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朔州市崇福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山西朔州市崇福寺,位於山西朔州市朔城區舊城內東街北側。是一處規模宏敞,殿閣群居的古寺廟。崇福寺坐北朝南,外觀古樸、莊嚴,門前雄獅端坐,寺內,殿閣五重,南北長200米,東西寬117米,面積23400平方米。
崇福寺,創建於唐代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由唐代大將軍、朔州人、鄂國公尉遲敬德奉旨建造。到遼代,寺被改為林太師府衙,後又改為寺廟,取名林衙寺。金代熙宗年間,寺廟擴建,大興土木。金代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金朝海陵王完顏亮題額「崇福禪寺」一直至今。[1]
中文名稱: 崇福寺
外文名稱: Chongfu Monastery
地理位置: 山西朔州市朔城區舊城內東街北側
占地面積: 23400多平方米
開放時間: 冬:8:30-17:00,夏:8:00-18:00
景點級別: 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1988年第三批)
門票價格: 30.0元
著名景點: 彌陀殿、觀音殿、千佛閣、千佛塔
創建時間: 始建於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
別 稱: 大寺廟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山西省朔州市
適宜遊玩季節: 四季皆可
目錄
綜述
崇福寺的主殿是彌陀殿,金熙宗皇統三年(1143年)建,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至為可貴。殿身面闊七間,通闊40.96米,進深四間八椽,22.31米。殿為單檐歇山頂,總高約21米。殿身坐落在高大的台基上,基高2.4米,基前又有寬敞的月台,襯托得殿宇高大雄偉,瑰麗壯觀。
正面檐下「彌陀殿」豎匾是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原物,筆法純熟,字體遒勁,至今已歷800多個春秋。殿前當中五間為隔扇門,後檐明間和兩梢間各裝大板門兩頁,供遊人進入殿堂之便。為了擴大內部空間面積,當心五間,中柱減去,前槽四根金柱僅留兩根,並移至次間中線上,增大了佛壇位置與禮佛部位的空間,這種減柱與移柱的做法,是我國建築史上的大膽創新。
大殿內佛壇橫跨5間,設像9尊。「西方三聖」端坐主位,中為彌陀佛,東為觀音菩薩,西為大勢至菩薩,3尊主像儀態雍容華貴,面部端莊恬靜,氣度超凡脫俗。主像兩側4尊立像為脅侍菩薩,壇前兩隅為護法金剛,俗稱哼哈二將。9尊塑像共居佛壇,主次分明,高低大小錯落有致,組成一個和諧協調的整體。塑像雖經明代重裝,但造型、軀體、面容、衣飾仍保持金代原塑風骨,是難得的金代塑像精品。
建築特點
彌陀殿建於二米多高的台基上,通高21米,冠於全寺,是全國現存較大的金代建築。建築面寬七間,進深四間入椽。殿前有寬敞的月台,後與觀音殿月台相連。單檐九脊歇山式。殿內梁架結構具有獨到之處,隨着殿內金柱的減少,主體結構與其他建築不同。彌陀殿欞窗也很精緻,鏤刻透心圖案紋樣達15種之多,有三角紋、古錢紋、桃白球紋等,這些圖案不僅是優秀的藝術佳作,而且對研究金代建築裝飾具有很高的價值。
殿內塑像
殿內中央磚砌佛壇上置三尊主像,分布在長跨四間的大佛壇上,中為彌陀佛,左為觀音菩薩,右為大勢至菩薩,稱「西方三聖」。主像兩側脅侍菩薩表情恭謙,別具神態。兩大天王怒目猙獰,似在護法守職。
主像背光為編條泥壁,圖案呈草葉紋,邊沿是焰光。中間背光浮壁13尊伎樂天,姿態各異,栩栩如生。主像兩側塑脅侍菩薩4尊,身式微曲;台前兩角有兩金剛侍立,威嚴雄健,怒目圓睜。好像在履行各自的護法職守。
