1997年的最佳論文獎由Magdalen 學院的MISS AMY FINKELSTEIN和Nuffield 學院的PIETRO STELLA分享。

第三,關於《中國經濟轉軌》的出版情況。1993年6月底7月初,由中國(海南)發展與改革研究院、留美經濟學會、留英經濟學會三家聯合,在海口舉辦了一次經濟改革的國際研討會,由遲福林(海南研究院執行院

長)、易綱(留美經濟學會會長)和張維迎(留英經濟學會副會長)負責組織工作,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會議之前已約定分別出版中文版和英文版的論文集,英文版計劃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並且與出版社

簽訂了出版協議。但編輯工作非常漫長,特別是國內作者的論文,翻譯和修改起來難度非常大。大約到1995年下半年的時候,仍然有好幾位作者的論文沒有修改完成,此時出版社編輯也擔心時過境遷,出版後銷量不

好(國外出書定稿之後還得很長時間),不太願意出版。在此情況下,雙方商定停止出版這本書。之後,還專門為已提交論文的作者(特別是海外經濟學家)寫了致歉信。張維迎在1995年5月之前的一個英文簡歷上曾

列過這本書,但明確註明是「待出」(forthcoming)。在決定中止出版這本書後,個人簡歷和任何學術成果介紹中再未列過此書。

職務被免

經濟學家張維迎被撤免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以下簡稱「光華管理學院」)院長一職,接班人或為蔡洪濱。據悉,關於光華管理學院此次人事調整,相關人士稱或因張維迎言論過激所致。[13]

關於張維迎離職一事,消息稱,此前就有消息人士透露,北大光華上個月就已經宣布張維迎院長任期結束,而關於其下一步的去向北大光華並沒有給出任何消息。

成名甚早,加之本人性格直爽、出言犀利,張維迎一度被認為是最富爭議的經濟學家之一。知情人稱,張維迎的很多觀點曾引發社會爭議。

與其學術觀點對應的,是轟動一時的「學歷造假」傳聞。今年八月,張維迎因網友孔曲波一篇舊帖陷入「學歷造假」風波中,引發多方關注。張維迎隨後在個人博客發表聲明,對學歷造假傳聞進行了澄清。坊間流傳稱,張維迎此次被免職或與這一事件有關。

相較於「學歷造假」導致張被免職一說,北大光華一位教師透露,稱張此次罷免是其言論過激所致。據該教師稱,張維迎「思想有新意,但很多觀點引起了社會爭議,好像和管理學院院長的本分有些偏離。」此舉可

能直接導致其無法繼任院長一職。

而與該位教師的推測相呼應的是,張維迎在最近的一次演講中聲稱,中國經濟的發展是靠「柳傳志們」,而非周小川。其言辭風格可見一斑。[13]

郎顧之爭

2004年的「郎顧之爭」以及隨之而起的第三次改革大論爭里,張維迎就是一個重要角色。他那篇《理性思考中國改革》,一句「官員是改革中受損最大的利益集團」,使他一夜間成為「人民公敵」。

北大改革 2003年,他主持下的「北大改革」,「不升即退」、「終身教席」等措施引發諸多爭議,一場蓄勢待發的中國高校改革最終消弭於無形。

為錢正名 1983年,張維迎在《中國青年報》發表《為錢正名》一文,提出「你能多賺錢,說明你對社會多做貢獻」的驚人之語,文章刊登後,他旋即陷入一場全國大批判。

視頻

張維迎 陳志武《經濟怪談》

經濟學家張維迎談「腐敗」,聽完他的這段話我茅塞頓開,讓人佩服

參考資料

張維迎重回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2]

張維迎史上最有爭議的經濟學家[3]


西北大學EMBA名師簡介 ——張維迎[4]

張維迎「壟斷說」引中移動副總吐槽:微信才壟斷[5]

張維迎:國家"4萬億"10%應給私募基金投資

10. 回顧「產業政策之爭」的兩大亮點

11. 張維迎身陷簡歷造假

12. 張維迎回應「簡歷造假」:經得起任何形式審查

13. 張維迎北大院長職務被免 或因言論過激

詞條標籤: 行業人物 經濟人物 教師 大學教師 人物

合作編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