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莊子與惠施的故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莊子與惠施的故事,春秋戰國故事。[1]

原圖鏈接莊子與惠施的故事

故事內容 

那一天,莊子(莊周)領着學生為人送葬,路上經過故友惠施的墓地。遠遠看到被衰草圍繞的墳冢,想起和墓中人的樁樁往事,莊周大為感慨,不禁長嘆一聲。


跟着他的學生忍不住問道:「聽說惠施和老師您是論敵,您怎麼會為了他的死這樣傷感呢?」


「唉,我和惠子的關係,你哪裡明白?」莊周回過頭,向學生講了一個故事。


「楚國郢都有一個人,這人(下稱郢人)和一位技藝精絕,單名為石的木匠大師(下稱匠石)是好朋友。話說郢人和匠石曾經搭檔在眾人面前做過一場表演。首先,郢人拿了一點石灰漿塗在自己的鼻尖上,干透之後就留下蒼蠅翅膀那麼薄的一道白痕。然後郢人雙手叉腰,往地上一站,高聲對匠石說:『削掉它!』匠石二話不說,舉起一柄斧頭,揮舞得虎虎生風,只斜斜地瞥了郢人一眼,便一斧向他砍去。這看似隨意的一斧,卻不偏不倚擦着郢人的鼻尖削過。圍觀眾人擦亮眼睛一看,郢人還是穩穩地立在那裡,面不改色,毫髮未傷,而他鼻子上的灰痕已經完全被削掉了。


「多年之後,宋元君聽說此事,派人去請匠石,說:『試着表演給寡人看看。』匠石卻回話說:『不錯,我曾經這樣做過。可惜我唯一的搭檔、那個郢人已經去世很久啦!沒了他,還有誰能鎮定自若地讓我砍呢?』


「我與惠施,就如同匠石和郢人一般。」莊周講完故事,向惠施之墓遙遙一拜,以一種「人生寂寞如斯」的口吻嘆道,「先生啊,自從你死後,我再也找不到像您一樣的對手,再也沒有人可以和我爭論了呀!」


能得到莊周的如此看重,惠施的才學自也不遑多讓。惠施曾做過魏國的相國,是名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相傳惠施博覽群書,讀過的竹簡能裝滿五輛牛車,因此才誕生了「學富五車」這個成語。


作為莊周旗鼓相當的論辯對手,惠施一生和莊周多次展開辯論比賽,其中最為着名的就是「濠梁之辯」。


有一次,惠施作為魏相視察魏國東南邊境,邀請莊周同去。兩人乘機做了一次旅遊,沿途尋名山訪大川,最後抵達了濠水之畔。


濠水之上有座橋樑連接兩岸,莊周、惠施緩步上橋,一覽自然風光。只見天色晴朗,水光澄碧,莊周扶着橋欄,看着一群白鰷魚在橋下自在從容地游來游去,一時心中有感,道:「這些小魚兒游得悠悠緩緩,是多麼快樂啊!」


惠施和莊周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拌嘴掐架,隨時準備抓住同伴的語病駁倒對方。這邊莊周隨口感嘆一句,惠施卻立刻正色道:「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周一聽,知道辯論賽又開始了,馬上反擊道:「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我不是你,確實不知道你;但是你的的確確不是魚,自然也不知道魚呀。這個道理再明白不過了。」惠施借力打力,回擊既刁鑽又正中要害,差點讓莊周接不上話來。


「哎,有點亂,讓我們從頭捋一捋。」莊周急中生智,抹了抹額頭上的汗說,「一開始,是不是你對我說『汝安知魚樂』的?」


「是啊。」


「那就對了。你既然問我『從哪裡知道魚的快樂』,就表明你認可了『我知道魚的快樂』,只是不知道我從何而知罷了。」莊周不給惠施插話的機會,一口氣道,「現在我就告訴你,我是通過在濠水橋上觀察白鰷魚遊動的姿態,從而曉得它們快樂的。」


其實,莊周是用了偷換概念的方法進行詭辯。惠施說「汝安知魚樂」,本來是反問句,莊子卻把它曲解成疑問句,從而推出了於己有利的結論。


俗話說不打不相識,莊周與惠施一輩子意見不合,見面就論爭,但也因此結成一生密友,誰也離不開誰。


有一年莊周的妻子去世,惠施聞訊,馬上趕去弔唁。莊周家居陋巷,馬車進不去,惠施就下車步行前往。來到莊周住的破屋前,惠施想好了一肚子安慰的話,才推門進屋。


誰知一進門,眼前的景象就讓惠施驚呆了。只見莊周兩腿八字張開,撮箕似的坐在地上,正手拍瓦盆打着拍子,高聲唱着歌。看見惠施弔喪來了,也不起身招呼。


惠施生了大氣,斥責莊周說:「你老婆和你同床共枕這麼多年,為你生兒育女,在你身上耗盡青春。她老了,死了,你看得淡,不哭也就罷了,但你竟然還敲盆唱歌,不覺得做得太過分了嗎?」


莊周停了歌唱,一臉真誠地對惠施說:「你說得不對。當我妻子剛去世的時候,我也和其他人一樣滿懷悲傷。但冷靜下來之後,我就想到我妻子沒有出生的時候,那時她還不成其為生命;更早些呢,不但不成其為生命,連胚胎也未成;更更早些呢,不但未成胚胎,連魂氣也沒有。後來恍恍惚惚之際,陰陽二氣交配,變成一縷魂氣;再後來呢,魂氣變成一塊魄體,於是有了胚胎;再再後來呢,胚胎變成幼嬰,她生下來,成為獨立生命。如今,生命旅途已經走完,又變回什麼也不是的狀態。回顧我妻子的生死變化,就如同春夏秋冬時序的演變一樣自然。現在她即將從我家小屋搬到天地大屋,坦然安臥。我不唱歌歡送,反倒嗷嗷哭個沒完,那就太不懂得生命原理了啊。」


惠施默然無言,只掏出一袋弔唁金放在莊周面前,便告辭離開。


這便是兩人最後一次見面。數年之後,當莊周站在惠施的墳前時,儘管他深知生命循環之理,也不免為失去這位老友而感慨神傷。

視頻 

莊子-惠施的大葫蘆

參考資料 

  1. 莊子與惠施的故事 中國歷史故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