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康熙:光照日月的大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康熙:光照日月的大帝,中國歷代皇帝故事。[1]

原圖鏈接康熙大帝

故事內容 

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以他聰慧的才智和政治品格,為國家民族創建了從衰敗到鼎盛的偉業,是中國歷代帝王中文韜武略最突出的一位君王。康熙大帝的豐功偉績。他一生除鰲拜、平三蕃、視察黃河、疏通漕運、任用良將、東收台灣、北定疆界、與蒙古諸王結盟、西征葛爾丹、汲取漢文化,發展民族經濟,推行富國強民的政策措施,完成統一中華、振興中華的大業。康熙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輝煌的一生。

少年天子的雄才大略

1661年正月初九,順治皇帝病逝後的第三天,剛七歲零九個月的玄燁一身孝服坐在了金鑾殿的寶座中,成為新一代少年天子,這就是康熙皇帝。康,即安寧;熙,即興盛。康熙取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意思。

隆重的登基大典有條不紊地進行着,此時,站在前面的文武大臣,依稀會發現小皇帝的臉上竟然有幾粒稀疏的麻子。也許他們沒有想到,正是因為這幾粒麻子,小皇帝才能夠坐上今天的龍椅。


順治皇帝突然病逝時不到二十四歲,此前對於接班人問題他並沒有太多心理準備,直到染病臥床不起時才開始認真考慮繼承人選。長期以來順治皇帝一直看好次子福全,想立為太子,而順治皇帝的母親孝莊皇太后則更傾向於立三子玄燁。雙方意見相持不下,只好求助於第三者的仲裁。這個第三者,就是在宮中當差的西洋傳教士湯若望。湯若望在清宮服務多年,官至一品。他與順治皇帝及孝莊皇太后之間長期保持着親密關係,順治皇帝曾尊稱他為「瑪法」,滿語翻譯過來就是「爺爺」。


理智的西洋傳教士湯若望很快就幫孝莊皇太后和順治皇帝下定了決心:立皇三子玄燁為太子。理由簡單而充分——玄燁已出過天花,對這種可怕的疾病有終身免疫力。


天花,中醫稱「痘瘡」。作為一種烈性傳染病,它很早就已開始為害人類。直到清初,天花依然被視為不治之症,令人談虎色變。實際上,清朝時期,天花曾多次泛濫,為害生靈。康熙早年的生活一直籠罩在痘魔的陰影下。他剛出生時,正值天花大流行,不得不由乳母抱出紫禁城,棲身西華門外的一座宅邸(雍正時改為福佑寺)中「避痘」,長期得不到父母之愛。兩歲那年,他患上了天花,在乳母、正白旗漢軍包衣曹璽之妻孫氏悉心照料下,硬是從天花的魔掌中掙脫出來,但臉上卻留下了與痘魔殊死博斗的點點痕跡。這個經歷,在康熙幼小心靈中留下了不滅的烙印。正所謂因禍得福,由於康熙已出過天花,並且有倖存活下來,而且以後再也不會得天花了。於是,天花讓康熙登上了金鑾寶座。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二位皇帝,在清朝前六代皇帝中承上啟下,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當時的大清,朝雖立而國未盛、民未安,守成和創業同等重要。上繼父祖鴻業,下開後世太平,實現民眾康寧、國家熙盛,是康熙帝面臨的時代課題。事實證明,康熙承擔起了這樣艱巨的歷史使命。


如果說順治皇帝的即位是孝莊皇后的英明決斷,是人力所為的話,那麼康熙皇帝的即位應該說是上天的安排,是老天爺為黎民百姓選擇了一位好皇帝。


康熙即位時,由於年齡太小,順治便把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四人接來,讓他們做顧命大臣,這四個人也在順治帝前宣誓,表示「協忠誠、共生死、輔佐政務」,「不計私怨,不聽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無義之富貴」。但是不久,這四位大臣就忘記了他們的誓言,擺在康熙面前的形勢是十分嚴峻的。


