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畫,一道逝去的風景(李雨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年畫,一道逝去的風景》是中國當代作家李雨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年畫,一道逝去的風景
年畫,一道逝去的風景
每年一過臘八,年味就漸漸濃烈起來。置辦雞鴨魚肉,蔬菜副食,煙酒糖茶當然是最要緊的事情了,還有買春聯,買吊錢,寫福字,擦玻璃也是必須的。除此之外,在年貨里,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買年畫。有點閒錢的人家,就買幾張商店裡賣的精美年畫。沒有閒錢的人家,也要買幾張小攤上的那種粗糙的木刻的「連年有餘」「五子奪魁」等。一來是為使小屋小房蓬蓽生輝,二來是年畫一貼,熱熱鬧鬧,大家看着賞心悅目,不免也沾了春節的喜氣 。
在早的時候,我家買年畫的這種事都是由母親去完成。母親買的年畫大多數都是戲出。有白娘子,有天仙配,有西廂記,有寶蓮燈,雖然好看,但我總覺得脂粉氣太重。我喜歡的如武松打虎,草船借箭,岳飛掛帥,單刀赴會,而母親卻一張不買。
後來,母親歲數大了,我就把買年畫的活接了過來。頭一次到新華書店買年畫,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兩隻眼都不夠用了。諾大的一個和平路新華書店,整個大廳四周掛的都是年畫,大廳的中央還拴上幾道鐵絲,上面吊着的也還是年畫。上千平米的地方,人頭攢動,摩肩接踵。剛一踏入,撲面而來的就是一種春的暖意。各色的年畫約有幾百種,花花綠綠,五彩繽紛,令人眼花繚亂。有人物,有山水,有動物,有劇照,有整幅的,還有四扇屏的。每張年畫下面都編了號,你只要看好了,和售貨員說出號碼,就得到了你想要的畫。特別是那些搶手的年畫,你若是出手稍慢,就只好等到來年了。
第一次買年畫不知就裡,看見好的就買,但逛到後面,卻發現還有更漂亮,更喜歡的,但無奈腰裡已經沒錢,自家的屋子太小,也掛不了太多的年畫,只好悻悻作罷。後來,漸漸摸出經驗,進門之後,先不要急於出手,要先快速的把書店大廳瀏覽一遍,然後記好準確的方位,再細細的品味,反覆比較,還要及時出手,方能抱得「美人」歸。
在以後的很多年裡,採購年畫的任務一直由我來擔當。我甚至還能記起都買過哪些年畫,有紅鬃烈馬,有紅玉抗金,有精忠報國,有闖王進京。其中有一張叫《花好月圓》年畫,給了我極大的震撼,使我至今難以忘懷。蒼穹之上,一輪皓月掛在中天,月亮又圓又大,純淨得似乎能看見巍巍廣寒,玉兔折桂,常娥舒袖。皓月之下,是一朵朵盛開的牡丹、玉蘭,風情萬種,妖嬈綻放。皓月,讓人浮想聯翩;花卉,讓人心生嚮往。用花好月圓暗喻人們對幸福,對夢想,對團圓的追求,不就是中國人的精神享受嗎。
年畫買回之後,我就天天算計着哪天可以把年畫貼在牆上。到了臘月二十八、九,母親終於發話可以貼年畫了,我就興高采烈的連同年畫、春聯、吊錢一併貼起,低矮的小屋瞬間變得金碧輝煌。自家的年畫貼好後,我還要跑到鄰居家裡看看他們買的都是什麼年畫,各家的年畫風格不同,品味不同,但我卻從其中學到了不少歷史知識,知道了不少神話傳奇,這些都使我受益終生。
在那些貧窮的年月里,年畫不僅僅是一張畫,而是一道滋養人們精神世界的精神大餐。我們的物質生活可以貧困,但我們的精神世界卻從不匱乏。每一張年畫都如同一本教科書,潛移默化的告訴我們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應該弘揚,什麼應該唾棄。在年畫裡,我們默默地傳承着中華民族對愛情的忠貞,對朋友的義氣,對國家的赤誠,對親人的熱愛。家國情懷,肝膽相照,忠義千秋全部濃縮在小小的年畫裡,讓我們看到了泱泱中華五千年濃濃的純樸之風,忠厚之風,壯烈之風,儒雅之風,這都是千金難買的傳承。
然而,不知從什麼時候,年畫悄悄離我們而去。
起初,年畫是被掛曆打敗的。廉價的年畫怎能抵抗鋪天蓋地,用公款消費的精美掛曆的攻擊。剛剛住進新房,剛剛裝修一新的房間,豈能再貼上幾張不夠檔次的年畫呢?隨後,掛曆又被名人字畫打垮。現在的客廳,臥室,隨處可見的是所謂的名人字畫。不管真跡贗品,反正熱熱鬧鬧,哪裡還容得掛曆存身,年畫就更不能登堂入室,和身份不相匹配。在物質一點點豐富的今天,精神卻被一點點擠出了生存的空間,這是何等悲哀的事情。
連同年畫一起漸行漸遠的還有年畫裡所包含的精神養分。我們還能指着年畫對孩子們講刮骨療毒,水泊梁山,火燒赤壁的故事嗎?還能告訴孩子們戚繼光、鄭成功、文天祥、岳武穆是怎樣的壯懷激烈嗎?年畫退出的空間,立刻被什麼王者榮耀,英雄聯盟,三國無雙,魔法王座等虛幻、無稽、荒唐的網絡遊戲所占領,在那裡,孩子們看到的儘是被篡改,被歪曲,被玷污的歷史和英雄,哪還能起到教育、引導、樹人的作用。
年畫,一道逝去的風景,這一別恐怕是今生今世再難相見,但它永遠在我們這一輩人的心中生長着。[1]
作者簡介
李雨生,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天津市作家協會會員,天津靜海區作家協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