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海平面
平均海平面是中國海洋地質學的一個名詞術語。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統,一是5500年前兩河流域蘇米爾人創造的楔形文字[1],二是5000多年前尼羅河流域古埃及人創造的聖書字[2],三是3300年前中國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四是1500年前起源於中美洲的瑪雅文字。其它文字都早已消亡,只有中國文字的發展未曾斷裂,從商代一直傳承至今,漢字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文字,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
目錄
名詞解釋
平均海平面(mean sea level),是指水位高度等於觀測結果平均值的平靜的理想海面 。觀測時間範圍不同,有不同概念的平均海平面,如日平均海平面、年平均海平面和多年平均海平面等等。一些驗潮站常用18.6年或19年裡每小時的觀測值求出平均值,作為該站的平均海平面。
因為觀測值受天氣狀況而變,且具有季節性、周期性的變化。一年中月平均海平面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稱為年較差。例如渤海的月平均海平面的年較差為60~70厘米,黃海為35~50厘米,東海為30~35厘米,南海為20~40厘米,而恆河口可達170厘米 ,太平洋的檀香山僅約8厘米。年平均海平面的差異,可達10厘米左右。
1956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規定以青島驗潮站的多年平均海平面為中國統一的高程起算面,稱為青島平均海平面或黃海基準面。中國出版的地圖上的海拔高度都由這個基準面起算。至於航海圖上的深度,則從海圖的基準面向下計算。
參考文獻
- ↑ 楔形文字發現後,明明300年沒人能看懂,後來為何突然被破譯了?,搜狐,2022-10-03
- ↑ 啥是丁頭字?聖書字?腓尼基創造了世界最早的字母?還是西奈體?,搜狐,2017-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