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康王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康王路
圖片來自easyatm

康王路廣州市荔灣區一條貫穿南北的城市主幹道。全路分北、中、南三段,北起東風西路,南接鎮安路。全路長約2.8公里、寬40米,設置雙向8車道。未來將會向北延長,下穿流花湖流花路廣園西立交後直通廣園西路

歷史介紹

康王路的興建,是為了解決荔灣區沒有一條貫穿南北的主幹道帶來的交通問題,道路於1996年8月立項建設,建設工程包括擴寬鎮安路帶河路、康王直街以及拆遷康王上街、康王下街等地的民居。工程分兩期建設:2000年10至12月為第一期,建成中山七路至長壽西路段;2001年7月至2002年4月為第二期,完成東風西路至中山七路段和長壽西路至杉木欄路段。2002年5月1日,全線建成通車。

康王路的名字來源於附近原有的一座康王廟,該廟紀念北宋的愛國將領康保裔。因建於21世紀初期及附近有世紀廣場,曾被命名為世紀路。後廣州市地名辦調查和綜合各方意見後,並根據「尊重當地群眾意願,反映當地歷史文化經濟等特徵以及市政道路不用公司名稱、樓盤等名字命名」的道路命名原則,該路正式被命名為康王路。[1]

道路興建過程中,為保護廣州保存下來的唯一近代專業會館錦綸會館廣州市人民政府出資對其進行整體平移,以保持其原貌。會館已於2005年1月18日重新對公眾開放。

2004年11月22日下午1時許,康王中路新光城市廣場對開路面發生塌陷,造成一30餘平方米、深達7-8米的陷坑。此次地陷系由於連接地鐵陳家祠站與該廣場地下二層的地下通道施工引起,具體原因已無從考究,一說是掘地過深、缺乏必要維護措施所致。該地下通道開發計劃至今仍然擱置。

2013年1月28日下午4時40分,康王南路與杉木欄路交會處因地鐵6號線文化公園站工地爆破不當導致地陷,有商舖和榕樹陷入坑內,所幸無人傷亡。塌陷後,當局用混凝土填坑,期間又發生2次地陷[2]。事後,康王南路被臨時封閉,19條公交線路臨時改道[3]。2月底恢復道路交通,地鐵公司表示會賠償受損的財物。

未來發展

現正興建康王路下穿流花湖隧道,依次下穿東風西路流花湖公園流花路站前路環市西路,北接廣園西路。建成後,將會充分利用康王路的道路通行能力,分流人民路高架車流。

參考文獻

  1. 路名PK戰:遵從命名7原則 康王路勝世紀路. 信息時報. 2006-02-13 [2012-04-01]. 
  2. 地質與圖紙不符爆破致地陷. 信息時報. 2013-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3). 
  3. 受地陷事故影響 19條公交線改道不走康王路. 大洋網. 2013-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