這些彩塑都是建殿時作品,雖經明代重裝,但造型、軀體、衣飾、面容沒有大的變化,仍不失為我國金代塑像中的珍品。
殿內壁畫
彌陀殿內四周牆壁滿繪壁畫,共計345.75平方米,也是金代作品。畫題內容主要是佛和菩薩講經說法的畫面。在一座殿堂之中,建築、塑像、壁畫、琉璃以及門窗隔扇,檐下匾額、墨書題記等多種金代文物,薈萃一處,歷經800多個寒暑,完好無損,實在難得。此外,還有千佛閣、天王殿、鐘鼓樓、文殊殿、地藏殿、三寶殿、觀音殿等,也頗壯觀。殿內四壁滿繪壁畫,10軀高大佛像結趺而坐,端莊慈祥,分布於東西山牆和後牆。壁畫上方為飛天,翱翔於五彩祥雲之間。西盡間繪有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立姿,變化身,18面,千手,掌心各繪一眼,手中各擎一件法器,星辰日月,龍樓寶盤,刀戈劍戟,琴棋書畫等應有盡有,千變萬化。下左為婆藪仙,神情自若,老態龍鍾,下右方為吉祥天,神情安詳,持重彬彬。東盡間分上下兩層,繪三佛三菩薩,後壁門榻上繪16寶觀。整個壁畫莊重宏偉,氣勢奪人,畫工精細,設色以朱紅、石綠為主,色彩絢麗,壁畫與佛像交相輝映,大殿更加金碧輝煌。
殿外造型
殿外九脊全為瓦條砌壘,殿頂上筒坂布瓦覆蓋,綠色琉璃和脊飾剪邊。兩個高大邸吻矗立正脊之上,正脊中間置有瓦樓一座,將軍居中,神志昂揚。戧獸、垂獸巨口獠牙,氣勢威武。 整個彌陀殿集建築、壁畫、塑像、背光、琉璃、欞窗、匾額等於一體,雖經歷代風雨寒暑,至今仍光澤燦爛。1986年國家還撥款對彌陀殿進行落架大修,使其在人間更加煥發光彩。
次殿:觀音殿
觀音殿是寺內僅次於彌陀殿的金代建築,其梁架結構最富有獨創性,為「四椽伏對乳伏用三柱」式結構。殿內前槽金柱全部減去,後槽金柱置在佛壇兩側,使殿內前部更加寬廣。因省去前槽金柱,四椽伏跨度加大到10米,所以為減輕其負荷,在樑上和平梁前端施較大的人字叉手,把殿前槽上部載荷傳遞到前檐和後檐柱上。這種神奇的建造能力,充分反映了古代建築匠師的才能技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了保護文物古蹟,於1953年對觀音殿進行了整修,觀音殿重煥光彩。
歷史由來
崇福寺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東街北側,當地人民俗稱大寺廟。寺院坐北面南,規模宏大,南北長200米,東西寬117米,占地面積23400多平方米,五進院落,十座殿宇,布局嚴整,構造壯觀,殿內塑像、壁畫、琉璃脊飾、雕花門窗薈萃一堂,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古建藝術殿堂。
崇福寺創建於唐代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由唐代大將軍、朔州人、鄂國公尉遲敬德奉旨建造。到遼代,寺被改為林太師府衙,後又改為寺廟,取名林衙寺。金代熙宗年間,寺廟擴建,大興土木。金代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金朝海陵王完顏亮題額「崇福禪偉」一直保存至今。
布局嚴整
崇福寺,有山門、天王殿、鐘樓、鼓樓、千佛閣、文殊堂、地藏殿、三寶殿、彌陀殿、觀音閣等建築。寺內金代建築、塑像、壁畫保存完好,是一座歷史價值較高的古代寺廟。 彌陀殿是崇福寺主殿,是寺內最大的殿堂,始建於金代熙宗皇統三年(公元1143年),距今已有850多年歷史。彌陀殿高大寬敞,殿頂綠色琉璃剪邊,殿內前檐隔扇、窗欞花典雅、精美,是中國現存的一處保存完整的金代作品。佛壇上,有「西方三聖」坐像三尊,主像兩側,有脅待菩薩4軀,金剛兩尊。這些塑像皆為金代原作,塑法古樸、精美。
保存完好
殿壁上,壁畫面積達340多平方米。壁畫描繪了佛教講經說法的場面。觀音殿位於彌陀殿之後,是寺內另具代表性的一座殿,也是崇福寺內最後的一座殿堂。殿內有塑像三尊中為觀音菩薩像,左為文殊菩薩,右為普賢菩薩,均為明代原作。崇福寺除了上述輝煌的殿閣建築外,還保存了木雕樓閣形佛龕,唐、遼、宋幾代石雕造像和不少出土文物。其中遼代石像和北魏石塔塔剎也很引人注目。
