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原圖鏈接左提右挈

左提右挈,漢語成語,【拼音】:zuǒ tí yòu qiè,挈:帶領。比喻共相扶持。也形容父母對子女的照顧。[1]

目錄

出處 

《史記•張耳陳余列傳》:「夫以一趙尚易燕,況以兩賢王左提右挈,而責殺王之罪,滅燕易矣。」

示例】:

1.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兄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後裾。」

2.宋·蘇軾《東坡續集·擬孫權答曹操書》:「仆之有張昭,正如備(劉備)之有孔明,左提右挈,以就大事。」

3.宋·辛棄疾《議諫民兵守淮疏》:「況三鎮之勢,左提右挈,橫連縱出,且戰且守,以制其後。」

4.明,朱鼎《玉鏡台記·石勒報敗》:「將勇兵強,華夷懾服;左挈右提,東征西伐。」

5.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77回:「思與諸公左提右挈,宏濟艱難,推誠以結邦交。」

相關成語 

近義詞】:相互提攜

反義詞】:

典故 

秦朝末年,各地紛紛起義,原來六國後裔也相繼擴充實力。

秦末農民起義軍將領武臣率兵攻克邯鄲後,自立為趙王。

有一次,趙王武臣派韓廣西奪取燕地。韓廣一到燕地,就被燕人擁立為燕王。

趙王武臣很不滿意,便和張耳陳餘向北進攻燕國邊界。趙王武臣外出時,被燕軍捉住。

燕國將領要求分得趙國領地一半,才歸還趙王武臣。趙國派使者去燕國交涉,燕軍就殺死使者,要求割地。張耳、陳餘憂慮這件事。

有個炊事兵對他宿舍中的夥伴說:「我可以替趙國去燕國遊說,與趙王同車回來。」夥伴們都嘲笑他說:「去了十多批使者,一去就死亡,你怎麼能夠救回趙王呢?」

他就跑到燕國軍營。燕將見到他,他問燕將道:「您知道我來幹什麼?」燕將說:「你想要回趙王吧」他又問道:「您知道張耳、陳餘是怎樣的人嗎?」燕將說:「賢能的人吧。」他接着問道:「您知道他們的意願想要怎樣嗎?」燕將說:「想得到他們的趙王吧。」趙國的炊事員便笑道:「您不知道這兩個人的意圖。他們武臣、張耳、陳餘仗着馬鞭子降服趙國幾十座城,他們也是各自想要南面稱王,難道想終身作卿相嗎?作臣子與作君主難道可以相提並論嗎?當時考慮到局勢初定,不敢三分而王,權且按年紀大小先立武臣為王,以維繫趙地人心。現在趙地百姓已經順服,這張耳、陳餘兩人也想三分趙地稱王,只是時機尚未成熟而已。現在您囚禁了趙王,這兩人名義上要求得趙王,實際上是想要燕國殺死他,他們兩人就可平分趙地自立為王了。僅僅一個趙國還輕視燕國,更何況兩位賢王互相支持來聲討殺害趙王的罪行,滅亡燕國就容易了。」

燕將認為他說話是對的,便歸還趙王武臣,炊事兵駕車與趙王武臣一同回歸。

視頻 

成語故事 第239集 左提右挈

參考資料 

  1. 左提右挈 國學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