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開平市塘口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開平市塘口鎮位於廣東省開平市中部,距市區9公里,北接馬崗、沙塘鎮,西與恩平市沙湖鎮接壤。面積72.8平方千米(2017年),轄3個居委會和18個村委會,190條自然村,人口26315人(2017年)。華僑、港澳台同胞4萬多人,分布在世界58個國家和地區,是著名的華僑之鄉、碉樓之鄉和曲藝之鄉。2002年,全鎮財政收入478萬元,人均收入4572元。[1]

中文名: 塘口鎮

外文名: TangKou Town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廣東省開平市

地理位置: 廣東省開平市中部

面 積: 72.8平方千米(2017年)

下轄地區: 轄3個居委會和18個村委會

政府駐地: 廣東省開平市塘口鎮水邊新區

電話區號: 0750

郵政區碼: 529361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足

人口數量: 26315人(2017年)

著名景點: 立園、自力村碉樓群、方氏燈樓

車牌代碼: 粵J

年降雨量: 2200毫米

年均氣溫: 22℃

概況

位於開平市中部。面積72.8平方千米(2017年)。26315人(2017年)。轄2個社區、1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水邊開發區。

沿革

清代屬平康都,1912~1949年屬第一區,1950年為第二區,1952年為第六區,1958年與赤坎、百合2鄉和赤坎鎮合置赤坎公社,1960年析設塘口公社,1983年改區,1987年撤區建鎮。1996年,面積72.8平方千米,人口3.5萬人,鎮政府駐塘口墟,轄南屏、以敬、潭溪、北義、仲和、里村、宅群、強亞、三社、昇平、四九、衛星、岡陵一、岡陵二、魁崗、龍和、水邊、草坪18個管理區(行政村)和3個居委會。

自然環境

塘口鎮地勢西高東低,為丘陵地。植被覆蓋面廣,主要山脈有東西走向、海拔394米的百立山和南北走向、208米的羅漢山。主要河流有南渠、北渠。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年均氣溫22℃,年降雨量2200毫米。

農業

塘口鎮是開平市商品糧基地之一,優良的自然環境和地理優勢為農、林、漁、牧、畜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全鎮耕地面積29091畝。生產稻穀、蔬菜、花生、大豆、荔枝、龍眼等各種農產品,主要特產有北義蓮藕、大庇蘿蔔、潭溪番茄、古巷黑蔗等。近年來,塘口鎮貫徹「科技興農」的方針,積極引進外資、發展「三高農業」,基本上形成以魁崗大皇古、北義台灣精緻農場及仲和至四九一帶的水果基地為重點的大片「三高」農業基地,合計面積6000多畝。100多戶浙江大戶在塘口養殖蛋鴨,辦起魚塘養魚、水面養鴨、塘邊種果、統一銷售的立體化養殖基地,成為本地養殖業的龍頭。深開高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開發的1300多畝大皇古三高農業基地,已實現產、供、銷一條龍,融科研、種養、觀光為一體。塘口鎮現有創高產示範片3個,面積9360畝,占水田耕地面積31%,2002年稻穀產量1.6萬噸,平均畝產381公斤;全鎮森覆蓋率30%;水產養殖面積6100畝;三鳥年末存欄量49.96萬隻。建立了蔬菜、生豬、優質糧、林業和水果等商品化基地。開平市區集貿市場的蔬菜大半是來自塘口鎮的蔬菜基地。其中岡陵蔬菜基地和大皇古農業開發區經廣東省農業廳審批,於2002年8月成功申報為「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先進的生產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應用,農業生產逐步向基地化、集約化、現代化方向發展。同時,塘口鎮大力發展水利事業,對全鎮的小二型水庫和堤圍實行高標準加固,並取得顯著的成效,為全鎮農業和國民經濟的長遠發展打下穩固的基礎。