寺內展覽
崇福寺一進院,正面這座5楹大殿叫天王殿,也叫金剛殿,原來內供四大天王及兩金剛,現塑像已無存,闢為文物展覽室,用於不定期搞專題展覽。
崇福寺的二進院,這座面闊5間,進深3間的二層閣樓叫千佛閣。明代以前叫藏經樓,明代重修後閣內周設千尊佛像,遂更名千佛閣。千佛雖已不存,但名稱沿用至今。正面主要留存了彌勒佛像和佛後的木製閣樓模型。佛像為銅鑄,高約1米,是崇福寺傳世的明代作品。後面這座三檐雙層閣樓,高約4.5米,結構精巧,造型別致,據傳是明代仿唐代這裡的大藏經閣式樣而作,觀賞和研究價值都很高。東西兩側亦有造像。東邊7尊是砂岩造像,各高1米左右,是從朔州南榆林鄉舊廟遺址中出土;西邊7尊為貼金檀木造像,計有1佛4菩薩2羅漢,是朔州西山名剎神應寺遺物。
文物陳列
崇福寺的三進院是左右相對的兩座均面寬5間的配殿,東邊是文殊堂,原內供文殊菩薩和十八羅漢,西邊是地藏堂,原內供地藏二正菩薩和十大閻君,現二堂塑像均無存,闢為文物陳列室。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佛寺慣例,如果東側為文殊殿,西側該是普賢殿;如果西側為地藏殿,東側應為觀音殿。而這裡卻是文殊殿與地藏殿相對,為世所罕見。崇福寺四進院便是崇福寺的主殿彌陀殿,面闊7間,進深5間,建築面積約937平方米,通高21米多,其中月台高約2米,大殿淨高19米有餘。
彌陀殿建於金皇統三年(公元1143年),是中國現存遼金時代三大佛殿之一(另外兩座在大同和遼寧義縣),也是寺院精華所在。彌陀殿的匾額、塑像、壁畫、雕花門窗、脊飾琉璃被譽為「金代五絕」。
崇福寺的五進院,也是崇福寺的最後一個殿——觀音殿,是僅次於彌陀殿的金代建築,其梁架結構最富有獨創性。
修建歷史
崇福寺創建於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是唐代名將尉遲敬德奉敕而築。當時興修了金剛殿、藏經樓、大雄寶殿及東西配殿,規模初具。遼代曾改做林太師府署,名曰林衙院、林衙署。但相傳院內有靈光屢現,居者惶恐不安,便又改衙署為僧舍,取名林衙寺。金熙宗崇信佛法,皇統三年(公元1143年)大將軍翟昭度奉敕在大雄寶殿後建起彌陀殿,其後不久又建觀音殿,寺院終成現存規模。金海陵王完顏亮於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賜額崇福禪寺。
此後,元、明、清各代都曾有過重建、擴建和修葺。明成化年間重修殿宇後,改大雄寶殿為三寶殿、藏經樓為千佛閣。現存彌陀殿、觀音殿為金代遺構,距今已有850多年,三寶殿、千佛閣、東西配殿、金剛殿、鐘鼓樓均為明代所建,山門則是新近恢復的仿明代建築。朔州崇福寺位於山西省朔州市城區東街北側,門前有石獅一對,自山門由南向北有金剛殿、鐘樓、鼓樓、千佛閣、文殊殿、地藏殿、大雄段、彌陀殿和觀音殿,占地23400平方米,前後5重院落,布列適當、主次分明,是一座規模完整、宏偉壯麗的古代建築。
名聲顯赫
崇福寺乃朔方古剎,藏經閣始建於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明代重修後更名為千佛閣),契丹時,其地為林太師府署。遼統和間復為僧舍,這可能是隋、唐「舍宅為寺」的遺風,因名林衙寺,金天德年間(公元1149——1153年)賜額崇福禪寺。現寺內彌陀殿、觀音殿為金建,山門為清建,其餘為明建。彌陀殿為寺內主殿,建於金皇統年間(公元1141——1149年),由開國侯翟昭度負責施工,殿宇正檐下懸掛的「彌陀殿」豎匾,為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原物。
視頻
最美的遼金建築——朔州市崇福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