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幹線鐵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幹線鐵路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作為一種形、音、義三位一體的符號系統[1],源於日月鳥獸之形,作為中華文明之標誌[2],連接中華民族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方正之間充滿美感。

名詞解釋

幹線鐵路(幹線鐵路)一般指中國鐵路幹線

中國鐵路幹線是指在中國境內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的國鐵幹線。

中國幹線鐵路網已基本形成,除了海南、澳門和台灣外,所有省級行政區都建成貫通國家鐵路線。

中國國家鐵路幹線的基本組成路段分別是:京哈鐵路、京通鐵路、京包鐵路、京滬鐵路、京九鐵路、京廣鐵路、焦柳鐵路、包蘭鐵路、蘭新鐵路、青藏鐵路、隴海鐵路、成昆鐵路、寶成鐵路、滬昆鐵路、沿江鐵路和沿海鐵路(以上鐵路線整合了平行重複的客貨共線和客運專線)。

根據國務院發改委發布的《中長期鐵路規劃》文件,中國大陸規劃了由八條縱幹線和八條橫幹線組成的高速鐵路網,簡稱八橫八縱鐵路網。

京滬線

京滬鐵路北起北京,經天津、德州、濟南、濟寧、棗莊、徐州、蚌埠、南京、常州、無錫、蘇州,南達上海,縱貫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和上海七省市,跨越海河、黃河、淮河和長江四大水系,全長1462千米,是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南北交通大動脈。所經地區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人員和物資交流頻繁。

京滬線在天津交匯了京瀋線,銜接天津港;在德州交匯了石德線,與京廣線相連通;在濟南交匯了膠濟線,可達青島港和煙臺港;在兗州交匯了焦石線,接通石臼所港;在徐州交匯了隴海線;在南京交匯了寧蕪線,進而與皖贛線相連通;在上海交匯了滬杭線。

京廣線

京廣線北起北京,南止廣州,橫貫我國中部,經過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廣東等省,跨越海河、黃河、淮河、長江、珠江五大流域,連接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州,全長2324千米。

京廣線是我國關內地區主要的南北向鐵路,為我國鐵路網的中軸。在北端北京交匯了京秦、京包、京原、京通、京承、京瀋等鐵路線。在南端廣州交匯了京九線、廣茂線和廣梅汕線,可達香港、茂名和汕頭。

京哈線

京哈線起於北京,經天津、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市,終點在東北北部最大城市哈爾濱,全長1413公里,是東北通往首都和全國各地的一條鐵路幹線。

京九線

京九線北起北京,經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廣東,南至香港九龍,跨越9省市,全長2364千米。京九線是我國鐵路建設史上規模最大、投資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長的鐵路幹線。它的建設對完善我國鐵路布局,緩和南北運輸緊張狀況,帶動沿線地方資源開發,推動革命老區經濟發展,加快老區人民脫貧致富,促進港澳地區穩定繁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焦柳線

同蒲線橫貫山西的南北,從山西的大同到陝西的孟塬,北接京包線,南連隴海線。北同蒲線是指大同到太原這一段鐵路。太焦線從太原經長治、晉城到焦作。焦柳線自焦作月山站經濟源、襄樊、枝城、懷化到柳州。

北同蒲—太焦—焦柳線北起大同,南到柳州,是一條與京廣線平行的南北向的交通大動脈,全長2395千米。

寶成成昆線

起於陝西寶雞,穿秦嶺山地、達「天府之國」成都。是聯繫關中與川內西北與西南的重要幹線。後北起成都,南至「春城」昆明,是我國西南的又一重要幹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