就朝廷以外的情況來說,滿清入關不到二十年,人心並未歸附,前明之思還在人們心中隱藏着,尤其是鎮守雲南的平西王吳三桂、鎮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鎮守廣東的平南王尚之喜三藩,勢力十分強大,多年來一直準備造反。台灣島上鄭成功的後代也虎視眈眈,窺視清朝的東南沿海一帶,尋找時機,準備反攻。東北方有俄國軍隊不斷騷擾邊境,侵吞土地,掠奪人口財富。西邊的西藏也很不安定,西北部的準噶爾部更是氣焰熏天,不斷向東進擾,北方還有諸蒙古部落,也伺機南下。


朝廷內部的局勢就更令人憂慮了,在四個顧命大臣當中,索尼因年紀大了病死後,遏必隆勾結鰲拜,惟鰲拜之命是從。鰲拜是「巴圖魯」(滿族語勇士)出身,號稱「滿洲第一勇士」,性格強暴,為人武勇,極難制服。他在朝廷之上更是專橫跋扈、盛氣凌人,根本無一點人臣之禮。別的大臣和他意見不合,就遭到排擠打擊。他欺負康熙帝年幼,對康熙視若無物,經常當眾與康熙大聲爭論,乃至訓斥康熙,直到康熙讓步為止。


另一輔政大臣蘇克薩哈和鰲拜發生爭執,鰲拜便懷恨在心,不久就對蘇克薩哈開刀了。事情的導火線是土地問題。


清王朝入關後,曾用強迫手段圈了農民大片土地,分給八旗貴族。順治初年圈地時,攝政王多爾袞利用權勢,將原定圈給鑲黃旗的永平府一帶的好地讓給正白旗,而另撥河間府一帶次地給鑲黃旗。這件事當時曾引起一場風波,但事過20多年,旗民各安生業,舊怨也已淡忘。鰲拜掌權後,仗勢擴大占地,而且舊事重提,讓正白旗與鑲黃旗互換土地,目的是討好自己和遏必隆所在的鑲黃旗,而打擊蘇克薩哈及其所在的正白旗。


這件事引起朝野上下的普遍反對,正白旗人訴告到戶部。大學士、戶部尚書蘇納海認為不可,直隸總督朱昌祚以此舉會造成數十萬失業者而抗疏稱其不便,保定巡撫王登聯以圈撥擾民而疏請停止。鰲拜誣陷這些官員大逆不道,矯詔將這三位大臣誅殺。


隨後,螯拜還勾結同黨誣告蘇克薩哈犯了大罪,奏請康熙帝把蘇克薩哈凌遲處死。康熙帝認為他無罪,不肯批准,鰲拜就在朝堂上跟康熙帝爭了起來,康熙仍是不許,鰲拜竟捋起衣袖,拔出拳頭,大吵大嚷,上前要打康熙。康熙帝非常生氣,但是一想鰲拜勢力不小,只好暫時忍耐,由他把蘇克薩哈殺了。


這樣,朝廷之上就只有鰲拜一黨了。他把持了朝廷大權以後,獨斷專橫,大肆捕殺異己。


1667年,康熙十四歲,按照當時的規定,他可以親政(即親自處理政事)了,但有鰲拜專權,他無論如何是親不了政的。面對這種內憂外困的局面,康熙如果想開創一個太平興盛的朝代,必然要有非凡的謀略和氣魄。少年康熙表現出不同於一般人的膽識。首先,他決定除掉鰲拜,掌握實權,然後再作他圖。康熙除掉鰲拜的方式極具少年的心性特點。當時,鰲拜掌握軍權,如果直接下令捉拿,必定會引起叛亂,那樣不僅鰲拜捉拿不到,連康熙自己也將危險,朝中的正直大臣,甚至太后都對此一籌莫展。一次,鰲拜稱病不朝,康熙親自去看望他,鰲拜躺在床上,衛士見他的神色有異,急忙向前檢查,揭開被子,發現鰲拜的身下藏着一把極其鋒利的匕首,鰲拜當時極為緊張,衛士也不知如何處置,康熙卻突然插話道:「隨身攜刀是滿族人的風俗,不必大驚小怪。」康熙在不動聲色之中穩住了鰲拜。

