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崔俊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崔俊芝

崔俊芝,1938年7月12日出生於河南省新鄉市,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院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95年5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4年受聘上海大學材料組工程研究院兼職教授。[1]

人物簡介

1962年至今先後在中國科學院下屬的計算技術研究所、計算中心、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所工作,曾任計算中心主任,CODATA中國委員會副主席。現兼任九個一級刊物的副主編、常務編委或編委,以及建設部、上海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鄭州大學等十餘所大學、開放實驗室的顧問、兼職教授或學術委員等。[2]

1954-1957年在河南省衛輝一中讀高中。1962年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數學力學系。1962年開始,先後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計算中心、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及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工作,歷任實習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計算中心主任、國家重大科技基礎工程--科學數據庫工程總經理,博士生導師等職位。1995年5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CODATA中國委員會副主席等多個社會職務,現兼任十個國內外一級刊物的副主編﹑常務編委或編委,以及建設部、西北工業大學、上海大學等十餘所大學﹑開放實驗室的顧問、兼職教授或學術委員等。[3]

科研成果

1962年以來一直從事計算數學、計算力學和軟件工程方法的研究和應用工作。早年在馮康教授指導下從事有限元方法及其工程應用研究。1964年獨立研製出第一個平面問題通用有限元程序, 成功地解決了劉家峽大壩等工程的複雜應力分析問題。1972年開始有間隙帶摩擦彈性接觸問題分析方法及其工程應用研究, 於1973年首先揭示了接觸體內的應力狀態與加載路線的相關性, 運用增量理論和變分不等式對這類問題做出了嚴格的描述, 發展了一套線性化算法, 研製了相應的軟件, 順利地解決了龔嘴大壩帶縫運行和運行中高壓灌漿等多項複雜的結構工程難題。1980年以來先後主持或參與主持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 」國家科技攻關,中科院重大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十多個項目的研究工作, 主持完成了「通用有限元程序系統」、「建築工程設計軟件包」、「有限元方法軟件環境」、「科學和工程應用軟件開發規範」等多項成果,在完成大型軟件項目的過程中,總結提出了一套研製科學和工程應用軟件的軟件工程方法和技術, 包括算法自適應組織方法, 系統構造模式以及軟件開發規範等。[4]

校友崔俊芝祝賀母校再創輝煌

所獲榮譽

針對具有周期性和隨機性複合材料,建立和發展了一種多尺度分析方法及其有限元算法。獨立和作為主要成員發表論文70餘篇,出版專著3本,譯著3本, 完成各類專題報告20餘份,先後有七項成果通過了部、院級鑑定,作為主要成員獲得部、院二等獎以上獎勵6次,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一次,部、院級一等獎各一次,四次為第一獲獎人。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6—2002:學部常委,學部副主任,2004— 學部常委。

學術活動

2010年5月13日下午,由黨委學生工作部、學生處主辦,理學院承辦的「應用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 名人百場報告會在長安校區教學西樓D100環形報告廳舉行。本次報告會邀請了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院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崔俊芝老師主講。學生處副處長閆育周、理學院黨委副書記唐玉生、理學院應用數學系主任聶玉鋒和其他相關老師出席了報告會。理學院黨委書記章曉明主持報告會並介紹了崔俊芝院士簡歷。

報告會上,崔院士首先介紹了應用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的關係,計算技術、應用數學和現代科學與技術的完美結合,使得工程領域的很多難題得以解決。他用形象的實例告訴廣大同學數學在工程領域的廣泛應用和巨大價值。之後,崔俊芝院士着重介紹了他本人目前的研究重點——材料物性的科學計算問題。

針對周期性和擬周期性材料、一致和非一致隨機性複合材料,崔院士介紹了多尺度分析方法及其有限元算法。同時,他還列舉了現代工程的具體事例,如近空間高超音速飛行器、水利樞紐中的大壩壩體、隧道施工的岩體結構等,具體闡述工程計算問題的抽象、建模和求解。報告中,他強調要解決好工程計算問題,一要把大學階段的基礎數學學好,打下堅實的基礎,二要擁有良好的工科背景理解具體工程問題,兩者缺一不可。另外,崔院士還介紹了目前應用廣泛的計算軟件,包括CADCAECAM等軟件,同時也指出了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和軟件的不完善性,希望年輕一輩的老師和同學繼續努力,解決這些仍待研究的前沿問題。最後,崔俊芝院士希望廣大同學認真學習當前的各科基礎知識,為我國科學工程計算的不斷發展和創新而努力奮鬥。

整場報告會持續了一個半小時,崔俊芝院士深入淺出,詼諧幽默,侃侃而談;台下師生全神貫注,積極互動,笑語頻頻。最後,報告會在全場經久不息的掌聲中落下了帷幕。 [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