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庫存周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庫存周期是中國的一個科技術語。

漢字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展台上一顆無可取代、熠熠閃光的明珠[1]。漢字之美,美在莊重典雅,形神兼具。她承載的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厚重歷史與燦爛文化[2]。她的美,是無與倫比的。

名詞解釋

庫存周期也稱為基欽周期,是指由於企業生產滯後於需求變化,從而使庫存呈現周期性運行的一種現象。庫存周期最早由英國經濟學家約瑟夫·基欽提出。

基欽根據美國和英國1890年到1922年的利率、物價、生產和就業等統計資料發現,廠商生產過多時會形成存貨,從而減少生產,等到庫存下降又會加大生產補充庫存,這種存貨變化存在着40個月左右的周期性波動。因此將這種周期性波動稱為庫存周期,也就是基欽周期。基欽周期屬於經濟周期中的短周期,因此也被稱為短波周期。

庫存周期的判別方法

在現實中我們如何劃分庫存周期?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看統計局「工業企業經濟效益指標」中的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數據,用它的同比(一階變化率)作為周期判斷指標:存貨同比上升則為補庫存,存貨同比下降則為去庫存。

一個常見的問題,也是常見的一個錯誤就是用PMI庫存指標去判斷庫存周期。其實作為一個景氣擴散指標,PMI庫存相當於環比,其短期是高頻變化的,所以不能用來做判斷;但其趨勢性和產成品庫存完全一致。

庫存周期的四個階段

庫存周期可分為4個階段,分別是主動補庫存(繁榮)、被動補庫存(衰退)、主動去庫存(蕭條)、被動去庫存(復甦),循環反覆。

1.主動建庫存階段

我們先從補庫存說起,補庫存階段分為主動補庫存和被動補庫存。主動補庫存階段,表明下游企業需求改良、部分生產企業的生產規模和開工率也因此開始擴展。

在這個階段中,價格動能醞釀期已過,價格動能開始釋放,產業內的利潤開始逐步提升。所以促使價格水平走高,但價格的走高也往往意味着產業利潤的走高。

所以這就進一步刺激了企業的補庫需求,一方面希望用庫存來獲取更多的利潤,另一方面希望把手頭的現金置換成存貨。然而,在該階段的後半場,其期限結構以現貨溢價為主,後半場時,大規模的現貨庫存幾乎較難獲取,同時現貨價格漲幅會比期貨價格漲幅更大,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現貨帶着期貨上漲。

而且此時也是價格呈現出階段性的走高,但是價格重心在不斷上移。所以在這個階段——在產業利潤走高的驅動下產業內主動補立庫存的階段,就是我們所稱的主動補庫存。

2.被動補庫存階段

在產業利潤走向高點的時候,商品庫存也會隨之增加,但是此時往往顯性庫存會被隱性化。那麼就會進入我們所稱的:被動補庫存階段。

被動補庫存階段同樣發生在商品價格動能的釋放周期,此時更是市場的一個瘋狂期。

隨着產業利潤的逐漸走高,市場上補庫情緒又來臨,此時也是金融資本入局的最好時機,因為價格處於歷史的高位,既可以給人營造出逼倉的現象,也可以讓產業鏈開足馬力擴大產能,但是此時往往顯性庫存會被隱性化(也就是上面分析的,即使產能擴張,市場上的庫存總是不夠的假象),產業鏈的情緒加上金融資本的光臨,這是一個絞殺產業鏈空頭以及投機空頭的時機。

接着來到被動補庫存的後半場。我們都清楚,高利潤是不可持續的。商品庫存的增加往往意味着價格的走跌,其中原因有很多,一是高庫存使得企業套保需求擴大,壓低期貨價格;二是庫存的增加使得現貨供應增加,在需求維持不變的情況下現貨價格也會被壓低。

但企業開工率和生產規模已經在上一個階段已經實現擴張,要想再降低困難程度較大,原因是投產後便有了沉沒成本,對於產品無法根本控制,也就是必須生產才能維持正常運營。

所以隨着規模的逐步成型,商品庫存是穩步增加的,在期貨和現貨價格都被壓低的情況下,產業利潤率隨之下降。

隨之而來的就是價格的走跌,但此時往往也是隱形庫存顯性化(也就是上面分析的,即使價格在不斷的下跌,我們還是能看到大規模的庫存增加,好像市場上的庫存永遠也消化不完一樣)。由於這個階段庫存是被動補建的,所以這個階段我們稱為被動補庫存。

3.主動去庫存階段

我們都很清楚,當產品的利潤率下降的時候,產業內大部分企業的普遍做法是計劃慢慢削減產量產能。

在這個過程中,由於產業內利潤的縮窄,且庫存高企,大部分實體參與者依舊以套保為主,由於價格動能釋放周期已經過去,現階段回到了價格動能的醞釀時期。

此時價格表現形式以低位震盪為主。期限結構最終以期貨溢價結構收場,最終現貨價格往往比期貨價格低,所以大部分產業客戶都是該階段期貨市場上的大空頭,原因一是實現庫存平衡不得以選擇賣出套保,二是該決策可以以更低的價格買到現貨,防止大行情突來時無現貨的窘境。

