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常年產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常年產量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有名詞。

關於中國文字的起源[1]主要有兩種觀點:起源於刻畫符號和「圖畫文字」起源說[2]。我們現在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是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常年產量是我國農業稅的計稅依據,即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和耕作制度,經過民主評定的在正常年景下所能收穫的農作物正產品的收穫量,是農業稅的計稅產量,而非實際產量。

常年產量的評定

195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已廢止)規定:

常年產量應當根據土地的自然條件和當地的一般經營情況,按照正常年景的產量評定。對於因積極採取增產措施和採用先進經驗而使產量提高特別顯著的,評定常年產量不宜過高。

在評定常年產量的時候,對於納稅人興修農田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程而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土地,受益未滿三年的,應當參照受益前的正常年景的產量評定常年產量。

常年產量評定以後,在五年以內,因勤勞耕作、改善經營而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常年產量不予提高;因怠於耕作而降低單位面積產量的,常年產量不予降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