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鼎城區蔡家崗鎮蔡家崗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常德市鼎城區蔡家崗鎮蔡家崗中學與時俱進,牢固樹立「學生的成績就是我們的責任」意識,構建精緻教學管理模式,在「精」字上花功夫,「細」字上做文章,「實」上求突破,實施「人才強校、科研興校[1]、質量立校」的戰略,總結了一條「激活思維、激勵實踐、激發創新」的素質教育[2]發展之路,舉辦「科技節、藝術節、體育節、讀書節」,寓教育於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中,形成了獨特的辦學思路和鮮明的辦學特色。
校園諮詢
全國人大代表麻小娟 關注鄉村教育 呵護下一代健康成長
麻小娟,全國人大代表,常德市鼎城區蔡家崗鎮蔡家崗中學教師。
從教7年,麻小娟始終紮根鄉村,周一至周四,堅持每晚走進學生宿舍,利用睡前半小時為孩子們講故事,以這種方式引導他們塑造健全人格和良好品質。
2015年7月,麻小娟從湖南第一師範學院音樂學專業畢業,從小立志「當人民教師」的她考進了常德市鼎城區周家店鎮中學。
鄉村學校師資力量薄弱,麻小娟一人身兼數職,既是音樂老師,也是班主任。
班上留守兒童多,缺少父母的陪伴,他們最需要什麼?作為班主任,麻小娟一直在尋找答案。
「老師,晚上能給我們講故事嗎?好想你多陪陪我們。」一次查寢,有個學生問道。稚嫩的聲音牽動了麻小娟的心。於是,每晚講半個小時睡前故事,成為麻小娟與孩子們之間的約定。
後來,麻小娟將講故事的時間固定了下來,每周星期一、三在男生寢室,星期二、四在女生寢室,風雨無阻。2016年下學期,麻小娟調入蔡家崗中學。崗位雖然變動,但睡前故事會的形式卻延續了下來。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對麻小娟來說,是一份榮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從事鄉村教育後,她一直關注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成長。
「現在,學生家長的觀念已經從『有學上』轉變為『上好學』。」麻小娟告訴記者,隨着經濟社會發展,農村地區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急劇增加,部分家長選擇送孩子到離家較遠的縣城上學,造成另外一種「留守兒童」。
通過實地走訪調研,麻小娟發現,隨着人口出生率下降,部分農村學校招生規模逐年縮減。「但同時,教師、教學設施和設備等依然要配置,這樣就導致教育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麻小娟建議,整合農村教育資源,實行規模化辦學,推動撤併鄉鎮教育資源向中心鄉鎮集中,不斷提高鄉村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 ↑ 科研興校 內涵發展,豆丁網,2014-04-27
- ↑ 素質教育是重點,備考重中之重有哪些?,搜狐,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