所以我們就能看到,產業客戶在主動去庫存階段下,尤其是在期貨溢價結構下,大家都不去挺價的現象。你挺價,別人套保,所有人都希望別人去挺價自己去套保。對於產業鏈來說,一致挺價是最優選擇;然而對於個體產業戶來說,選擇賣出套保是最有選擇,這就是主動去庫存階段的囚徒困境。

所以此時,我們能看到很多有意思是現象,比如市場上該商品交易熱度的逐漸下降;成交量與持倉量基本持恆且波動不大;更重要的是市場會進入一段市場真空期:主要表現為每日K線基本收為小陰線或者小陽線,持倉起伏和交易量起伏都很小。

在這個階段後半場,行情逐步明朗,開始有金融資本的進入,成交與持倉開始一致。至此,該階段結束。

4.被動去庫存階段

被動去庫存階段也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過程。我們承接上述階段的理解,隨着金融資本的介入,市場行情將發生很大的反轉。

我們能看到成交量和持倉量明顯的上升,且呈現出一致性,也就是成交量上升的同時伴隨着持倉量的上升,同時價格走跌;成交量下降的同時伴隨着持倉量的下降,同時價格走高。這個階段也是金融資本絞殺產業資本和多頭的好時機。

原因是這個階段是分析師們最明顯最容易調查出實際情況的時候,也是局勢最明朗的時候,所以此時我們能看到無論是金融資本大空頭還是產業資本大空頭,大家基本上都在做空,隨着持倉量每一次的新高,價格也是屢次新低;持倉量的下降,價格就反彈。

嚴重點的可以是空頭逼倉多頭,迫使多頭繳械投降。所以此時,利潤率的進一步下降導致了產能的下降,加上市場庫存已經足夠多了,價格又在低位震盪。同時,現貨市場上的隱性現貨顯性化,大規模的庫存依舊存在,好似永遠也消化不完。

但是,市場商品價格上並不會永無止盡的走跌。原因有很多,一是低價刺激需求,二是低價引發產能下降,削減供應量,三是總有一部分企業會提前選擇備庫,被動抬高價格和刺激需求。

所以此時隨着一次次的價格的走低,等到眾多產業參與者感到「絕望」時,價格就慢慢走出了歷史性底部。並隨着產業利潤的改良來到主動補庫存。

總結:

需求提升+庫存上行=主動補庫存(繁榮)

需求下降+庫存上行=被動補庫存(衰退)

需求下降+庫存下降=主動去庫存(蕭條)

需求提升+庫存下降=被動去庫存(復甦)

一切理論服務於交易。

「庫存周期」的定位,有哪些觀測指標?

如果只選擇一個指標對庫存周期進行劃分,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同比無疑是最簡單明了的指標選擇。

產成品存貨主要是指企業報告期末已經加工生產並完成全部生產過程、可以對外銷售的製成產品。產成品存貨同比上升則為補庫存,存貨同比下降則為去庫存。

PMI作為一個景氣擴散指標,變化趨勢與產成品庫存同比同步性強,通常也會被選擇作為庫存方向性判斷的輔助指標。

具體到庫存周期的四階段劃分,通常將產成品存貨同比和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兩個指標相結合。

1、主動去庫存:需求回落且供應端主動減少生產,庫存遞減

2、被動去庫存:經濟受到的負面影響邊際遞減,需求開始回暖,生產端反應滯後,庫存被動下降

3、主動補庫存:需求繼續回暖,生產端主動加大供應,庫存整體呈上升趨勢

4、被動補庫存:需求回落,生產具有慣性未及時縮產,需求下降倒逼庫存增加

與美林時鐘不同的是,庫存周期採用工業企業產成品庫存和工業企業營業收入作為主要指標,可以細分到不同的商品種類,例如豬肉市場、房地產市場,更多反映微觀經濟主體對上層宏觀周期變化的庫存調整。

值得一提的是,庫銷比是理解庫存周期的關鍵一環。

庫銷比是當期庫存與銷量的比值,是同時與庫存和銷售額增速相聯繫的指標,綜合反映了庫存和銷售兩者相對力量的強弱。

1、被動去庫存階段,庫銷比下降;

2、主動補庫存階段,庫銷比從低位爬升;

3、被動補庫存階段,庫銷比被迫上升;

4、主動去庫存階段,庫銷比從高位開始回落。

一輪完整庫存周期中,庫銷比的走勢方向與庫存增速相反,且庫銷比觸頂(觸底)要早於庫存增速觸底(觸頂)。

從領先指標的角度看,PPI對於庫存周期具有較強的領先關係。

PPI的全稱是「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通俗地說,PPI衡量的是製造業所需要的原材料(比如煤炭、鋼材等)的價格變動,可以反映企業的生產成本變化。

過往數據看,PPI的拐點普遍領先工業品庫存的拐點,且PPI趨勢和庫存周期的趨勢較為一致,對於庫存周期的指示性較強。PPI同比基本領先庫存周期1-10個月,平均為3-5個月左右。(來源:Wind,東吳證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