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張叔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張叔中國當代作家李學民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張叔

臨近年根了,大伙兒都歡歡樂樂的。在這喜氣洋洋的氛圍里,我心裡有些空落,似乎總感覺生活周圍空缺了點什麼,卻一時半會又不明不白,只覺得心中有些鬱悶,有些惘然。

及至到了大年三十的清晨,我起床進書房讀書,四周的天是那麼的靜,靜的竟使我這個愛靜好靜之人有了些許恐慌之感。於是我合上書,關閉了燈,從後窗藉着朦朧天光向外眺望。忽然就發現了樓口下的那間黑暗中默默佇立着的門衛小屋。往昔這個時候,門口的電燈早就亮了,張叔的身影出現在大門鐵欄柵里,上早讀的孩子,出外的大人,不時地掠過門欄,到深深巷口去。但此時此刻,一切都在沉睡,門衛室的小屋燈滅着,無聲無息在無邊的夜色之中。其實這個時辰已是清晨4點48分了,往昔的喧囂竟被新年的到來掩蓋了下去,我卻猛然意識到了那間小屋已是人去房空,張叔,已經走了。

張叔這次走和往昔不同,往昔他是回家過年,而這次卻是收拾了東西,辭去了差事,再也不回來了。他走的時候是年根前的一天下午,很少有人知道,走前沒有一絲痕跡和一點聲息,那天我一整天都沒下樓,及至傍晚去外散步,卻發現門衛室燈滅落鎖,歸回時依然,一打聽才知道張叔已經「掛印」回鄉下了。這下,我終於找到了這些天來我鬱鬱不樂與心中空落的真正根源了。

張叔是個開朗幽默的人,從我們大樓落成之日起,他一直就做門衛,已經有六七年頭之久。似乎在這長而短暫的年月里,無論颳風下雨,或無風落雪,只要出出進進這樓道巷子,總能見到張叔的身影,聽到他那爽朗的笑聲和溫馨的問話,好像他就長在那裡。大樓住家的大人孩子都喜歡他,有事沒事總愛跟他說上一句半句的話,有時實在沒話說了,也要搭上一句:「嗨,老張!吃了麼?」有時小孩子也這樣說,但他從不着急,總是笑吟吟的。

張叔做門衛,還兼着清理樓道四周的衛生,其實這不是他份內的活計,但他幹的無怨無悔,甚或連樓梯上下都打掃得一乾二淨。每個月末,張叔爬上爬下挨家挨戶走上一次,抄電錶、水錶,總是抽星期天,或中午或傍晚,這樣家中有人。叮咚!門鈴一響,矮墩墩微胖的張叔就那麼在門口立着,笑吟吟一副模樣,給人無限的慈愛和喜悅,然而他並不走進你的房間來,生怕腳上的土沾染了地板,就那麼等着你看了表後報上數目,然後就在門衛室外邊掛出一個小黑板,上寫XXX日前將水電費交門衛室。自然小黑板上也經常出現哪日停電、停水的通知,告誡住家及早注意。有時候也出現通知大家交黨費啊,暖氣費啊什麼的。

鐵欄柵外巷子東側有一輛全封閉的小鐵車,一年四季停靠在那兒,我們提着垃圾袋裝滿了車子,張叔夜色里就拉走倒掉,我已經數不清有多少個這樣的夜晚碰上他了,但卻一直沒問他把垃圾倒在什麼地方去。張叔是個極認真負責的人,白天自不待說,夜間總是披了衣服起更巡夜,有很多次深夜看書累了,我在陽台上看到他的身影,無論寒暑都是這樣,所有的樓上住戶總覺得很踏實、很安全。張叔對每一戶住家似乎都很熟悉,甚或連哪一家有幾口人,是男是女都記得清楚明白,因而陌生人一進樓口,馬上就會被他注意上了,或者有人一打聽誰家誰家,他都能準確說出來樓層和單元。由於工作關係,我常常於深夜歸來,但無論早晚,無論下雨下雪,一進胡同口,遠遠地望見那盞燈光在夜色里閃爍,我就有一種無比親切和溫馨的感覺,我知道那不僅僅是一盞燈!

張叔家在鄉下,一個人在此看門守夜,平日裡閒暇了,就在巷口一側開植了星星點點的幾塊小菜地,也種植花草,瓜菜很能結果,結了張叔就送人;花紅草綠,非常養人怡目,給光禿禿的樓群平添了無限的生機與樂趣。有時候郵差送來了郵包或匯票一類的東西,張叔就在樓下對着人家的窗子喊,喊聲很是洪亮,但家家戶戶都感覺親切受用;人也經常與張叔開開玩笑什麼的,他從不介意。張叔的門前夜間常有年輕人偎堆打牌下棋,孩童捉蛐蛐,白天裡卻是一群老頭老太抹麻將或紙牌,張叔端盤子提壺一律茶水伺候,從不嫌煩,有時也坐下來熱熱鬧鬧地參與一番。

如今這樣一位張叔就這樣地走了,而且走了再不回來,整個樓群彰顯出了巨大的空缺。張叔離去的那天上午我在樓上看到他賣掉積攢下來的舊報舊箱,還給人說說笑笑地沒一點兒要離開的跡象,誰知到傍晚說走就走了呢?我後悔自己的孤陋寡聞,竟沒能在張叔走時去送送他,我感到這樣一位好人就這樣走了,很可惜,也很不舍,我沒能說上一句告別的話語,這是我隱隱不安和歉疚的原因。

張叔走了……望着默默黑暗中的小屋,我想象着張叔回到鄉下老家的情景……也不知道我們何時再能相見。

丁亥年臘月三十日晨[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