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廖俊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廖俊智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廖俊智台灣省台南市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1],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2],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發明家學院院士[3],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第十一、十二任院長[4]

廖俊智於1980年從台灣大學化學工程系本科畢業;1987年獲得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化學工程研究所理學博士學位;1987年至1989年擔任美國紐約州羅徹斯特柯達公司研究科學家;1990年進入美國得克薩斯農工大學化學工程系工作,先後擔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生物化學暨生物物理系合聘副教授;1997年進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化學暨生物分子工程系工作;2002年至2007年擔任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化學暨生物分子工程系副系主任;2002年當選為美國醫學暨生物工程學院院士;2003年至2007年擔任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仿細胞太空探索研究所副主任;2007年至2016年擔任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基因體暨蛋白質體研究所能源研究副主任;2008年至2011年擔任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化學暨生物分子工程系校長講座教授;2012年至2016年擔任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化學暨生物分子工程系系主任;2013年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2014年當選為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2015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16年擔任台灣「中央研究院」第11任院長,同年當選為美國發明家學院院士;2020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廖俊智的研究領域是代謝和合成生物學 。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點----台灣省台南市

國 籍 ---- 美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3年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

2014年當選為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2015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2016年當選為美國發明家學院院士

2020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畢業院校----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

人物經歷

1976年—1980年,廖俊智就讀於台灣大學化學工程系,畢業並獲得理學學士學位。

1982年—1987年,就讀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化學工程研究所,畢業並獲得理學博士學位。

1987年—1989年,擔任美國紐約州羅徹斯特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 Company)研究科學家。

1990年—1993年,擔任美國得克薩斯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化學工程系助理教授。

1993年—1997年,擔任美國得克薩斯農工大學化學工程系副教授。

1993年—1997年,擔任美國得克薩斯農工大學生物化學暨生物物理系合聘副教授。

1997年—2016年,擔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化學暨生物分子工程系教授。

2002年—2007年,擔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化學暨生物分子工程系副系主任。

2003年—2007年,擔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仿細胞太空探索研究所副主任。

2007年—2016年,擔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基因體暨蛋白質體研究所能源研究副主任。

廖俊智

來自 搜狐 的圖片

2008年—2011年,擔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化學暨生物分子工程系校長講座教授。

2010年—2016年,擔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分子生物研究所合聘教授。

2011年—2016年,擔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化學暨生物分子工程系基金會講座教授。

2011年—2016年,擔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化學暨生物化學系合聘教授。

2009年—2012年,擔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化學暨生物分子工程系副系主任。

2012年—2016年,擔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化學暨生物分子工程系系主任。

2013年,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2014年,當選為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2015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2016年6月,擔任台灣「中央研究院」第十一任院長 ;同年,當選為美國發明家學院院士。

2020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

2021年6月,擔任台灣「中央研究院」第十二任院長。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廖俊智在以微生物合成燃料的領域,及基礎代謝路徑的改造。此外,他更發展出網絡構成要素分析法(Network Component Analysis)和集成建模(Ensemble Modeling),用以分析複雜的轉錄組調控,及設計人工基因轉錄調控迴路 。

廖俊智長期從事代謝系統改造、合成生物學、系統生物學及微生物合成燃料等基礎前瞻科學研究,研發的異丁醇生物合成技術已被應用在生質燃油製造;把細菌里的不同物質轉化成化學品,以生物取代石油生產化學品,向大自然取材,直接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化學品。

學術論著

根據2022年5月台灣「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網站顯示,廖俊智先後在《Nature》《Science》等期刊發表論文240多篇。

Yu H, Li X, Duchoud F, Chuang DS, Liao JC. Augmenting the Calvin-Benson-Bassham cycle by a synthetic malyl-CoA-glycerate carbon fixation pathway.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Lin PP, Jaeger AJ, Wu TY, Xu SC, Lee AS, Gao F, Chen PW, Liao JC. Construction and evolution of an Escherichia coli strain relying on nonoxidative glycolysis for sugar catabolism.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18)

