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工作學校要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工作學校要義》,20世紀早期西歐勞動學校運動的主要代表作。G.凱興斯坦納著。德國萊比錫托布納出版社1912年出版。1913年被譯成英文,以後又被譯成法、俄等14種文字。1925年托布納出版社出版該書的修訂本。中譯本作為中德文化叢書第3種由商務印書館1926年出版,劉鈞譯。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共7章,中譯本約6萬字。認為國家具有最高的倫理價值,個人應絕對服從國家、為國家的利益服務。教育的基本目的在於培養忠於國家、具有獨立精神、和諧發展和行動自由、熟練掌握職業技能、對國家有用的良好公民。主張加強對青少年的性格陶冶,使之了解國家的責任和倫理價值,明確自己應盡的義務,養成一切為國家、處處服從國家利益的道德品質。要求從兒童時代就開始進行性格陶冶,通過共同的勞動,讓兒童在關心和愛護同伴的基礎上,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而擴大範圍,最後形成具有最高道德價值的行為方式。提出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進行性格陶冶的具體方法、內容和途徑。認為意志力,精細性(細心認真)和自奮性(堅韌頑強)等品質是形成良好性格的基礎,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在於通過發展這些品質,實現性格陶冶的基本目的。從公民教育的理論出發,主張把原有的公立學校改造成勞動學校。認為以讀書為中心、以傳授書本知識為目的的傳統學校教育不能適應現代工業發展的要求,不能實現性格陶冶的教育目標。認為以勞動教育為核心的勞動學校代表了未來學校教育發展的方向。在勞動學校中,通過實際的操作和勞動活動,學生不僅習得知識,掌握各種職業技能,以便在將來為國家服務,而且能從中理解勞動的價值和意義,養成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成為對國家有用的公民。強調勞動學校的教育和教學工作應以兒童的興趣、需要為基礎,設置手工工場、實驗室作為教育、教學的場所,讓兒童從自己的經驗和活動中學習知識。

本書所闡述的思想對德國和歐美一些國家的教育具有廣泛影響。1919年,魏瑪共和國頒布的新憲法第148條規定德國學校實施勞動教育。1920年,德國教育大會決定在全國展開勞動學校運動。瑞士、英、法、俄等國也曾創辦勞動學校。

作者介紹

G.凱興斯坦納(GeorgKerschensteiner 1854—1932),德國教育家,德國勞動學校運動的主要倡導者。出生於慕尼黑市,1881年大學畢業,歷任中學教師、中學校長和督學。1895—1920年任慕尼黑市教育局長期間,將該市國民學校改造成勞動學校。1920年後任慕尼黑大學名譽教授。主要著作還有《德意志青年的公民教育》、《勞動學校:未來的學校》、《學校組織的根本問題》,等。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論文、作品為一條詞目;古籍[1]中個別篇章,習慣上認為有特殊意義的,也獨立設目。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現。少數著作是幾個學科不可缺少的,在有關各卷互見。互見條目用(參見第 頁)註明。

視頻

工作學校要義 相關視頻

人生的要義
閱讀成長的另一個核心要義:觸動學習法

參考文獻

  1. 中國古籍和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2016-07-26
  2. 專著和論文哪個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