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崇安地蜥
圖片來自researchgate

崇安地蜥學名Platyplacopus sylvaticus)為蜥蜴科地蜥屬爬行動物,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福建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福建崇安。[1]

目錄

形態特徵

形態 頭長約為頭寬的2倍,吻窄長,吻棱顯著;吻鱗較高,與額鼻鱗相切;額鼻鱗長大於寬;額鱗窄長,其長度等於其前緣到吻端距;頂鱗1對,長為寬的1倍半;頂間鱗單枚較小;眶上鱗每側4枚,中間2枚大,前後2枚小;上睫鱗5枚,構成上睫脊,與眶上鱗間相隔一列粒鱗;鼻鱗延伸至吻背,但左右鼻鱗在吻背不相切;頰鱗每側前後2枚,前頰鱗遠小於後頰鱗;後頰鱗與第三、四兩枚上唇鱗相切;頷片4對,依次增大,第一對左右相切,第二對大部相切,第三、四兩對左右為頷部小鱗完全分開,領圍不發達。背鱗較側鱗略大,棱強,排列不呈明顯的縱行,逐漸過渡到體側的粒鱗,軀幹中段一橫排有背鱗及側鱗44枚;腹鱗大,排成6縱行,中央4行最大且較平滑,兩外側2行稍小而具弱棱且游離緣尖出。四肢較短小而纖細,前後肢貼體相向時略超越;指趾側扁,末節基部尤細窄,與近端各節間略呈弓曲;第W趾趾下瓣26枚。尾細長,被覆起棱大鱗。鼠蹊孔3對。

科學研究

在實驗室條件下觀察了崇安地蜥(Platyplacopus sylvaticus)的斷尾再生和產卵行為。結果顯示,雌雄地蜥斷尾再生速度都呈邏輯斯諦曲線狀。崇安地蜥為多次產卵型,窩卵數2~4枚;產卵前1天就表現焦躁不安,不食;每窩生殖投入分別為0.313、0.152、0.159和0.198,平均為0.206,其中後三窩是在斷尾再生的同時產出的。斷尾再生時減少生殖投入,斷尾生長速度不受生殖投入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崇安地蜥.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