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茶花中看宇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夏目漱石得意門生、靈感源泉 《我是貓》《三四郎》人物原型 被譽為「詩情畫意的科學家」,周作人專文推薦 文理跨界的獨特文體,巧妙融合科學理性和藝術感性 在科學與文學中透視自然與人性,洞穿森羅萬象背後的奇蹟 ◎隨筆大家×物理學家×畫家,中日兩國科學&文藝界推崇備至: 夏目漱石情系一生的高徒,只有寺田寅彥能與其在同等立場上對話。 「雪博士」中谷宇吉郎恩師,「日本科幻小說始祖」海野十三摯友,周作人專文推薦。 榮獲日本科學界重要成就——日本學士院獎,近代日本文學史上大放異彩的奇特人物。

◎作品收錄於中日兩國學校教材,日本國民和日語學習者中擁躉無數: 他是日本防災專家,每次發生天災,他的書就會大賣,堪稱日本國民防災必讀。 岩波書店出版的《寺田寅彥全集》至今仍是開業以來熱銷叢書。

◎開創科學隨筆先河的文理跨界先驅,圖文作品集國內初面世: 日常中的科學+生活與哲思+文藝中的科學+追憶漱石先生,收錄廣為流傳的15個名篇,近50幅油畫、素描,更有多篇書信、追憶文,一窺其與夏目漱石亦師亦友的情誼。

◎自由游弋明治、大正、昭和時代,于波瀾不驚的日常,洞悉世界的本質: 平凡日常、自然風物、文學藝術……寺田擅長從司空見慣的現象中找出值得研究的科學問題,不僅揭示物理、化學、生物基本原理,更能橫跨美術、音樂、俳句創作等諸多領域進行發散性思考,由此創作出文理相融的有趣之作。

◎懷舊和風質感裝幀,一如鎏金歲月之下,清雅依然的風物詩: 復古牛皮紙封面,巨型山茶花雙色燙印,躍然紙上,搭配膠片式插畫腰封。 附贈寺田箴言書籤,醒世金句如片片山茶花瓣,從書頁中飄然入世。

◎《山茶花中看宇宙:寺田寅彥隨筆集》(插圖版)是國內初次出版的寺田寅彥圖文作品集,分為四卷:日常中的科學,生活與哲思,文藝中的科學,追憶漱石先生。集結這位隨筆大家廣為流傳的15個名篇,如《一杯熱水》《海嘯與人類》《咖啡哲學緒論》《浮世繪的曲線》等,以及寺田親繪的油畫、素描畫作。文章融合了洞察力、趣味性和藝術性,充滿睿智,曾經載入日本的學校教材、中國的日語專業學科教材和日語能力考試卷。每篇文章長度適中,觀點有趣,分析嚴謹,像是在做科學實驗一樣,讓讀者在輕鬆閱讀的過程中收穫不少知識,體會到用眼、用心發現自然之美的真諦。書里還講述了寺田與夏目先生相處的逸事,可一窺這段亦師亦友、維繫一生的友情。

◎本書是了解寺田其人其作獨特魅力的鳥瞰圖:從大震災發生後一問世便引起關注的預言性文章《海嘯與人類》,探討文理融合可能性的《科學與文學》,到讓人體會科學趣味性的《一杯熱水》《線香煙花》等;從日式點心製作過程一窺有趣的物理問題,從被人拴上腳鏈多年的動物園大象省視人類思想的狹隘——寺田擁有一雙兼具望遠鏡和放大鏡作用的眼睛,他植根於廣闊的視野和自由的思考,以獨特的口吻展現敏銳的直覺想法,具有跨越時代的吸引力。

名人推薦

無論走學問之路,還是藝術之路,寺田都將成為一流。

——夏目漱石

日本文學形式的隨筆,是在寺田寅彥出現之後才真正展示出表現力。

——「漱石研究第一人」 小宮豐隆

我十分欽佩寺田先生,因為他具有非凡的治學態度。用非凡一詞還不夠,他擁有的是一種極其開明的學者態度。沒有其他人如寺田先生,像神明或幼兒一樣誠實地鑽研物理學。他的思想覺悟對比日本大部分科研者有如雲泥之別。通觀明治、大正和昭和時代,我認為沒有人能夠企及寺田先生的這份偉大。

