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左傳易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左傳易筮》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續筆》卷六。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

原文

左傳》所載《周易》占筮,大抵只一交之變,未嘗有兩交以上者。畢萬筮仕,遇《屯》之《比》,初九變也。成季將生,遇《大有》之《乾》,六五變也。晉嫁伯姬,遇《歸妹》之《睽》,上六變也,晉文公迎天子,遇《大有》,乃九三變而之《睽》。叔孫莊叔生子豹,遇《明夷》,乃初九變而之《謙》。崔杼娶妻,遇《困》,乃六三變而之《大過》。南蒯作亂,遇《坤》,乃六五變而之《比》。趙鞅救鄭,遇《泰》,乃六五變而之《需》。占者即演而為說。然崔抒「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叔孫「君子於行,三日不食」,殆若專為二子所作也。唯陳厲公生敬仲,遇《觀》之《否》。周史曰:「《坤》,土也;《巽》,風也;《乾》,天也。為天,於士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於是乎居土上。」杜氏注云「自二至四有《艮》象,《艮》為山」。予謂此正是用中爻取義,前書論之詳矣。又有相與論事,不假蓄占而引卦以言者,如鄭公子曼滿欲為卿,王子伯廖曰:「《周易》有之,在《豐》之《離》。」晉先縠違命進師,知莊子曰:「《周易》有之,在《師》之《臨》。」楚王忲侈,子大叔曰:「在《復》之《頤》。」但以爻辭合其所行之事耳!至於「為贏敗姬」、「伐齊則可」等語,自是一時探賾索隱,非後人所可到也。衛襄公生子,孔成子占之,亦遇《屯》之《比》,與畢萬同,雖史朝與辛廖之言則異,然皆以「利建侯」為主。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1123~1202)著的史料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容齋隨筆》與沈括的《夢溪筆談》、王應麟的《困學紀聞》[1],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容齋隨筆》[2]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左傳易筮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