Pontrelli S, Fricke RCB, Teoh ST, Lavina WA, Putri SP, Fitz-Gibbon S, Chung M, Pellegrini M, Fukusaki E, Liao JC. Metabolic repair through emergence of new pathways in Escherichia coli.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2018)

Bogorad IW, Lin TS, Liao JC. Synthetic non-oxidative glycolysis enables complete carbon conservation. Nature (2013)

Li, H.; P.H. Opgenorth; D.G. Wernick; S. Rogers; T.-Y.Wu; W. Higashide; P. Malati; Y. Huo, K.-M. Cho, and J.C. Liao. Integrated electromicrobial conversion of CO2 to higher alcohols. Science (2012)

廖俊智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Atsumi, S.; Higashide, W.; and J.C. Liao. Direct photosynthetic recycling of carbon dioxide to isobutyraldehyde. Nature Biotechnol (2009)

Dean, J.T.; Tran, L.; Beaven, S.; Tontonoz, P; Reue, K.; Dipple, K.D.; and J.C. Liao. Resistance to Diet-Induced Obesity in Mice with Synthetic Glyoxylate Shunt. Cell Metabolism (2009)

Zhang, K., Sawaya, M.R., Eisenberg, D.S. and J.C. Liao. Expanding Metabolism for Biosynthesis of Nonnatural Alcohol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8)

Atsumi, S.; T. Hanai and J.C. Liao. Non-Fermentative Pathways for Synthesis of Branched-Chain Higher Alcohols as Biofuels. Nature (2008)

Fung, E.; Wong, W.W.; Suen, J.K.; Bulter, T.; Lee, S.G.; and J.C. Liao. A synthetic gene-metabolic oscillator.Nature (2005)

人才培養

寄語學生 2017年,廖俊智受邀中國醫藥大學畢業典禮做專題演講時,鼓勵畢業同學要眼光遠大、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為錢做事。 他還傳授現代知識分子培養榮耀(Pride)、正向(Positivity)、熱忱(Passion)、耐心(Patience)的4P人生哲學,身體力行,一生會受用無窮 。

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2年 國家科學基金青年調查員獎
2002年 美國醫學暨生物工程學院院士 美國醫學暨生物工程學院
2006年 美國化學工程學會食品、醫藥、暨生物工程組獎 美國化學工程學會
2006年 默克(Merck)代謝工程獎
2008年 工業微生物學會Charles Thom獎 工業微生物學會
2009年 美國化學學會生物化學技術組Marvin J. Johnson獎 美國化學學會
2009年 美國化學工程學會Alpha Chi Sigma研究獎 美國化學工程學會
2009年 生物工程學會James E. Bailey獎 生物工程學會
2010年 美國環保署綠色化學學術組總統獎 美國環保署
2012年 美國白宮再生能源創新Champion of Change
2013年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美國國家工程院
2013年 意大利總統頒授ENI再生能源獎
2014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工業應用科學獎 美國國家科學院
2014年 「中央研究院」院士 「中央研究院」
2015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美國國家科學院
2016年 美國發明家學院院士 美國發明家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
2016年 台灣大學學術類傑出校友 台灣大學
2019年 諾維信傑出化學及生化工程獎 丹麥諾維信公司
2020年 以色列總理獎(Samson-Prime Minister's Prize)
2020年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學院
總統綠化學挑戰獎學術獎 美國聯邦環保署

社會任職

2015年--台灣科技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2016年--台灣「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人物評價

廖俊智研究成就斐然,學術聲望崇隆,是國際知名的傑出科學家。他的研究結合諸多生命科學及工程領域,並對當前人類能源環保問題有重大貢獻。(台灣「中央研究院」評)

廖俊智在科學與工程領域有着傑出的表現,他領導的代謝工程實驗室團隊在生物質能源方面取得了重大的學術突破。(台灣大學評)

視頻

廖俊智院長獻聲解說 2020年4月10日發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