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廣通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廣通鎮隸屬於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祿豐市,地處祿豐市西北部,東與一平浪鎮接壤,南與彩雲鎮相連,西與楚雄市蒼嶺鎮交界,北與牟定縣江坡鄉毗鄰,行政區域面積352.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廣通鎮戶籍人口為40685人。

周代時期,為百濮地;1958年,併入祿豐縣改稱廣通鎮;2005年,舊莊鎮併入廣通鎮。截至2020年6月,廣通鎮轄3個社區、1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廣通街。

2019年,廣通鎮有工業企業42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2個。[1]

歷史沿革

周代時期,為百濮地。

漢代時期,屬益州。

晉代時期,屬寧州。

唐代時期,歸南詔國。

宋大理國,稱路歐。

元憲宗七年(1257年),稱路賧十戶。

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設廣通縣,屬南安州。

明、清時期,屬楚雄府。

民國時期,廢府直屬於省。

1958年,併入祿豐縣改稱廣通鎮。

2005年,舊莊鎮併入廣通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廣通鎮轄16個行政村:廣通、甸尾、七屯、清風、西堡、田心、几子灣、瓦房、平地、舊莊、八屯、清水、塔石苴、蒙七、雨多莫、新民;下設199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廣通鎮轄3個社區、13個行政村:廣通社區、舊莊社區、甸尾社區、七屯村、清風村、西堡村、田心村、几子灣村、大瓦房村、平地村、八屯村、清水村、塔石苴村、蒙七村、雨多麼村、新民村, 鎮人民政府駐廣通街。[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廣通鎮地處祿豐市西北部,東與一平浪鎮接壤,南與彩雲鎮相連,西與楚雄市蒼嶺鎮交界,北與牟定縣江坡鄉毗鄰,行政區域面積352.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廣通鎮地處滇中高原東南部,金沙江水系與紅河水系的分水嶺地帶,地勢北高南低。地形為山地、丘陵相互交錯。境內最高峰位於鵰翎(鶴翥)山,海拔2593.6米;最低點位於龍塘壩,海拔2040米。

氣候

廣通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濕潤,光照充足。多年平溪氣溫16.2℃,1月平均氣溫8.3℃,7月平均氣溫21.7℃,最低月均氣溫8.3℃,最高月均氣溫21.7℃。平均氣溫年較差13.4℃。無霜期年平均25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218.4小時。年平均降水量948.5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141天,最多達156天(1990年),最少為127天(2009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10月,8月最多。

水文

廣通鎮境內河道屬紅河、金沙江兩大水系,紅河水系流域面積162.5平方千米,占46.1%;長江水系流域面積189.7平方千米,占53.9%。主要河流廣通河,長16千米,河網密度0.045千米/平方千米,年徑流總量0.5億立方米,年排澇量0.2億立方米,年最大排澇量0.3億立方米。舊莊河長9千米,河網密度0.038千米/平方千米,徑流總量0.3億立方米,年排澇量0.18億立方米,年最大排澇量0.2億立方米。

自然災害

廣通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滑坡、洪澇、冰雹、旱災。冰雹災害年平均發生1次,主要發生在6-9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6年7月1日几子灣村民委員會青豆沖。

自然資源

廣通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銅礦、砂、石、高嶺土。其他自然資源有野生菌等資源。

2011年,廣通鎮有耕地面積44403畝;林地面積35萬畝。林木覆蓋率70.3%,活立木蓄積量102萬立方米。

人口

2011年末,廣通鎮總人口4230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541人,城鎮化率20.2%。總人口中,男性21689人,占51.3%;女性20619人,占48.7%;14歲以下8169人,占19.3%;15-64歲30372人,占71.8%;65歲以上3767人,占8.9%。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8947人,占68.5%;有彝、回、白、苗、傈僳等9個少數民族,共13361人,占31.5%。超過500人的少數民族有彝、回2個民族,其中彝族11881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88.4%;回族763人,占5.7%。2011年,人口出生率8.74‰,人口死亡率6.17‰,人口自然增長率2.5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20人。

截至2019年末,廣通鎮戶籍人口為40685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廣通鎮完成財政總收入4619萬元,比上年增長3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839萬元,比上年增長33%。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994萬元,增值稅1215萬元,企業所得稅264萬元,個人所得稅77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8.1%、58.6%、62%、15.4%。人均財政收入109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204元。

