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莊子·雜篇·寓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莊子·雜篇·寓言作者莊子

來自 博雅旅遊網 的圖片

作品名稱:莊子·雜篇·寓言

創作年代:戰國中期

作品體裁:古詩文

作 者:莊子

莊子·雜篇·寓言》是戰國中期詩人[莊子[zhua]]創作的一首古詩文[1]

作品原文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十九,藉外論之 。親父不為其子媒。親父譽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人之罪 也。與己同則應,不與己同則反。同於己為是之,異於己為非之。重言十七,所以已言也。是為耆艾,年先矣,而無經緯本末以期年耆者 ,是非先也。人而無以先人,無人道也。人而無人道,是之謂陳人。 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窮年。不言則齊,齊與言不齊 ,言與齊不齊也。故曰:「言無言。」言無言:終身言,未嘗言;終 身不言,未嘗不言。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有自 也而不然。惡乎然?然於然;惡乎不然?不然於不然。惡乎可?可於 可;惡乎不可?不可於不可。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 無物不可。非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萬物皆種也,以不同 形相禪,始卒若環,莫得其倫,是謂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莊子謂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時所是,卒而非之。 未知今之所謂是之非五十九非也。」惠子曰:「孔子勤志服知也。」 莊子曰:「孔子謝之矣,而其未之嘗言也。孔子云:夫受才乎大本, 復靈以生。鳴而當律,言而當法。利義陳乎前,而好惡是非直服人之 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已乎,已乎!吾 且不得及彼乎!」

  曾子再仕而心再化,曰:「吾及親仕,三釜而心樂;後仕,三千鍾 而不洎,吾心悲。」弟子問於仲尼曰:「若參者,可謂無所縣其罪乎 ?」曰:「既已縣矣!夫無所縣者,可以有哀乎?彼視三釜、三千鍾 ,如觀雀蚊虻相過乎前也。」

  顏成子游謂東郭子綦曰:「自吾聞子之言,一年而野,二年而從, 三年而通,四年而物,五年而來,六年而鬼入,七年而天成,八年而 不知死、不知生,九年而大妙。生有為,死也。勸公以其私,死也有 自也,而生陽也,無自也。而果然乎?惡乎其所適,惡乎其所不適? 天有歷數,地有人據,吾惡乎求之?莫知其所終,若之何其無命也? 莫知其所始,若之何其有命也?有以相應也,若之何其無鬼邪?無以 相應也,若之何其有鬼邪?」

  眾罔兩問於景曰:「若向也俯而今也仰,向也括撮而今也被發;向 也坐而今也起;向也行而今也止:何也?」景曰:「搜搜也,奚稍問 也!予有而不知其所以。予,蜩甲也,蛇蛻也,似之而非也。火與日 ,吾屯也;陰與夜,吾代也。彼,吾所以有待邪,而況乎以無有待者 乎!彼來則我與之來,彼往則我與之往,彼強陽則我與之強陽。強陽 者,又何以有問乎!」

  陽子居南之沛,老聃西遊於秦。邀於郊,至於梁而遇老子。老子中 道仰天而嘆曰:「始以汝為可教,今不可也。」陽子居不答。至舍, 進盥漱巾櫛,脫屨戶外,膝行而前,曰:「向者弟子欲請夫子,夫子 行不閒,是以不敢;今閒矣,請問其故。」老子曰:「而睢睢盱盱, 而誰與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陽子居蹴然變容曰:「敬聞命 矣!」其往也,舍者迎將其家,公執席,妻執巾櫛,舍者避席,煬者 避灶。其反也,舍者與之爭席矣!


作者簡介

莊子(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戰國時宋國人。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莊子生活在一個社會矛盾極其複雜的時代,做過漆園吏。他對現實不滿,不與統治階級合作。相傳楚王曾經用千金聘禮請他為相,被他拒絕。

莊子所持思想極為複雜,涉覽當時各家學說,獨與儒、墨針鋒相對,而以老子之言為指歸,和老子同是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稱「老莊」。他繼承並發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強調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認有神的主宰。把老子的「道」,解釋為脫離一切事物的神秘的精神。否定人的認識能力和是非的客觀標準的存在,在無是非、無得失、無榮辱的虛無縹緲的境界中逍遙漫遊,從而倒向了虛無主義和宿命論,對後世產生消極影響。但他憤世嫉俗,鄙薄功名利祿,拒絕同統治者合作的精神,在反禮教、反封建統治的鬥爭中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

莊子對後人的影響主要是《莊子》一書。《莊子》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文筆汪洋恣肆,想象奇特豐富,氣勢波瀾壯闊。《莊子》共33篇、內篇7篇是莊子所作,外篇15篇和雜篇11篇學術界認為是他人偽作。《莊子》善於虛構,十有八九是寓言作品。莊子的想象力十分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變化,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不僅在先秦諸子中獨具一格,而且對嵇康、阮籍、陶淵明、李白、蘇軾、曹雪芹乃至魯迅、郭沫若等後世著名作家的思想和創作,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寓言這一文學形式及其定名,即從莊子開始。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常常描寫得極為生動,如《逍遙遊》中的藐姑射之山的神人形象,《養生主》中庖丁的形象,《秋水》中河伯的形象等。另外《螳臂擋車》《東施效顰》等寓言故事,至今仍常為人所稱引。魯迅先生說:「其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要》)郭沫若說:「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莊子與魯迅》)也有人稱他的作品是「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逍遙遊》是《莊子·內篇》的首篇,是莊子的代表作,比較集中地表現了莊子追求絕對自由的人生觀。《逍遙遊》全文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總論,論證世間萬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己追求的是「無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過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論證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境界,以及通過「無為」達到這一境界的主張。全篇集中表現莊子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即虛無主義與絕對自由。課文選的是第一部分,共三段。

什麼是「逍遙」?從語義學意義上說,這是個聯綿詞,聯綿詞往往表達一種難以言傳的行動和悠遠舒長的意境。此外,它還是個疊韻詞,因為韻母相同,逍遙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反正試想一下安適自得優遊歲月的情景,那就是逍遙。《逍遙遊》是《莊子》第一篇,是莊子的代表作。逍遙遊即「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倪於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天下》)即「游心於談,合氣於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莊子》的「無為」主義,也可以叫作「逍遙」主義。


參考來源

  1. 莊子·雜篇·寓言, 博雅旅遊網,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