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帕里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帕里鎮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帕里鎮

所屬地區: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亞東縣

帕里鎮(Pagri Town),隸屬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亞東縣,位於亞東縣的中部,中國傳統村落 ,是亞東縣南北地形的分界帶。海拔約4300米,面積425.48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10月,帕里鎮轄4個社區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帕里鎮常住人口為2547人。 帕里鎮有「世界第一高城」之稱,也是藏南部尤其繁榮的古城,在很多著名的詩詞文章和歌曲中常常提起這座美麗的聖城。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正南方,喜馬拉雅山脈群山之中的亞東縣境內,綽莫拉利峰(海拔7314米)被當地信徒稱為聖母神山,西南麓的帕里盆地。被群山環繞,這裡的房屋大都是藏族傳統的石木結構,整齊劃一,比起更多地方顯得格外莊重而華麗。拉薩—亞東公路(拉薩市通往不丹的公路的大段)經此。 [1]

位置境域

帕里鎮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部,亞東縣城西部50公里處,距日喀則市區250公里,東與不丹接壤,是日喀則地區邊境重鎮之一。

地貌地形

帕里鎮坐落在喜馬拉雅山脊的一片開闊、灰黃的大壩子上,一排排土石結構的民居縱橫排列在一起。某種意義來講,帕里位於喜馬拉雅山南北分界點上。從帕里至亞東縣府所在地下司馬鎮的46公里路程幾乎全是下坡路。河谷深切,河水南流。 越往南走,海拔越來越低,迎面撲來的是吹自印度洋的陣陣暖風,空氣也濕潤起來,植被也越來越豐富。只有經歷過乾燥缺氧折磨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這雨霧和滿目蒼翠的可貴。公路沿亞東河谷蜿蜒南下。 溪流湍急,清轍可鑑。山峰聳立,雲霧籠罩。樹木鬱鬱蔥蔥。山澗不時飛出白練似的瀑布。山坡綠草如茵,野花爛漫,牛羊遊牧。一派江南風光。

氣候條件

帕里盆地處於喜馬拉雅山南側的高山草原地帶,年均溫-0.2℃,極端最高氣溫19.3℃。年降水量約380毫米,冰雪融水資源豐富,灌叢、草甸發育,是發展牧業的好地方,所以以牧為主。

自然災害

由於受地理位置環境等影響,帕里鎮境內自然災害較頻繁,常見的自然災害夏天有山洪、泥石流,冬天有雪崩、雪災等,由於抵禦災情設施的薄弱,體系的簡陋、破碎使乾旱與洪澇極易成災。 每逢雨季,洪水陡漲,泛濫、極易造成大面積的洪澇災害,洪水挾帶大量泥砂,降低土質,耕地、草場逐年減少,加劇水土流失,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使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自然資源

帕里鎮境內有豐富的礦產、野生動、植物及旅遊資源,境內的草藥資源極為豐富,主要有蟲草、 貝母、雪蓮等。該鎮境內的高原氂牛聞名區內外 。 帕里草原總面積達1000多平方公里,由於受印度洋暖濕氣流的影響,降水較為充沛,成為西藏最為肥沃的草場之一。 太陽能資源較為豐富,年均日照達到2722小時。

人口民族

2011年底,全鎮總人口2566人。 總人口2611人(2017)。 根據亞東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帕里鎮常住人口為2547人。

經濟

帕里鎮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商業貿易市場發展潛力很大,貿易業將是該鎮的支柱產業之一。土地相對貧瘠,是以畜牧業為主的地區 。

社會事業

文化教育

1956年,亞東縣帕里鎮完全小學正式建成。 2016年11月帕里鎮政府在帕里鎮小學召開教育教學表彰大會 1999年7月,亞東縣帕里鎮小學1—6年級共有學生300多名。有20名老師,其中18人是從師範院校畢業的大中專生。 2016年11月,帕里鎮政府在帕里鎮小學召開教育教學表彰大會,對2015-2016年度帕里鎮小學在全市及內地西藏班和全縣統考中獲得優異成績的教師進行表彰,共計發放獎金7690元,並為帕里鎮小學解決1台空調的經費4300元。

體育事業

2016年11月亞東縣宣傳部組織文藝下鄉演出隊到帕里鎮演出 2016年11月,亞東縣宣傳部組織的文藝下鄉演出隊到帕里鎮演出。

鄉鎮發展

帕里鎮是一個以牧業為主的半農半牧地區。過去,這裡交通不便,與外界聯繫困難。改革開放以來,穿鎮而過的公路引導着帕里人走亞東縣、到江孜、闖拉薩。 全鎮共有個體工商戶172家,473戶居民中大約有一半的家庭在做着各種各樣的生意。 里鎮與我國鄰邦不丹僅一山之隔。不丹商人 到帕里鎮做生意,只要在鎮上公安部門辦理簡單的手續即可。每年春、夏、秋季,大約有1000多人次的不丹商 人來到這裡,他們帶來了炒米、手錶、草藥等貨物,來交換熱水瓶、膠鞋、布料等日常用品。 帕里鎮每年也有幾百人翻過大山,到不丹從事易貨貿易。 42歲的巴桑是個運輸專業戶。1990年,他貸款 2萬多元買了一台舊解放牌汽車,往返於帕里和日喀則之間搞運輸。幾年下來,他家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戶。巴桑新買了一台東風牌汽車,妻子也開起了商店,一家5口人住在一幢新蓋的二層樓里。 由於海拔高,距離大城市遠,過去一到冬季大雪封山,帕里就幾乎與世隔絕,人們用不上電,吃不上自來水和 新鮮蔬菜。鎮政府投資建 起了自來水廠、小型水電站和菜市場,如今自來水管道已通到了每戶的灶台前,居民家家用上了電燈,70%的家 庭還買了電視機。 人們不僅吃上了來自亞東和不丹的蔬菜 ,還吃上了本地生產的新鮮蔬菜。 每當夜幕降臨,帕里鎮便燈火通明。許多人在家中悠 閒地看着電視,從這小小熒屏上,他們更多地了解到外面的世界。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