——「日本科幻小說始祖」 海野十三

寺田先生的英文寫作能力乃當時日本其他大學教授望塵莫及,水平之高曾受到時任英國中央氣象站站長的稱讚。先生的日語寫作更不用說,遣詞造句輕鬆自如,手寫稿非常乾淨,經常是一篇文章里只有兩三個字被擦掉或修改的痕跡。寺田先生對我來說亦師亦友,是他喚醒了我對物理學的熱情。如果沒有認識先生,我想我可能會走上與今日完全不同的道路。在終於製造出人工雪花的那一刻,我突然有點難過,因為寺田先生沒能親眼看到這一幕。

——日本物理學家、人造雪花發明者 中谷宇吉郎

寺田寅彥是對世間所有自然現象和文化現象的探索者,他的寫作就是這些探索的忠實記錄。寺田在人們不以為然的平凡事物中挖掘了非常多的「奇蹟」。閱讀他的隨筆,會發現我們所在的世界變成了一個閃耀着全新光芒的奇蹟國度。他曾說過:「我們不遠萬里到西方學者挖得七零八落的遺蹟中尋找礦石的碎片,但是也不該忘記埋在自己腳下的寶藏。」我認為寺田就是那個挖出了「埋在我們腳下的寶藏」的人。

——日本著名哲學家 和辻哲郎

獲獎記錄

作者曾獲日本學士院獎

作者簡介

🎏著者:寺田寅彥(1878—1935)

日本隨筆大家、地球物理學家、畫家,夏目漱石門下生之一,有「詩情畫意的科學家」之稱。寺田曾留學歐洲,任東京大學教授,獲日本學士院獎。其作品題材多元,從日常生活、自然風物,到科學和藝術,創造出了文理相融的獨特文體,在日本文學界占有一席之地。其筆調細膩生動,洞穿事物本質又極為樸實,在日本國民和日語學習者中間擁躉無數。日本每次發生天災,他的書就會大賣,名言「天災總是在我們遺忘它的時候就會降臨」等常被新聞媒體引用。岩波書店出版的《寺田寅彥全集》目前仍是開業以來的熱銷叢書。

🎏譯者:王健波,張晶

王健波、張晶,日語翻譯,現居日本。王健波,先後就讀於上海交通大學日語系、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日漢口譯(翻譯碩士)專業。張晶,先後就讀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日漢筆譯(翻譯碩士)專業、日本創價大學社會學(碩士)專業。兩位畢業至今一直從事自由譯者工作。

原文摘錄

人們為了安慰病中的詩人,送來各種各樣的東西,適能們的心緒,可以讀出各種複雜的心理。聰明如子規,不會對毫無感覺。但是,他好像憑藉着習慣的力量,例行公事-能記下從各色人等那裡收到的各種各樣的東西,仿佛這是他理所當然的權利。這些事務性、散文性的記錄背後,卻都是淚水。 書中有一段,子規頭昏腦漲,開始反覆地呼號:「啊,受不了了!啊,受不了了!」「怎麼辦?怎麼辦?」讀到這裡,我竟然莫名其妙地覺得滑稽。子規記錄他因為絕望的苦痛而想到自殺的過程,不知道為什麼,我卻覺得好笑,真是不可思議。我在「金槍魚刺身」中感受到了悲劇之情,卻在這自殺的一幕中感受到了喜劇的氛圍。但是,有沒有可能,這個時候子規的疾呼其實有某種意義上的「歡笑」之意?在演完這一幕,並且把它寫下來之後,子規會不會感到前所未有的暢快? 在餐桌邊,幹事指名讓大家講話。坐在主賓詩人右邊的芥川君,臉色沉痛,站起來說:「我沒有什麼感想要在這裡發表,如果非要說的話,對於腸胃不佳的我來說,今晚擺在餐桌上的麵包硬得可怕。」說完就坐下了。那天晚上,芥川君不像前些年我在雜司谷墓地見到他時那麼孱弱。他講話時緊繃着的臉上寫滿了年輕和銳利。然而,誰都看得出來,某種嚴重的疾病已經從內里侵蝕了他的整個身體。直到今天我寫這篇追憶文時,「麵包硬得可怕」這句話依然清晰地迴蕩在我的耳底。我覺得那是他意外去世的一種暗示。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