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巴里坤湖濕地

巴里坤湖濕地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巴里坤湖濕地生態系統中有相對豐富多樣的動植物群落和多種瀕危生物物種,並且該濕地是西部內陸乾旱地區為數不多的高位內陸濕地,已被列入中國重要濕地名錄,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和保護價值。

目錄

基本內容

中文名:巴里坤湖濕地

國 家:中國

地 點:新疆東北部

本 質:濕地

濕地簡介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位於新疆東北部天山東段與東準噶爾斷塊山系之間,界於E 91°19』30」—94°48』30」, N 43°21』13」—45°05』19」之間。東、西分別與伊吾縣和木壘縣為鄰,南部與哈密市相連,北與蒙古國接壤,東西長276.4km,南北寬180.6 km,面積38334 km2,形成三山、兩盆和一台原六個地理單元。南部為東天山的巴里坤山;東天山北支—莫頸烏拉山由西北向東南橫亘於中部;北部中蒙邊境聳立着東準噶爾斷塊山地,三山之間形成兩大盆地,即北部的三塘湖盆地和南部的巴里坤盆地;縣境西部散布有許多小盆地和低地的巴里坤台原。巴里坤湖濕地位於巴里坤盆地的西南緣。

哈密東天山生態功能保護區2005年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總面積0.99萬平方公里,是東疆地區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對於哈密地區的生態環境建設、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巴里坤湖濕地屬於哈密東天山生態功能保護區內的巴里坤濕地保護亞區,是保護區內的重要濕地資源,位於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內。

管理規劃

巴里坤縣是國家扶貧重點縣之一,歷年來由於林木的不合理砍伐,過度的和不合理的用水,草地超載放牧,造成草地退化和草場面積減少,致使自然災害頻發,區域內的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嚴重製約了縣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巴里坤湖濕地周圍是巴里坤縣的主要農牧業生產區,濕地生態環境的惡化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位於巴里坤盆地中部的巴里坤濕地內及周邊地區生活着6萬多居民和50多萬頭(只)牲畜。依靠濕地生存和繁衍的還有蓑羽鶴、翹鼻麻鴨等在內的200多種野生動植物。然而,常年的超載放牧也使濕地逐漸沙化,植被覆蓋度降低,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由於乾旱少雨,降水減少,過度的和不合理的用水,巴里坤湖水域面積銳減,加之對周邊土地無度墾植,耕地面積大幅增加,濕地面積縮小。農藥和化肥的大量施用,濕地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人為獵殺也使水禽數量明顯下降。濕地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已對生態安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構成嚴重威脅,急需採取措施進行有效保護與恢復。

國家確定了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並把生態建設作為實施西部大開發的關鍵和切入點,環境保護在開發建設中居於主要地位。濕地是新疆脆弱的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穩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們對保護濕地,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有着新的認識,政府各級部門也日益重視濕地資源的保護,將濕地保護與恢復工作列入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日程。巴里坤湖濕地保護與恢復項目的提出,對於保護巴里坤湖及周邊地區的植被,保持巴里坤湖湖面面積,保護區域生物多樣性,加快自然保護區建設步伐,維護地區生態安全,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減少風沙危害,保障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各族農牧民的生產生活環境,促進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巴里坤湖濕地地處內陸乾旱區,位於哈密東天山生態功能保護區內,具有提供水資源、緩解旱澇、維護生物多樣性、防止土地荒漠化、淨化環境、調節氣候、提供水產品及其他生物資源等多種效益。濕地已被列入中國重要濕地名錄,並被列入《新疆濕地保護工程規劃》的重點濕地恢復工程之一。巴里坤湖濕地維繫着巴里坤盆地的綠洲生態系統的穩定,是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各族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重要依託,是當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為全面保護濕地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維持並擴大巴里坤湖水面面積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防災減災,保障農牧業的穩定生產環境,實現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加快哈密東天山生態功能保護區的建設步伐,保持東疆地區生態環境建設的重大成就,為新疆及其他地區的濕地恢復和保護起到示範作用

生態資源

巴里坤湖濕地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水資源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了重要的棲息和繁衍場所。天然的濕地環境為鳥類、魚類提供豐富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繁衍空間,對物種保存和保護物種多樣性發揮着極其重要的作用。巴里坤湖濕地及周邊地區是多種候鳥的繁殖地和重要的遷徙停息地。初春秋末,大批遷徙鳥類聚集於此。據初步統計,巴里坤湖及周邊區域範圍內分布有各類脊椎動物131種,包括魚類3種,兩棲類1種,爬行類7種,鳥類95種,獸類25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兔猻、荒漠貓、蓑羽鶴、鳶、大天鵝等17種。有高等植物73種。

巴里坤湖濕地生態系統中有相對豐富多樣的動植物群落和多種瀕危生物物種,並且該濕地是西部內陸乾旱地區為數不多的高位內陸濕地,已被列入中國重要濕地名錄,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和保護價值,可以為教育和科學研究提供理想的研究對象、研究材料和試驗基地;濕地的保護與恢復工程的實施可以為全疆濕地的保護與恢復起到示範和帶動作用;濕地生態系統恢復將有助於沿線旅遊景觀條件改善,提高區域旅遊環境質量和附加值,促進當地旅遊業的發展。[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