工商貿易

塘口鎮是珠江三角洲經濟開發區衛星鎮之一。全鎮遵循「工業興鎮,商貿旺鎮」的思路,全面開拓工商貿易發展空間,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初步形成以水邊為龍頭,以敬、昇平為兩翼的工業發展格局,開發了具有塘口特色的不鏽鋼廚具系列、「貢寶」小家電系列產品。全鎮有「三資」企業3家,私營企業和個體企業564家,年產值超1000萬元的企業有2家。全鎮從事工商、建築、運輸、服裝製造業人員達4000多人,逐步充實以針織、食品、印刷、包裝、廚具、化工等產業為支柱的生產體系。私營、個體企業異軍突起,「貢寶」牌電熱水壺遠銷日本,「國暉木業」生產的桌球檯出口至美國等國家,深受客戶歡迎,成為鎮級經濟的一大增長點。主要工企業有:國暉木業有限公司、廣東貢寶電器有限公司、祥潤紙品廠有限公司、勁力粘膠廠、開平市美富達調味食品有限公司、鷹田廚具廠、塘口印刷廠等。

全鎮有各類型的商業、企業422家,年商業貿易額4700多萬元。興建農貿市場5個,總面積9.99萬平方米,年成交額1000多萬元。

交通電信

塘口鎮毗鄰325國道,境內的赤九公路南接赤坎鎮,北連馬岡鎮,西通恩平沙湖鎮,交四公路貫穿全境。將於2003年10月通車的開(平)陽(光)高速公路橫跨全鎮5個村委會,並在昇平村有出口,往廣州不到70分鐘車程。東距國家一級口岸三埠港12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運輸便利。實現電話程控化,裝機容量6000門,開通了移動電話、住宅電話、圖文傳真服務,實現有線電視網絡化。

文教衛體

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有初級中學2所,小學13所,幼兒園3間,中小學生逾5000人。塘口鎮寶樹中學被評為廣東省尊師重教先進單位和開平市一級學校。有醫院1家,計劃生育服務站1所,衛生站14間,全鎮實施農村醫療保障制度。辦有僑刊《潭溪月刊》、《古宅月刊》、《里謳月刊》和多家民間曲藝社。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群眾性體育活動普及到自然村。

改革開放以來,塘口籍華僑和港澳台同胞熱心捐資贈物,為家鄉建設和公益事業特別是文教衛生事業作出巨大貢獻。捐建了塘口僑聯大廈,塘口衛生院,方氏圖書館及崇義小學等。

風景名勝

源遠流長的華僑文化賦予塘口豐富的旅遊資源和人文景觀,全鎮有各式碉樓600多座,數量之多為開平之冠,其建築風格獨特,融匯中西文化精髓,極具觀賞價值。著名景點有江門僑鄉新八景之一的AAAA級景點中國華僑園林一絕——立園和「開平碉樓與民居」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主要項目自力村碉樓群。

從2001年起,開平市政府每年都在塘口舉辦「中國開平碉樓文化旅遊節」,大大提升了塘口的旅遊形象,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

自力村碉樓群

碉樓—它源於明朝後期,隨着華僑文化的發展而鼎盛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它將歐美建築的精美浪漫與東方建築的簡約樸質完美結合,集防洪防匪居住與一身,如衛士般散落在開平的各個村落,忠誠的守護僑眷,圓了華僑建家立業的宏圖,也見證了一段心酸的歷史。它屹立的身姿,是遊子在異鄉遙不可及的鄉愁。   中國領土上帶有西洋特色的建築,多帶有西方殖民者硬性移植的色彩,而開平碉樓,卻充分體現了華僑主動吸收外國先進文化的一種自信、開放、包容的心態,他們把自己的所見所聞,結合本身的審美情趣,傾注在碉樓的建設上。不同的旅居地,不同的審美觀,造就了開平碉樓的千姿百態,不拘一格。成就了建築歷史上獨特絕世的藝術文化。

被選入世遺的村落有四處:錦江里、馬降龍、自立村和三門裡。

自力村位於廣東省開平塘口鎮,俗稱黃泥嶺,本有9條方姓的自然村,建國土改後期,三村合稱自力樹,取其自食其力之意。村內碉樓群以其建築精美,布局和諧,錯落有致,成為開平碉樓興盛時期的代表。自力村內現有63戶人家,175人,但華僑、港澳問胞卻有248人,其主要分布於美國、加拿大、英國、馬來西亞、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僑匯是這村的主要生活來源之一。 

