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帕克赫斯特環形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帕克赫斯特環形山(Parkhurst)月球背面一座位於南海東北岸的古老大隕坑,約形成於前酒海紀,其名稱取自美國天文學家約翰·阿德爾伯特·帕克赫斯特(1861年-1925年),1970年被國際天文聯合會正式批准接受。

概述

帕克赫斯特環形山(Parkhurst)該隕坑西北偏西毗鄰唐納環形山;西北偏北靠近提丟斯環形山;斯卡利傑環形山位於它的東北;東北偏東坐落着巨大的米爾恩環形山;西南則是根斯巴克隕石坑。帕克赫斯特環形山的西南是南海,北面是獨湖。 該隕坑的中心月面座標為33.29°S 103.69°E,直徑93.1公里,深度2.8公里。 帕克赫斯特環形山外觀呈圓形,在漫長的存續過程中已受到嚴重損毀。沿邊緣坐落着數座衞星坑,東北和北側坑壁上橫跨了帕克赫斯特 B和帕克赫斯特 D;西北側覆蓋着帕克赫斯特 X;而西南壁切入了衞星坑帕克赫斯特 Q,使得這一側的坑壁產生扭曲。隕坑東南側內壁坡顯示有較高的反照率。帕克赫斯特環形山的坑壁平均高出周邊地形1460米,內部容積約有9000立方千米。碗狀的坑底相對平坦,表面散佈有眾多細小的隕坑。 [1]

參考文獻

  1. 帕克赫斯特環形山,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