明捉不行,那麼用什麼辦法才好呢?康熙終於想出一計,並且不動聲色地幹了起來。滿族人喜歡「布庫」(摔跤),康熙就挑選了一些身體強壯的貴族少年子弟,到宮中練習摔跤,練了一年有餘,技藝大為長進,康熙也不時到摔跤房去練習,居然也窺得了門徑。宮廷中的王公大臣以及后妃太監盡知此事,但都覺得是少年心性,十分自然,沒有任何人懷疑康熙有什麼其他的動機。就連螯拜也是如此。他經常進宮去,看到這些少年吵吵嚷嚷在御花園裡摔跤,只當是孩子們鬧着玩,一點也不在意。在不知不覺之中,康熙的這支「娃娃兵」就練好了。

在這期間,康熙還依照中國傳統的「將欲奪之,必先與之」的做法,連連給鰲拜升官,鰲拜父子先後被升為「一等公」和「二等公」,再先後加上「太師」和「少師」的封號。不僅穩住了鰲拜,還使他放鬆了戒備。

在康熙十六歲那一年,一切終於準備就緒了,他先把「娃娃兵」布置在書房內。有一天,鰲拜接到康熙帝命令,要他單獨進宮商量國事。鰲拜像平常一樣大模大樣進宮去。剛跨進內宮的門檻,忽然一群少年擁了上來,圍住了鰲拜,有的擰胳膊,有的拖大腿,登時把鰲拜掀翻在地,死命按住。鰲拜雖然是武將出身,力氣也大。可是這些少年人多,又都是練過摔跤的,鰲拜敵不過他們,一下子就被打翻在地。任憑他大聲叫喊,也沒有人搭救他。康熙又讓「娃娃兵」把鰲拜捆綁牢靠,投入了監獄。


這群「娃娃兵」做完了一件大事,鰲拜尚且蒙在鼓中,還以為是小皇帝愛胡鬧,讓他們捉鰲拜較量功夫呢?也只有這樣,才能守得住秘密,否則,鰲拜的耳目極其眾多,只怕要「出師未捷身先死」了!

在捉住鰲拜之後,康熙立即宣布了他的十三大罪狀,並組織人審判鰲拜,把鰲拜集團的首惡分子也一網打盡。大臣們認為,鰲拜專橫跋扈,擅殺無辜,罪行累累,應該處死。但康熙帝對鰲拜做出寬大處理,免於處死,終身監禁;對遏必隆僅革太師,後還公爵。不久,鰲拜死於獄中。


這樣處理,不僅一舉清除鰲拜及其同黨,而且穩住了鑲黃旗。當時,康熙帝年僅14歲,而部署周密,沉着機智,處理得當,不失分寸,初露其胸懷謀略、臨機果決的政治家風範。


此後,康熙又為受鰲拜迫害和打擊的人平反昭雪,發還了被鰲拜霸占的民田,又限制了奴僕制度,改革了政府機構。康熙真是「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他這些雷厲風行的重大舉措,使得一些反應慢的大臣簡直有目瞪口呆之感,但他們很快就緩過神來,覺得康熙實在是一位英明的君主。群臣都不敢再把他當小孩子對待了,康熙也從此集中了權力,建立了威信。


康熙在從七歲到十六歲這段時間中雖然因鰲拜專權而備受牽制和壓抑,但他的少年生活基本上還是自由和正常的。也許是滿族人剛剛入關的緣故,他們還沒有漢人皇族那樣嚴格的禮教觀念,也不按漢人那樣嚴格地照規矩去生活,所以,康熙在少年時代還可以像一般人家的子弟一樣在身心兩方面得到較為正常的發展,而不像以前的許多皇帝在童年、少年時代就造成了有一定畸形傾向的性格。


