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延安華僑救國聯合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 的圖片

延安華僑救國聯合會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旅居海外的愛國華僑群情激奮,同仇敵愾,開展了抗日救亡運動,散居在五大洲的 1000多萬華僑紛紛成立了近千個抗日救國的群眾團體,大力宣傳抗日,捐獻財物支持祖國的抗戰等等。在全面抗戰中,一批又一批華僑熱血青年離別親人,從海外回到戰火紛飛的祖國,與祖國軍民一起,同敵人浴血奮戰。在抗日戰爭期間,延安、重慶、上海、昆明等地的歸國華僑[1],紛紛成立「華僑聯合會」等群眾組織支援祖國抗戰。1937年7月成立了「華僑留延(安)辦事處」。

協會簡介

1938年,中共中央決定在華僑青年較多的陝北公學設立「華僑救國聯合會」。1940年9月5日,由「華僑留延(安)辦事處」發起,在楊家嶺大禮堂召開了延安華僑第一次代表大會。來自新加坡、英國、法國、美國、印尼、爪哇等國家和地區的170多名華僑以及留在延安學習、工作的300多名歸僑出席了大會。會議決定成立延安華僑救國聯合會。

宗旨

根據大會簡章規定:延安僑聯的宗旨是:一、加強對海外僑胞[2]的聯繫和宣傳;二、組織華僑歸國抗戰,參加邊區經濟建設和興辦各種企業。延安僑聯成立後,便成為當時在延安的主要群眾團體之一。延安僑聯自成立開始,積極開展了抗日救亡活動和華僑統戰工作,它團結廣大愛國華僑對陝甘寧邊區的抗日對敵鬥爭、宣傳、文教、科學技術和經濟建設做了大量的有益工作。例如1940年5月,着名華僑領袖陳嘉庚率南洋華僑組成的「回國慰勞視察團」抵延安慰問視察,留延華僑熱情歡迎,協助做了許多接待工作。

抗戰勝利後,1946年3月12日,延安僑聯在延安王家坪大禮堂召開會員大會,80餘名留延華僑參加大會。大會決定改「延安華僑救國聯合會」為「延安華僑聯合會」。 1948年延安僑聯轉移到晉察冀解放區的河北平山縣,下半年延安僑聯為選舉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表召開會議,會上決定改「延安華僑聯合會」為「中國解放區歸國華僑聯合會」。延安僑聯為新中國成立後僑聯組織的建立和發展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在華僑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的歷史地位。

視頻

延安華僑救國聯合會 相關視頻

延安僑聯來我市看望慰問僑眷
延安市僑聯看望救助困難僑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