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廣東大亞灣海洋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廣東大亞灣海洋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大亞灣位於廣東省珠江口左側、深圳市大鵬半島的西南部,界於113°29΄42΄΄-114°49΄42΄΄E,23°31΄12΄΄- 24°50΄00΄΄N之間。西屬深圳市,北居惠州市,東屬惠東縣,面積約600 km2,平均水深11m,最深處21m,是南海北部一個較大的半封閉性海灣,灣內有大小島嶼50多個。年平均氣壓為1010 hPa、溫度22℃、降雨量為1500-2000 mm;灣內生物資源豐富,生物類型眾多,屬亞熱帶海灣兼有熱帶特色,而紅樹林(沿岸面積約4500畝,尤其范和港生長較茂盛)和珊瑚群落則是該亞熱帶海灣顯示出熱帶生境的特色,是我國亞熱帶海域的重要海灣之一。大亞灣站具有20多年海灣研究的歷史,是我國亞熱帶海洋科學研究唯一的綜合研究與技術支撐平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1983年大亞灣就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劃為水產資源保護區,1984年廣東省又將大亞灣列為重點經濟開發區;大亞灣是我國目前唯一有2座核電站同時運行的典型亞熱帶海灣,位於灣的西岸,與大亞灣站隔海想望。大亞灣海域[1]是受人類活動與自然影響驅動的複合生態系統。

研究方向

(1)、大亞灣及臨近海域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及人類活動的影響;

(2)、經濟海洋生物的實驗生物學(包括遺傳育種)等研究;

(3)、生物資源的研究、開發和利用。

支撐條件

大亞灣占地面積38000m2,水面面積60000m2,總建築面積11825m2,包括魚類實驗樓、貝類實驗樓、生態實驗樓、室內外實驗池、專家樓、招待所、宿舍和食堂等。擁有1000多萬元的開展生態研究的儀器設備和信息工作站,具備開展實驗生態和生態系統研究現場採樣觀測設備和室內實驗測試的儀器和計算機系統。站上現有固定人員29人,其中研究員9人,副研究員[2]11人,形成一隻能承擔研究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生物學及海水養殖實驗生態等領域的科學研究隊伍。

大亞灣站歷史沿革

中國科學院大亞灣海洋生物綜合實驗站建於1984年,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前身是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大亞灣海灣生產力實驗站。

年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水產資源繁殖保護區。

1984年廣東省又將大亞灣列為重點經濟開發區。

1993年定為中國科學院開放站和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CERN)重點站。

2003年正式加入GTOS系統,成為其網絡成員。

2005年進入國家科技部野外台站序列,並命名為「廣東大亞灣海洋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作為中國科學院開放站和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重點站,大亞灣站是我國亞熱帶海洋科學研究唯一的綜合研究與技術支撐平台,具有20多年亞熱帶海灣研究的歷史,在國內外海灣生態學及其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等方面研究享有較高的聲譽與知名度,與溫帶的膠州灣站、熱帶的三亞站組成較為系統的中國海洋生態網絡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