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子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子珍
張子珍
出生 1918年
山西省應縣
逝世 1967年
國籍 中國

個人資料

張子珍(1918-1967)山西省應縣人。1936年加入山西犧盟會。1937年 4月參加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政治指導員、民運股長、團政治處主任、團政委、軍分區副政委、軍組織部長、蘭州軍區政治部副主任等職,一九六四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人物生平

1918年3月12日,山西省應縣北楊莊村一個衰落的農民大家庭中喜誕一子,取名張子珍。 張子珍還在襁褓中時,父親張誥便雙目失明,多賴母親李五女,含辛茹苦撫育孩子們。張子珍幼年即顯出非凡,極聰穎,深得老師喜愛,學習之餘幫助家中下田勞動,吃苦耐勞,尊老愛幼,人皆誇讚張家儒林仔 (張子珍乳名)"寒門貴子,後必成器"。

16歲時大家庭分家,張誥家只分得一升小米,窮困之至,考入縣高小的張子珍無法繼續讀書。幸而學校選拔兩名公費生,子珍入選,每月津貼二元五角。因成績優秀,張子珍遭到幾名學生嫉妒,想法告狀停發津貼逼他輟學,多虧班主任老師正義,以自己工資作保幫助,使校方繼續發津貼。但高小畢業後,他仍無力再上中學,便回到村中家裡,邊勞動邊自學。

步入少年時,再逢"九一八"事變,國難當頭。已讀過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張子珍一心報國。

1936年,張子珍加入山西犧盟會。1937年4月,山西省招考國民兵軍官,張子珍報考被錄取,與170名應縣籍青年一起集中赴原平學習。到原平後,家中收到過張子珍寄來的幾封信,但9月日寇即占領了應縣,彼此音信隔絕。

直到1939年有同鄉回到應縣才捎去口信說,子珍在外生活艱苦,但前途遠大。1945年日本投降後,家中又收到張子珍從侯馬寄回的家信,只說在外做生意。實際上,張子珍離家當年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整個抗日戰爭時期,他歷任山西決死第一縱隊連指導員、第三十二團民運股股長、第五十七團總支書記等職。解放戰爭時期,又任晉冀魯豫軍區第四縱隊三十二團政治處主任、第三十四團政治委員、湖北軍區鄖陽軍分區副政治委員等職。而這些情況,十幾年間,家人都不知道。

兵荒馬亂中,盲父親領着全家五口艱難度日,糠菜不飽。直到1948年應縣解放後,收到張子珍參加淮海戰役的立功喜報,才有了穩定的書信往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張子珍歷任陝西省軍區幹部部副部長,西北軍區幹部部處長,蘭州軍區幹部部部長、政治部副主任等職,才華過人,在軍中口碑極佳。[1]

人物職務

抗日戰爭時期,任山西決死第一縱隊連指導員,第三十二團民運股股長,第三十八團政治處組織幹事,第五十七團總支書記。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第四縱隊三十二團政治處主任,代團政治委員,第三十一團副政治委員,第三十四團政治委員,湖北軍區鄖陽軍分區副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兼陝南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陝西省軍區幹部部副部長,西北軍區幹部部處長,蘭州軍區幹部部副部長,部長,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一九六四年晉升為少將軍銜。[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