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川大秧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延川大秧歌 |
延川大秧歌又稱二人場子、四人場子、八八場子、十六場子、三十二人場子等場子秧歌,是陝西省古老的漢族民俗舞蹈。延川大秧歌一般都有傘頭,傘頭起領唱和領舞的作用,而跟着傘頭走的其他演員,主要是盡情地扭,誰扭的動作幅度大,體態靈活,誰就能博得滿堂喝彩。
簡介
中文名:延川大秧歌
地 區:陝西省延川縣
遺產類別:民間文學
申報單位:延安市延川縣
分 類:舞蹈
遺產編號:Ⅲ—20
申報日期:2007年
基本介紹
所屬地區:陝西·延安·延川縣
遺產編號:Ⅲ—20
遺產類別:民間文學
遺產級別:省
申報日期:2007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延安市延川縣
內容介紹
延川秧歌主要有大場秧歌、小場秧歌、彩門秧歌和九曲秧歌幾部分。延川秧歌隊的領頭叫傘頭,是秧歌隊的「龍頭」。一般要「肚才」好,而且還要嗓音好,演技精湛,會布陳圖的才能勝任。傘頭打的傘是根據《封神榜》姜子牙封神時打十六根股子的杏黃傘演變而來的。緊跟傘頭的聽馬牌子,是秧歌隊的開路先鋒,源於古代軍隊中的先鋒官,是秧歌隊中最慓悍的角色。他身帶串鈴,手執拂塵,緊靠傘頭左右,開路灣場,為傘頭保駕。打彩門時,他就是旗牌、校衛,有統營、開鎖的任務。馬牌子之後是杈棒子的、大包頭的、打花棍的、端蓮花燈的。尾端壓陣是丑角,叫「蠻婆蠻漢」。
主要特色
鬧秧歌最好的場面是掏場子,也叫走場子。延川秧歌的陣圖有五角星、鐮刀斧頭、龍擺尾、秦王亂點兵、捲心菜、黑虎掏心、蛇抱(盤)九顆蛋、小蝴蝶、棗核亂開花、單飄帶、十盞燈、十二連城、十二黃蓮燈、辯蒜、四門斗底、藥胡蘆四五十種。
大場秧歌之外。延川秧歌還有小場秧歌。一般是圍圈或扎場。它是穿插在大場秧歌中的一些精彩節目,如搬水船、騎竹馬、踢場子(回回秧歌)、耍獅子、踩高蹺、豬八戒背媳婦、三人台、趕毛驢、抬花轎、太平車、三叉板、霸王鞭、二鬼打架等十幾種。
延川秧歌,還有十分重要的一環,那就是彩門秧歌。彩門秧歌有深厚的禮儀講究,第一彩為接拜問候;第二彩是表彩;第三彩較為紅盛,雙方隊伍擺開陣勢,又互相穿插、交換位置、俗稱「蛇脫皮」。比智比藝,表演歌舞,所唱秧歌臨場發揮、自編自唱、歌詞有天文、地理、歷史、時事、村情、風俗、農事活動等無所不包,十分廣泛。
延川大秧歌是陝北民間舞蹈的傑出代表,它和黃陵、洛川老秧歌構成延安各具特色的兩大民間秧歌。它情緒飽滿,氣氛熱烈,動作千姿百態,均圖豐富多彩。其特點是:感情純樸而真,式獷悍而富有藝術性,樸實而賦有幽默感;形式優美,內容豐富,感情真實。[1]
民俗習慣
相傳,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醉酒誤殺了愛臣鄭之明,其妻陶三秦為復仇,興師問罪,動怒之下,打開彩門。先後要出現探馬、丁馬、驛丞官、日照官、月照官、虎頭牌等一系列禮儀。
在延川秧歌中,九曲秧歌也非常興盛。九曲扎在平整寬闊的場地,以便群眾集散。農村用高梁稈、木棍,城市用鋼管紮成曲折通道。共365個樁,象徵一年365天,四季平安,紮好的每個柱上都安一盞燈,農村一般用白蘿蔔、洋芋挖空做成燈具,並套上彩色做的紙筒,以風吹,並加油點燃;城市用彩燈泡,夜晚開燈,遠望五顏六色,像一座燈火城。
轉九曲之前先要組行拜謁神廟,安孤魂等禮儀習俗。
主要特徵
一千年以來,延川的正月就一直鬧秧歌。其秧歌有獨特的地方色彩。從正月初一到二十左右,延川一個個偏僻而荒涼的古老山莊,紅火都鬧得天翻地覆,鬧得不可開交,鬧得死去活來。他們拘扎一年的那股勁,憋悶胸腔的那股氣,像山洪暴發勢不可擋,發泄不盡。圍觀者也會看得心花怒放,手舞足蹈,甚至忘我的投入,足足勁勁的擰達一陣,響響亮亮的吼唱幾聲……真是鬧起秧歌招人魂喲!
延川的這種風格獨特、活潑樸實、情感奔放、動作明快、富有古風古味,土色土香。延川秧歌曲調高昂動聽,場面熱鬧壯觀。
處處以「鬧」取勝,武身子動作幅度很大,跳躍性極強,大有陽剛雄健的氣勢。文身子在武身子的包圍圈內,但她們的陽柔之美也展示得淋漓盡致,讓人觀之重誕。馬牌的頭部搖出一個「張」字,丑角的臂部擰出一個「能」字,武身子的手足舞出一個「鬧」字,文身子的腰部擰出一個「活」字。總體看來,他們各有各的走法,各有各的動作,但他們的韻律是一致的,真可謂「形散而神不散。」讓人看來,生龍活虎,十分壯觀,很能展示和體現中華民族奔騰向上的精神和濃厚的地域特色。這一真實的感情、優美的形式,豐富的內容構成了延川秧歌的基本特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