自力村碉樓和居廬群建築精美,保存完好,布局和諧,錯落有致,四周良田萬頃,稻香陣陣,踏着田間小道,穿過綠樹修竹直入村內,頓生世外桃源之感。時光仿佛倒流到一百多年前,該村現存碉樓和廬十五座,依建築年代先後為:龍勝樓(1917年)、養閒別墅(1919年)、球安居廬(1920年)、雲幻樓(1921年)、居安樓(1922年)、耀光別墅(1923年)、竹林樓(1924年)、振安樓(1924年)、銘石樓(1925年)、安廬(1926年)、逸農樓(1929年)、葉生居廬(1930 年)、官生居廬(1934年)、蘭生居廬(1935年)、湛廬(1948年)。

方氏燈樓

方氏燈樓坐落在開平市塘口鎮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東距開平市區11千米。今由宅群、強亞兩村的方氏家族於民國九年(1920年)共同集資興建,原名「古溪樓」,以方氏家族聚居的古宅和原來流經樓旁的小溪命名。該樓高5層18.43米,鋼筋混凝土結構,第3層以下為值班人員食宿之處,第4層為挑台敞廊,第5層為西洋式穹窿頂的亭閣,樓內配備值班預警的西方早期發電機、探照燈、槍械等,是典型的更樓。該樓選址極佳,視野開闊,同時也成為周圍鄉村的景觀中心。方氏燈樓歷史上為古宅鄉的方氏民眾防備北面馬岡一帶的土匪襲擊起到了積極的預警防衛作用。該樓現狀保持完好。

立園

立園--華僑園林中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集傳統園藝、江南水鄉特色於一體,其中西合璧的獨特建築藝術風格在中國園林中獨樹一幟,足可與廣東四大名園媲美。位於廣東著名僑鄉開平塘口鎮北義鄉賡華村,是已故旅美華僑謝維立先生創建於二十世紀初的花園別墅。建園歷時十載,全部工程於1936年告竣。該園以《紅樓夢》中描繪的大觀園為依託,對中國園林古典建築藝術兼收並蓄,並對歐美當時流行的別墅建築特色加以融會貫通,達到中西合璧之化境,從而擁有"小觀園"的美譽。

立園的意境是"小橋、流水、人家",立園的布局,大體可分為三部分:別墅區、大花園區、小花園區。三個區用人工河或圍牆分隔,又巧妙地用橋亭或通天迴廊將三個區連成一體,使人感到園中有園,景中有景,亭台樓榭,布局幽雅,獨具匠心,令人有巧奪天工之感。

立園既有中國園林的韻味,又吸收歐美建築的西洋情調,將其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在中國華僑私人建造的園林中堪稱一流,也是中國發現較為完整的中西結合的名園。

立園正門,在別墅區靠南角,門邊(向南)就是"立園運河"。大門正中上方"立園"二字,柔中帶剛,瀟灑圓滑,是書法家吳道熔於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書寫的。

從正門進內,沿運河迴廊西行約100米,便進入別墅區。別墅區有別墅六幢,古式碉樓一幢,其中以"泮立"、"泮文"兩幢別墅最為華麗壯觀,其樓頂按中國古代"重檐"式建築,蓋綠色琉璃瓦,巧妙地架空,成了實用的隔熱層。室內地面和樓梯皆鋪彩色意大利石,而今六十多年,仍然光彩照人,此乃能工巧匠登峰造極的技藝,令人嘆為觀止。室內牆壁裝飾着以中國古代人物故事為題材的大型彩色壁畫、浮雕和大型塗金木雕;彩坭浮雕是"劉備三顧草廬",塗金木雕為"六國大封相",塑造人物逼真,栩栩如生,且雕刻精湛,構圖別出心裁。各層牆邊都裝置西式壁爐;所有窗戶裝上防蚊窗紗;天花下懸吊着古式燈飾;每層擺設着工藝精緻的酸枝家具,顯得古樸幽雅貴重,古色古香。用水和衛生間的設施,如抽水機、浴盆、坐廁、水箱等均是從國外購置的。門口重門深鎖,使人倍感神秘──當時的家庭防盜設施,由此可見一斑。 

四樓是謝維立先生"祖先神位"的設置,不但構築工藝獨異,與眾不同,而且那神龕對聯題寫着:"宗功偉德興民族,祖德豐隆護國家。"由此可見園主那熱愛民族、熱愛國家的精神,確實令人可敬可佩!

