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帶經堂詩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帶經堂詩話》,中國古代詩歌美學與批評著作。王士禛著。清人張宗柟匯集王士禛著作18種內的論詩之說編成此書。初刻於乾隆二十七年(1762),同治十二年(1873)廣州藏修堂重刊,後有上海掃葉山房石印本。現有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新校本。

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帶經堂詩話》共30卷,卷首序例1卷,以類為經,以年為緯,計分8門64類,約60萬字。本書美學思想的核心是「神韻」說,其特點在於沿續中唐以來偏重表情寫意的美學思潮,追求一種不着形跡,鏡花水月,空寂超逸,意味淡遠的審美境界。這一境界與禪味有所溝通,因此特別推重嚴羽的「以禪喻詩」,並對禪境與詩境的內在聯繫多所論述。由此出發,特別標榜含蓄、沖淡、飄逸的意境類型,推崇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中的「沖淡」、「自然」、「清奇」三品是「品之最上者」,並「最喜『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八字」,同時反對「以沉著痛快為極致」的觀點以及「用實處多而用虛處少」的創作傾向。推崇鍾嶸「滋味」說、嚴羽「入神」說以及明人徐禎卿的「神韻」說等,對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劉禹錫、杜牧、杜荀鶴、羅隱等詩人採取排斥、指責的態度。這都說明「神韻」說重神輕形,重寫意輕寫實,重陰柔輕陽剛的審美趣向和理想,對中國美學發展有很大影響。這使作者成為中國古代後期寫意美學思潮的最後一位代表。

作者介紹

王士禛(1634—1711),字貽上,號阮亭,別號漁洋山人。山東新城(今山東桓台縣)人。順治進士,官至刑部尚書。諡文簡。有《漁洋山人精華錄》、《池北偶談》、《帶經堂集》等。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論文、作品為一條詞目;古籍[1]中個別篇章,習慣上認為有特殊意義的,也獨立設目。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現。少數著作是幾個學科不可缺少的,在有關各卷互見。互見條目用(參見第 頁)註明。

視頻

帶經堂詩話 相關視頻

詩話西北地區
「鄰家詩話第三季」 黃夢瑩 朗誦《蘇幕遮•燎沉香》

參考文獻

  1. 中國古籍和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2016-07-26
  2. 專著和論文哪個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