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嶗山民間故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嶗山民間故事

嶗山民間故事俗稱拉呱,是山東嶗山當地人民千百年來集體創作的口頭文學,在解放前幾乎沒有文字記載。

2008年6月7日,嶗山民間故事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內容

中文名:嶗山民間故事

非遺級別:國家

申報地區: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遺產類別:民間文學

遺產編號:Ⅰ-55

歷史源流

嶗山民間故事門類廣、數量多、內容豐富,從現已搜集到的嶗山民間故事內容推斷,嶗山民間故事最早發生於遠古年代。據《山東省志·蒲松齡傳》記載,康熙十一年(1672年)四月,32歲的蒲松齡隨本邑縉紳高珩、唐夢賚游嶗山,受當時嶗山民間傳說故事的啟發,以嶗山耐冬、牡丹和嶗山道士為題材寫成了短篇小說《香玉》和《嶗山道士》,這也是最早記載嶗山民間故事的文字。

主要內容

嶗山民間故事的內容大致包括「神話」、「傳說」、「故事」等幾方面,涵蓋自然變化神話、英雄神話、歷史人物傳說、宗教人物傳說、仙道傳說、山川傳說、特產傳說、鬼狐精怪故事、動物故事、生活故事、機智人物故事等5600餘個。受自然、地理環境和道教文化的影響,在嶗山的當地民間故事中,數量最多且最有嶗山特色的當推風物傳說、宗教人物傳說、鬼狐精怪故事和海洋故事。

傳承意義

嶗山民間故事具有鄉土大眾文化與山海文化交匯相融的特徵,並在世俗文化與宗教文化的相互滲透中不斷演進,地域特色鮮明。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文學價值。

傳承保護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青島市嶗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獲得「嶗山民間故事」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傳承人

年過八旬的張崇綱老人從小喜歡聽民間故事,歷時35年先後26次到深山採風搜集整理嶗山民間故事,出版了上千萬字的嶗山民間故事,讓嶗山民間故事成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昨天,獲得市級非遺傳承人稱號的張崇綱獲得了嶗山區5000元的獎勵,其他4人以及6個區級非遺項目共獲得了嶗山區7萬元的獎勵。

昨天上午,記者在嶗山區市民文化中心見到了精神矍鑠的張崇綱,老人一聊起嶗山民間故事,一下子來了興致。「我出生在張家下莊,作為家裡的長孫,兩個老奶奶和奶奶格外疼我,她們經常給我講故事,要是哭的時候,聽到奶奶給我講故事,我就不哭了。」老人笑着說,當時因為家裡窮,1948年高小畢業後,他回家種地,因為太喜歡聽故事,歇息的時候都會跑到別人的農田裡聽大人講故事。[1]時間長了,張崇綱也會講故事,成了遠近聞名的「故事簍子」。

「長大了之後,聽的故事越來越多,我就想要是能把這些故事記錄下來,讓以後的孩子都知道就好了。」帶着這個夢想,張崇綱就有了初步整理嶗山民間故事的想法。1958年,張崇綱在嶗山《躍進報》上公開發表處女詩《青壯老年學文化》,後來一發不可收拾,成為了當時紅極一時的農民詩人,先後在全國43家報刊、32家出版社發表詩歌、歌詞700多篇,1960年還被山東省授予勞動模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