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巴義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巴義慈(意大利語:Alberto Papa,1935年11月27日-2020年10月31日),意大利方濟會神父,長年在台灣桃園市復興區泰雅族部落傳教,並研究、教導泰雅族語,主張泰雅族有文字。

基督教發展史上,耶穌為首的猶太新興教派人數並不多,所以要發展下去必須建立一個有組織的團體。耶穌為自己挑選了十二個使徒[1],象徵自古以色列以來的十二部族[2]。這十二個人替耶穌向民眾宣傳教義。

簡介

巴義慈出生於1935年11月27日。兄弟姊妹七人中,排第五的他小時身體不好常腹痛,有生命危險,於是他母親天天祈禱,恢復健康後,他立誓當神父。1963年,他奉梵蒂岡教會指派,跟隨總主教藍澤民和石德神父從意大利至台灣。

巴義慈是以復興鄉(今復興區)三民天主堂為據點,在泰雅族各部落宣揚教義。當時復興鄉沒有交通工具,從三民村到各會堂及傳教站全都依走路,到最遠的爺亨部落得從凌晨四時出門,爬山涉水,到晚上六點時才會到,因太過艱辛,他一度想放棄,直至後來有了交通工具,也曾因為太過辛勞在開車時發生車禍,但認為是聖方濟精神和福傳的使命,支持他勇往直前沒有放棄。

巴義慈雖事前已學兩年漢語,但到了原民部落後,發現泰雅族老人只會說泰雅語和日語,因此開始學泰雅語。在學習泰雅語過程中,他意外發現該該語中有「書」(Biru)的語彙,還有多達廿五個關於「寫」的用法,包括「我寫」、「我剛才寫了」、「讓我來寫」、「我將寫」、「不要寫」等各種「時態」的用法,他認為,若是泰雅族沒有文字的話,要如何有「寫」、又怎麼會有「書」?

巴義慈又搜集不少傳統泰雅布匹,發現花紋\、/、V,居然是分別代表數字一到三,引起他泰雅是否曾有文字的好奇。深入探訪泰雅族長老時,長一輩的人告訴他,「Biru」字除書的意思之外,也被用來指泰雅傳統紡織品上的花紋和圖案,而這些花紋正是記錄一件與他們族人生活有關的事。曾一位住在復興鄉三民村十八鄰的泰雅老人向巴神父表示,織品上的花紋正是泰雅文字,並指出,這樣的織品樣式有十種之多。另一位住在羅浮村的老婦說明,雖然她自己不會讀那些「字」,但她小時聽母親讀過,母親不但會繡,也會熟練地讀。長老們並指出,從前有一位住在霞雲村、名叫Amuibagah的婦女,是村中最有經驗最會繡織花紋的泰雅婦人,她不需要看着樣本或圖型,也能把以往的歷史事跡用繡織的花紋記錄出來,像她這些會紡織用花紋「寫」下歷史的人,被稱為「懂事或聰明的婦女」(KnerilBale),而不會紡織「文字」者則被稱為智力較低的女人(Putut)。族人說,從前祖先就是事情織在布上記錄下來,成為現在泰雅文字僅存的「遺蹟」。

巴義慈認為在天主的國度中,語言沒有優劣之分,期盼泰雅族人能因文字的發現,建立起族群的尊嚴和信心,不再以自己的文化語言為恥。

對泰雅文字說,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學者陳茂泰認為,台灣原住民各族應無文字,各族僅為符號階段。他表示,按照人類心智發展的軌跡來看,符號累積至相當程度,應會有文字產生,但也會面臨如何流傳的現實問題,以目前仍有部分泰雅族的老人會的結繩紀事,及早期原住民也多以竹子構築生活所需工程,繩子所傳達的訊息和竹子可能留下的生活符號,都容易因其材質易腐而無法久遠流傳,且另一問題是沒有文字使用的空間和頻率,缺乏能延續的條件。

去世

2020年10月31日,巴義慈於家鄉萊切去世。次月8日,駐教廷大使李世明親自開車七百餘公里去哀弔,發現其房間桌上擺滿巴神父在台灣的照片,從為教友證婚、慶生、出生洗禮、團體活動合影照片,還有泰雅圖騰。為代表台灣永念巴神父的貢獻,駐教廷大使館特別製作印有泰雅族圖樣的蠟燭,連同中華民國與教廷的國旗徽章,一起放在其墓碑前。

視頻

巴義慈 相關視頻

他必帶領我明天的路_天主教歌曲大全 天主教
天主教勵志短片 勇隨主行-000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