據說,努爾哈赤及其許多兒子都目不識丁,只有第八子皇太極略通文墨,可見,滿族人重武輕文,到康熙這一代,仍無多少禮教觀念。然而,康熙畢竟生活在漢人地區,漢族的文化開始滲透到滿族的貴族之中,再加上滿族人從皇太極開始就十分重視漢族的文化,因此,康熙自幼年起就開始大量接觸中國的文化典籍了。


況且康熙本人也是一個愛讀書、愛思考的人,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他是發自內心,是主動的,而不是像前代的許多皇帝那樣成天被人「諄諄教誨」被動地接受的,因此,康熙的努力學習,並未對他健全的性格產生不良的影響,相反,增長了他的見識,開闊了他的視野,他是一個真正善於讀書而又能用書的人,甚至可以這樣說,康熙之所以成為一位英明的君主,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他能活學活用中國的傳統文化。


在剷除鰲拜之後,康熙又面臨着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曆法之爭。


在順治時期,西方的傳教士就進入了中國,湯若望等一批人還受到了特殊的優待。在這一時期,湯若望用西方較為先進的算法推算出了一部天文曆法,順治把他封為「通玄法師」,並任欽天監監正(國家天文台台長)。這套曆法在當時是較為準確的,但有一個叫楊光先的人投靠鰲拜,上書清廷,說湯若望在《時憲歷》的封面上印上了「依西洋新法」字樣,是要清朝屈服西方,是「陰行邪教」,如果廢了黃帝以來的中國天文曆法,那就要把堯舜以來的禮儀制度都要廢掉。楊光先的理論在今天看來十分荒唐可笑,不會有人理他,但在當時卻是一種很厲害的理論。在鰲拜的支持下,楊光先出任欽天監監正,朝廷的許多大臣也都主張廢除洋法,用中國的舊曆法。禮部、刑部還做出了決定,殺了一批主張用洋曆法的大臣。虧了太后的保護,湯若望才免於一死。但從此朝廷形成了兩個曆法派。

康熙本人對曆法了無研究,不能做出決斷,但他知道不能用祖宗的規矩來壓制西洋的先進的東西。在剷除鰲拜以後,康熙想實事求是地解決這一問題。於是,他一邊派傳教士南懷仁去推算比較兩種曆法,一邊自己刻苦學習,了解了曆法的大概。

經過研究和使用,楊光先的曆法屢屢出錯,因此,康熙廢了舊曆法,推行新曆法,並以實事求是的態度來同大臣們講明道理,較好地解決了新舊曆法之爭,也顯示出了康熙認真求實的態度,為他進一步贏得了威信,。    平定三藩

康熙帝親自執政後,大力整頓朝政,獎勵生產,懲辦貪污,使新建立的清王朝漸漸強盛起來。當時,南明政權雖然已經滅亡。但是南方有三個藩王卻叫康熙帝十分擔心。

這三個藩王本來是投降清朝的明軍將領,一個是引清兵進關的吳三桂,另兩個是尚可喜和耿仲明。因為他們幫助清朝消滅南明,鎮壓農民軍,清王朝認為他們有功,封吳三桂為平西王,駐防雲南、貴州;尚可喜為平南王,駐防廣東;耿仲明為靖南王,駐防福建,合起來叫做「三藩」。


康熙大帝不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都是中國歷史上十分優秀的皇帝。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康熙時的大清帝國,成為當時世界上幅員最遼闊、人口最眾多、經濟最富庶、文化最繁榮、國力最強盛的大帝國。那時清朝的疆域,東起大海,西至蔥嶺,南達曾母暗沙,北跨外興安嶺,西北到巴爾喀什湖,東北到庫頁島,總面積約1300萬平方公里。康熙大帝奠下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熙盛世的大局面。康熙皇帝是中國自秦始皇以來少有的好皇帝,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偉大的政治家。


他在位61年,享年69歲,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以來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視頻 

康熙大帝有多強?這三次「御駕親征」,展示了一個君王的硬實力!

參考資料 

  1. 康熙:光照日月的大帝 中國歷史故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