2019年,廣通鎮有工業企業42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2個。

農業

2011年,廣通鎮農業總產值達到25324萬元,比上年增長9.5%。

廣通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866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烤煙、油菜、蔬菜、梨、板栗等。2011年,烤煙種植面積6800畝,收穫煙葉產量2040噸,產值3934萬元;油菜種植面積7117畝,產量990噸。

廣通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90238頭,年末存欄40895頭;羊飼養量20429萬隻,年末存欄12905隻;上市家禽170247羽。2011年,生產肉類5344噸;畜牧業總產值8884萬元。

截至2011年末,廣通鎮累計造林5.8萬畝,其中經濟林5.8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35萬株。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5台(輛)。

工業

廣通鎮形成以化工、煤、冶礦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50005萬元,比上年增長10.8%。

商業

2011年末,廣通鎮有商業網點1259個,職工1960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26億元,比上年增長10%。

金融業

2011年末,廣通鎮有4家銀行或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項貸款餘額3382萬元。[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廣通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305人,專任教師39人;小學17所,在校生3638人,專任教師38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2363人,專任教師12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均達100%。2011年,鎮級教育經費達5萬元。

科學技術

2011年末,廣通鎮有各類科技人才287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31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廣通鎮有文化藝術團體12個,會員2300個;鎮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1個,建築面積500平方米;村文化活動中心26個,建築面積2080平方米;各類圖書室16個,藏書2.65萬多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6人,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6人。2011年末,有線電視開通33套節目,有線電視用戶4239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6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2011年末,廣通鎮有體育場地30處。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廣通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7個,其中門診部17個;病床124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24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3張,固定資產總值514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68人,其中執業醫師13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註冊護士17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20136人次,出院病人895人次。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77.1/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3649人,參合率99.9%。

社會保障

2011年,廣通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08戶,人數947人,支出201萬元,比上年增長40.1%,月人均176元,比上年增長41.9%;城市醫可救助1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1人,共支出2.4萬元,比上年增長1%。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31戶,人數1714人,支出208萬元,比上年增長20%,月人均102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人員37人,支出9.1萬元,比上年增長10.1%;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37人,支出29.6萬元,比上年增長12%;農村醫療救助4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757人次,共支出23萬元,比上年增長5.6%;農村臨時救濟165人次,支出8.2萬元,比上年增長7.3%。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復226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73.4萬元,比上年增長12.5%。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廣通鎮有郵政代辦所2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58千米,投遞點199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23萬份、期刊雜誌5000冊。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23個。[5]

交通運輸

2011年,廣通鎮有客運總量45.6萬人次,貨運總量35.56萬噸。成昆、廣大鐵路過境。成昆鐵路線境內長27千米,為準軌普通鐵路,設有塔石苴、舊莊、廣通、甸尾、龍塘壩5個站;廣大鐵路線境內長12千米,設有赤木嶺站。過境鐵路通往成都、昆明、大理三個方向;廣通站為二等車站,日均18趟旅客列車停靠,其中快車有K字頭16趟,開往西安、成都、昆明、大理、麗江;慢車2趟,開往昆明、攀枝花。廣通站日客運量997人次,年貨運吞吐量15.17萬噸。320國道過境,境內長20千米,通往楚雄、昆明方向,途經14個村莊。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廣通鎮因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設立廣通縣沿襲得名。

風景名勝

清風橋

清風橋位於清風村委會境內,始建於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明嘉靖年間(152年-1566年)及清同治九年(1870年)兩次重修。橋長12米,寬5 米,拱厚0.8米,橋中心距河床高6米,橋面隨拱高出兩岸路面呈圓弧形。

永定橋

永定橋位於平地村委會境內,該橋始建於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據傳當年紅軍長征經過此地時,就是踏着這座鐵索橋走向勝利的。

廣通清真寺

廣通清真寺位於廣通鎮中心,是廣通地區標誌性建築之一。據考證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就有回族(跟隨賽典赤·詹思丁來的穆斯林)定居,並修建清真寺,直到康熙七年(1668年)廣通成為重要驛站,回族劇增,清真寺規模擴大。

榮譽稱號

2021年6月,祿豐市廣通鎮委員會被中共雲南省委組織部列入"雲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擬表彰集體。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