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廣西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廣西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於2022年被學會批准為中國生態學學會生態科普教育基地。保護區地處廣西中部偏南,橫跨武鳴、上林、馬山、賓陽四縣(區),距南寧市區76公里。保護區總面積16994.0 hm2,森林覆蓋率達98.9%,主峰龍頭山海拔1760.4 m,為廣西中南部最高峰。保護區是以保護多樣性山地森林生態系統以及珍稀瀕危特有動植物資源為主的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

目錄

機構簡介

保護區地處南亞熱帶,地形複雜、氣候獨特,積累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景觀資源,具有較高的生態科普價值。目前已知有野生脊椎動物[1]533種,昆蟲1012種,維管束植物2095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111種,大明山特有植物34種以上。近年來,保護區發現新物種有廣西琴蛙、廣西雨蟋、大明山掌突蟾、對莖毛蘭,熊猴、白鷳、野豬監測影像登上中央電視台《秘境之眼》。此外,「春之杜鵑,夏之瀑布,秋之雲海,冬之霧凇」是保護區四季景觀的縮影,山上年平均氣溫為15℃,夏無酷暑,5—9月平均氣溫為20℃左右,氣候宜人。近年來,大明山先後榮獲「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廣西中小學生實踐教育基地」、「廣西生態旅遊示範基地」等稱號,2009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課程介紹

保護區充分發揮特色資源優勢,對接基礎教育[2]課程體系與教學目標,基於科普、體驗、手工三個方向,開發了《探秘北回歸線》、《滑翔傘飛行》、《小小護林員》、《植物臘葉標本製作》等14門生態科普課程。課程內容兼具科學性與趣味性,結合室內教學、戶外體驗和互動教學模式,層層遞進普及自然科學知識,着力提高青少年的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

基地規模

保護區實驗區建有廣西自然保護實訓基地,內設有多媒體循環播放系統,可播放科普視頻;有一個山體沙盤,可立體式展示大明山山形山貌。自然保護教育中心設有1個自然講堂,總面積達545平方米,能容納150人同時上課;科研中心設有一個野生動植物標本展示館(約393平方米),館藏標本共有344個。此外,山腳訪客中心有200平方米多功能自然教室,能容納約200人同時上課。

戶外活動空間達6萬平方米,設有7條科普路線,科普路線上設有科普宣傳欄,方便學員了解自然科學知識。此外,基地還建有蜜蜂科普館和食用菌科普基地,多樣化的場地能給學員提供不同主題的課程活動。

師資配備

保護區現有專職科普人員21人,兼職科普人員40人,其中1名為廣西科學傳播專家團專家,8名為廣西生態學學會生態科普講師團成員,1名持有《自然體驗培訓師》資格證書,1名持有《研學旅行指導師》資格證書。

安全保障

保護區設有2個醫療點,配備常用藥品和應急救護器材,現有專職醫護人員3名,可隨時開展醫療救助服務,活動中每10名學員配備1名安全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