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康保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康保裔

本 名: 康保裔

別 名: 康王真君

字: 慎昭

所處時代: 北宋

民族族群: 漢人

出生地: 河南洛陽

逝世日期: 1000年(咸平三年)

主要成就: 抗遼英雄

性 別: 男

民間諡號: 威濟善利孚應英烈王

康保裔,北宋將領,河南洛陽人。祖志忠,後唐長興中,討王都戰沒。父再遇,為龍捷指揮使,從太祖征李筠,又死於兵。保裔在周屢立戰功,為東班押班,及再遇陣沒,詔以保裔代父職,從石守信破澤州。攻河東之廣陽,獲千餘人。開寶中,又從諸將破契丹於石嶺關,累遷日騎都虞候,轉龍衛指揮使,領登州刺史。端拱初,授淄州團練使,徙定州、天雄軍駐泊部署。尋知代州,移深州,又徙高陽關副都部署,就加侍衛馬軍都虞候,領涼州觀察使。真宗即位,召還,以其母老勤養,賜以上尊酒茶米。儀領彰國軍節度使,出為並代都部署,徙知天雄軍,並代列狀請留,詔褒之,復為高陽關都部署。

民間御神為康王真君,民眾多修祠宇康王廟、康王真君祠等紀念康保裔將軍。[1]

原文

契丹兵大入,諸將與戰於河間,保裔選精銳赴之,會暮,約詰朝合戰。遲明,契丹圍之數重,左右勸易甲馳突以出,保裔曰:「臨難無苟免。」遂決戰。二日,殺傷甚眾,蹴踐塵深二尺,兵盡矢絕,援不至,遂沒焉。

時車駕駐大名,聞之震悼,廢朝二日,贈侍中。以其子繼英為六宅使、順州刺史,繼彬為洛苑使,繼明為內園副使,幼子繼宗為西頭供奉官,孫惟一為將作監主簿。繼英等奉告命,謝曰:「臣父不能決勝而死,陛下不以罪其孥幸矣,臣等顧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惻然曰:「爾父死王事,贈賞之典,所宜加厚。」顧謂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場,身復戰沒,世有忠節,深可嘉也。」保裔有母年八十四,遣使勞問,賜白金五十兩,封為陳國太夫人,其妻已亡,亦追封河東郡夫人。

保裔謹厚好禮,喜賓客,善騎謝,弋飛走無不中。嘗握矢三十,引滿以射,筈鏑相連而墜,人服其妙。屢經戰陣,身被七十創。貸公錢數十萬勞軍,沒後,親吏鬻器玩以償,上知之,乃復厚賜焉。

繼英仕至左衛大將軍、貴州團練使,嚴於馭軍,厚於撫宗族,其卒也,家無餘財。

方保裔及契丹血戰,而援兵不至,惟張凝以高陽關路鈴轄領先鋒,李重貴以高陽關行營副都部署率眾策應,遇契丹兵交戰,保裔為敵所覆,重貴與凝赴援,腹背受敵,自申至寅力戰,敵乃退。當時諸將多失部分,獨重貴、凝全軍還屯,凝議上將士功狀,重貴喟然曰:「大將陷沒,而吾曹計功,何面目也。」上聞而嘉之。重貴仕至知鄭州,領播州防禦使,改左羽林軍大將軍致仕。凝加殿前都虞候,卒,贈彰德軍節度使

譯文

康保裔,是河南洛陽人。祖父叫康志忠,在攻打汴梁時戰死了。父親叫康再遇,跟太祖打李筠,又死在戰場上。康保裔在周朝屢立戰功,等到康再遇戰死之後,皇帝下詔書讓康保裔代替了父親的職位,跟石守信一起攻下了澤州。又和一些將領在石嶺關打敗了契丹人,做了登州刺史。不久又作代州知州,又調到深州任職,還做過涼州觀察使。後來真宗即位,把康保裔詔回朝內,因為他的母親年老需要勤加奉養,將上等的尊酒茶米賜給他。皇帝下詔書嘉獎了康保裔,又讓他去做了高陽關都部署。契丹兵大舉入侵,諸將與契丹人在河間開戰,康保裔親選精銳的士兵參與戰鬥,恰逢傍晚,同契丹人約定第二天早晨打一仗。但第二天黎明時分,契丹人就把他們重重包圍,手下勸康保裔換掉盔甲騎馬突圍逃跑,康保裔說:「大難當前,不能苟且偷生。」於是就決戰。打了兩天,殺死了不少契丹人,地下塵土都踩了二尺深,但最後彈盡糧絕,援兵卻遲遲不來,所以戰死了。

當時皇帝駐紮在大名,一聽到康保裔戰死了震驚難過,皇帝兩天不上朝,追贈康保裔為侍中。封康保裔的兒子康繼英為六宅使、順州刺史,康繼彬為洛苑使。康繼英等奉旨謝恩說:「父親沒有打勝仗就死了,陛下你不降罪給我們,還封賞我們,臣等真是蒙受無數的恩寵!」說完就流淚哭得爬不起來了。皇帝悲傷地說:「你父親是因為朝廷的事而死,封賞的規格就應該提高。」然後皇帝對左右的大臣說:「康保裔的父親、祖父,全部戰死沙場,他也戰死了,他們祖輩都有忠心,絕對值得褒獎。」康保裔為人恭謹仁厚知禮節,好結交賓朋,擅長騎馬射箭,箭無虛發,射飛鳥走獸沒有不射中的。曾經手握三十支箭,拉滿弓射出去,箭首尾相連墜落,人人都佩服他的射術之妙。康保裔大戰無數,身上有七十處戰傷。借了公家的數十萬錢款犒勞軍隊。死後,親屬和部下賣掉器物珍玩來償還。皇帝知道後,就重重賞賜他。

