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去討飯(曾喜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開車去討飯》是中國當代作家曾喜愛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開車去討飯
剛剛嫁到黟縣來時,就看到了這樣的場面。一大家人披麻戴孝,沿路乞討,不知何故,着實被嚇到了。後來才得知這是黟縣的舊風俗。凡是家中有長輩在81歲時去世了,全家人要在外面討飯三天,不得踏進家門。討來的無論什麼食品,除自家人吃飽外,多餘的部分都要分給鄉鄰,或捐助給老弱,不得帶回家去。追究討飯其因,眾說紛紜,思來想去,綜合一些相近答案,覺得最終意思是:人生萬物,都是在輪迴反覆,九九歸一,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從零做起,從無到有。討飯也是一種救贖,為過世的長輩也為在世的子孫。
自從婆婆得了老年痴呆症後,無形中不免有些擔憂了,我們一邊悉心照料,一邊在內心祈禱。雖說一向特愛乾淨的婆婆,變的又髒又好罵人。眼看還有一個半月就滿82歲了,可是罵人勁頭沒見怎麼減弱的婆婆,卻在這個關鍵的時候,說不行就不行了,偏就在81歲末離開了我們。
真是怕哪茬來哪茬。老公和我一樣,祖籍都不是黟縣人,對這樣的舊風俗很不認同。見我們不打算去討飯,左鄰右舍的神情很是緊張,這個說某某不相信,最後出事故了;那個說某某人不討飯後來倒霉了。還有人主動當起了「軍師」,說:現在要飯也講究策略了,不是要討三天,必須討滿一百家嗎?你就到一個名叫「白戶(百戶)」的村子去討一個圈就大功告成了。也有人說:不用,我的一個親戚家是到一個姓萬的人家討的,討「一萬家」只討一天就行了,等等。見他們如此誠懇,這般的熱心,我們也只能入鄉隨俗了,想到有一個朋友的妹夫姓萬,趕緊叫朋友幫我們聯繫好,次日一大早就去他家討飯。
由於這位萬師傅的家,離我們家相隔40多里,按規矩是要走路去的。但我們夫妻倆要打點生意,孩子正上高中,時間都不容許。既然前者都已經修改過規矩,那麼我們也就一切從簡了。一家人坐進了自家的小轎車,老公理所當然當起了車夫。
車子遠遠的停在公路邊,我們披麻戴孝準備就緒後,是你推我閃的都不肯帶頭上前,好在我們是有目標的,進村不遠就看見一門樓上寫着「萬家大酒店」。一家人是擠擠挨挨來到了門口。可是只見門開着,不見有人,大家都不好意思開口叫討。最後還是孩子膽大,叫了一聲:老闆。我卻很不好意思的躲到了後面,老闆娘應聲來到門口,也許是他們見的多了,大清早的見我們這樣的一身打扮,也沒有表現出不高興的神情,轉身就進屋了,很是耽誤了一陣子,害的我們是等也不是,走也不是,畢竟是我們討的第一家。老闆娘終於出來了,給了我們三塊錢硬幣,想必她剛剛是去找尋零錢去了。
順路來到了下一家,男主人正在門口吃早飯,沒等我們開口,立刻就隨手摸出了一元硬幣。這也只能人家給多少就收多少,又不好討價還價的。隔壁一婆婆出門來倒垃圾時,見了我們就趕緊轉身回家了,我以為她是回去拿錢了,就趕快尾隨到她家的院門口,只見婆婆進屋就說:討飯的來了。並且、立刻就關上了大門。這個婆婆未免也太小氣了,您就打發個塊把兩塊的,我們也無法計較的。我不免有些擔心了,照這樣討下去,恐怕連吃個早餐都不夠了。於是我趕緊打電話給朋友,問清楚他妹夫家在什麼方位,就直奔他家去了。朋友的妹妹早有準備,一見到我們就遞過來一張20元的紙幣,並指引我們說:前面還有兩家姓萬的。
一路下來也有給10元的,也有給個3塊,5塊的。來到一家麵包店前,
店老闆是熟人,看到是我們在討飯,他還笑嘻嘻的問:是給錢還是給米?走了一清早了,又渴又餓,何況還有小孩子。我也顧不得許多了,張口就說:給什麼米哦,我又沒帶米袋子,一人來兩個麵包哦。就這樣一家大小齊刷刷的站在公路邊,津津有味的吃着火腿腸麵包。這裡是旅遊區,好多老闆都是熟人,討順了也就不覺得難為情了,你10塊他20的,也就夠我們一天的伙食費了。準備回去了,孩子們居然還餘興未了,似乎把自己當成了演員,在上演什麼劇情呢。很多遊客詫異的看着我們 ,紛紛偷拍,或許他們還真以為在拍電視劇呢!
在縣城一朋友的飯店裡,我們用討來的錢吃了午飯,朋友得知我們今天要飯,說什麼也不肯收錢了,我急忙說:那怎麼行啊!朋友說:行的,好多人家都不真的去討飯,都是朋友在飯店裡給開飯的,晚上就到賓館給開房間,也不用露宿街頭的。聽見這幾句話,我驚愕的半天都收不攏嘴。
原以為我們今天,開着小車,提前預約去討飯,就已經使那傳承久遠、古老的風俗習慣變了味,內心很是忐忑不安;不成想還更有甚者如此敷衍了事、投機取巧。我將討來的錢留下一些買糖和水果準備回去派發給隔壁鄰居,其餘的全部付給了朋友,並約定晚飯還要來吃。晚飯時,朋友還物超所值的給我們加了骨頭湯。
吃過晚飯回到自家門口,隔壁鄰居搬來了凳子,送上了茶水和糕點。我們即不能回家,也不能到別人家去玩,只好坐在路邊聊天。我莫名的擔心起萬姓人家,假如今後大家都沿襲此法,豈不是給萬家增加負擔。說到那個婆婆不給錢,還關門躲避,原來是因為她家也是因此討過飯,所以必須迴避,想來還是我錯怪了那位婆婆。檢討一天的討飯生涯,最後才發現我們還是犯了討飯日子不能沾葷腥的大忌,既吃了麵包里的火腿腸,又喝了晚餐的骨頭湯,真是不懂規矩了。唉!既然已經吃下肚子,也吐不出來了,只好祈禱老人家的在天之靈寬宥了。
討飯___這個古老風俗的本意,應該還是希望子孫後代,平安無災、幸福健康吧!我們應該懂得感恩,應該發揚古黟世世代代傳承的仁孝之道、樸實的為人之道。我想不管是修改了的規矩,還是變了味的討飯,如其說等老人們過世後,再虔誠的去討飯,還不如稱長輩在世時多多的去孝順他們一些來的實在吧!
作者簡介
曾喜愛,安徽省黃山市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