別墅區的西邊是大花園,它的布局為南北向(即是坐北向南),主要以"立園"大牌坊,和"本立道生"大牌坊為軸心進行布局。

立園牌坊,南隔運河,遙對"虎山",牌坊左右,有鐵製的20米高,直徑30公分的兩條圓形"打虎鞭",向着虎山巍然矗立,象是要鎮住「老虎」的淫威,起着理順當時人們信仰風水的祈求,也襯托得牌坊更加肅穆壯麗。步入牌坊,可以看到兩邊對稱地各蹲一隻雕刻精細的花崗岩石獅,右雄左雌,顯示出雄踞鎮虎之氣概。沿着水泥路兩邊金魚池直達"修身立本"牌樓,牌樓後面是一大片"井"字形花輔。牌樓東側有一建築群,前面一座是鋼盤水泥石米的羅馬建築,工藝別致,名曰"鳥巢";稍後一座是米黃色全部通花的水泥建築,工藝特異形如鳥籠,底部又建有金魚池,一說為"鳥籠",一說為"花藤亭"。 

大花園的西南角有一座塔式別墅,名為"毓培"。別墅小巧玲瓏,建築工藝堪稱一流。內有四層建築,是園主別出心裁構思的,有仿效中國古代的、日本寢式的、意大利藏式的、羅馬宮式的。每層地面精心選用圖案,巧妙地用四個"紅心"連在一起,構成的圓形圖案獨具愛心,又用彩色的意大利石磨鑲在每個廳、房正中,據推測那是園主對四位夫人心心相印的情懷。這幢別墅是園主為紀念愛妾所建,可謂匠心獨運。

大花園地下,是用鋼筋水泥建築的地下室,有暗道內外相通。大花園四周是曲徑迴廊,把整個花園建築連成一體,置身其間,令人倍感自然舒適。

「小花園」位於「大花園」和別墅區之南,中間與運河相隔。別墅區與小花園之間建「虹橋」連接,橋上建"晚香亭"一座,遊人入亭登樓觀賞園景,別有一番情趣。小花園構圖別致,為"川"字形。園內以"兀"形運河分隔,東邊建「玩水」橋連接,橋上建「長春」亭;西邊建「觀瀾」橋連接,橋上建"共樂亭"。小花園主要由"挹翠"、"長春"、"共樂"三亭組成。而「挹翠」亭頂,塗繪幾幀古代"八仙過海"的人物灰雕壁畫,色彩鮮艷,人物活靈活現,頂部盤踞着一條金龍,懸垂的燈盞,就像它吐出來的明珠,惟妙惟肖,令人讚不絕口。此三亭皆建造得具風格,精巧秀麗。

"長春亭"邊的五層小白塔,造工也很精美,玲瓏剔透,小而別致,惹人喜愛。據稱是鎮懾南方的"丙丁祝融"火神,以摒除煙火侵擾,保護園林平安。 別墅區有泮文、泮立等融匯中西建築風格的六幢別墅和碉樓一座,其外部黃牆綠瓦,飛檐斗拱,氣勢磅礴,別具中國殿堂古風;室內設計高雅舒適,古色古香,廳堂裝飾着屏風壁畫,紅木台椅,水晶宮燈,花架書櫥,洋盆浴缸,西方壁爐,湘繡潮雕,鑿井引水,手搖供水。廳堂室間閒雅舒適、幽靜溫馨,頗有世外桃源之韻。大花園綠樹相映,鳥語花香,參天古木,迴廊曲徑,使人心曠神怡。 

概言之,整個立園不但在建築物構圖獨異,而種植花草樹木也構思獨特、新穎,適應時代潮流,有規劃地巧妙安排,遍栽各種名花異草、風景樹、材用樹、果木樹等,應有盡有,琳琅滿目。而今古木參天,綠樹成蔭,翠挹園亭,繁花滿園,花香鳥語,置身園中心曠神怡,游者流連忘返。遺憾的是抗日戰爭爆發,園主維立舉家赴美,故而立園原計劃的各項工程也只好停建,使人慨嘆惋惜。

獲得榮譽

2019年12月30日,塘口鎮入選首批「廣東省旅遊風情小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