當康保裔與契丹人血戰的時候,援兵卻遲遲不至,只有張凝、李重貴分別領兵策應,遇到契丹兵交戰,康保裔被敵人包圍,李重貴與張凝去救援,卻腹背受敵,從申時到寅時全力作戰,才把敵人擊退。當時各個將領都損失大半了,只有李重貴與張凝回到軍屯,張凝建議上奏將士立功情況的文書.李重貴嘆息道:「大將陷敵陣亡,而我們卻計算功勞,有什麼臉面呢!」皇帝聽說了這事,就嘉獎了李重貴與張凝。

人物歷史

康保裔血濺瀛洲

康保裔是洛陽人,出生將門,祖父、父親都戰死沙場,他承世蔭做了領軍將領,在太祖朝,曾參加過石嶺關之戰,太宗朝,因積有軍功,升任馬軍都虞侯,領涼州觀察使。趙恆即位之後調任並、代州都部署。並、代州離高陽最近,范廷召所以請求他派兵支援。

康保裔治兵有方,很有血性,平時愛兵如子,深得將士們的擁戴。他接到范廷召的求援書,立即率萬人趕來增援。

契丹兵已經攻破狼山寨,隔斷了通往鎮、定的道路。康保裔決定繞到契丹軍後面發起進攻,他一面率兵直奔瀛洲,一面派人給范廷召送信,約他發兵前後夾擊契丹兵。

康保裔抵達瀛洲之後,范廷召的兵馬沒有到,契丹兵卻先來了。此時天色已晚,康保裔命令部隊擇地安營紮寨,準備次日再戰。

第二天黎明,康保裔出營觀陣,突見軍營四周全是敵兵,一夜之間,契丹兵竟將宋營里三層、外三層圍得水泄不通,宋軍已陷入契丹兵的重重包圍之中。敵眾我寡,有人建議康保裔率親兵殺出重圍。

康保裔振奮地說:「本帥自領兵以來,身經百戰,你們誰見我後退過?古人說:『臨難毋苟免』,竟然身陷重圍,正是為國效死的日子,怎能丟下將士們自己逃跑呢?」

眾將士見主帥慷慨激昂,受到很大鼓舞,一齊振臂高呼,願跟隨元帥同契丹人決一死戰,讓他們知道,宋軍也有不怕死的。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報國的時候到了。」康保裔揮刀大喝一聲,「兄弟們,不怕死的隨我殺敵去。」

康保裔一馬當先,衝出大營,殺入敵陣,眾將士見主帥身先士卒,都是爭先恐後,發一聲吼,一齊殺向敵陣。

宋軍抱着必死的決心,沖入敵陣後左衝右突,雖然憑一股勇氣殺出了第一層包圍圈,但在第二層包圍圈中又被契丹兵困住,從日出殺到太陽西下,已經是人困馬乏,雖然殺敵數千,宋軍也自損千餘,眼看不能突出重圍,只好退回大營。契丹兵戰了一天,也覺疲乏,雙方各自鳴金收兵。

一宿過後,兩軍再戰。

宋軍拚命衝殺,欲突出重圍,契丹兵縮緊包圍圈,欲將宋軍全殲。兩軍拚死相搏,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契丹兵有十萬之眾,前面戰死兩個,後面再添上一雙,同宋軍交戰的人數總不見少,宋軍不足萬人,孤軍陷落敵陣,沒有援兵,戰死兩個,少了一雙,從日出殺到日薄西山,眾將士人人殺得筋疲力盡,盼救兵卻又不見蹤影。

康保裔身先士卒,奮勇當先,左衝右突,無奈敵眾我寡,身中數槍,成了一個血人。跟隨在身邊的數百名兵士也多半受傷,不堪再戰。康保裔看着身邊這些殘兵,流着淚對大家說:「罷、罷、罷!我是死定的了,你們大家趕快各自逃命去吧!」說罷,提起最後一口真氣,揮刀向敵兵最多的地方殺去,雖然手刃敵兵數十名,無奈敵兵眾多,可憐趙宋一員大將,竟戰死在亂軍之中。

康保裔戰死,他所率領的部隊全軍覆沒。

再說范廷召得知康保裔已率兵趕往瀛洲,並約自己趕赴瀛洲夾擊契丹兵,便率領一萬宋軍火速前往,大軍剛趕到瀛洲西,便遭到契丹兵的阻擊,兩軍展開生死搏鬥,范廷召身先士卒,宋軍無不以一當十,人人奮勇,個個爭先。契丹兵雖然人多,但他們從未碰到過這樣不要命的打法,未戰心中已有怯意,范廷召抓住這稍縱即逝的機會,一舉殺退敵兵,打掃戰場,殺敵二萬,但也自傷兩千。

擊退契丹兵之後,范廷召立即命部將張凝、李重貴率兩千精兵為前驅,火速趕往瀛洲支援康保裔軍,他率領餘部緊跟其後,殺往瀛洲。

眼看就要逼近瀛洲,忽然前軍回報,康保裔戰死,所率一萬宋軍全軍覆沒。

范廷召聞報,不敢再進,只得在瀛洲西南選擇有利地形紮下營寨,暫行駐紮。

這是正史的記載,有野史記載,范廷召臨陣逃跑,留下康保裔孤軍奮戰,導致康保裔全軍覆沒的慘劇。

契丹兵與范廷召所率宋軍交鋒了幾次,遭到宋軍的頑強抵抗,見占不到便宜,便轉攻遂城去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