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苦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山苦茶 |
中文名稱:山苦茶 別 稱:鷓鴣茶、毛茶、禾茶 科:大戟科 屬:野桐屬 |
山苦茶(學名:Mallotus oblongifolius)為大戟科野桐屬下的一個種,是高2-10米的灌木或小喬木,分布於印度尼西亞等國。花期2-4月,果期6-11月。
信息
拉丁學名:Mallotus oblongifolius (Miq.) Muell. Arg.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大戟目
亞目:大戟亞目
亞科:鐵莧菜亞科
族:鐵莧菜族
組:香野桐組
簡介
山苦茶灌木或小喬木,植物體干後有零陵香味,葉互生,長圓狀倒卵形,頂端急尖或尾狀漸尖,全緣,雌雄異株, 雄花序總狀,頂生,雌花序總狀,頂生,蒴果扁球形。種子球形。花期2-4月,果期6-11月。[1]
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2-10米,植物體干後有零陵香味;小枝被星狀短柔毛或變無毛,具顆粒狀腺體。
葉互生或有時近對生,長圓狀倒卵形,長5-15厘米,寬2-6厘米,頂端急尖或尾狀漸尖,下部漸狹,其部圓形或微心形,全緣或上部邊緣微波狀,上面無毛,下面中脈被星狀毛或柔毛,側脈腋有簇生柔毛,散生橙色顆粒狀腺體;羽狀脈,側脈8-10對;基部有褐色斑狀腺體4-6個;葉柄長0.5-3.5厘米;托葉卵狀披針形,被星狀毛,早落。
花雌雄異株;雄花序總狀,頂生,長4-12厘米,苞片卵狀披針形,長2-3毫米,雄花(1-) 2-5朵簇生於苞腋,花梗長約3毫米;雄花:花蕾卵形,長約1.5毫米,花萼裂片3枚,闊卵形,不等大,長約1.5毫米,無毛;雄蕊25-45枚,藥隔寬。雌花序總狀,頂生,長7-10厘米,苞片鑽形,長約2毫米,被毛,花梗長約2.5毫米;雌花:花萼佛焰苞狀,長約4.5毫米,一側開裂,頂端3齒裂,外面被星狀毛和疏生黃色顆粒狀腺體;子房球形,密生軟刺和微柔毛,花柱中部以下合生,柱頭長4-5毫米,密生羽毛狀突起。蒴果扁球形。直徑約1.4厘米,具3個分果爿,具3縱槽,被微柔毛和橙黃色顆粒狀腺體,疏生稍彎的軟刺;種子球形,直徑約5毫米,具斑紋。花期2-4月,果期6-11月。[2]
生長環境
山苦茶生於海拔200-1 000米山坡灌叢或山谷疏林中或林緣。
分布地域
產於廣東和海南。分布於亞洲東南部各國。
主要用途
鷓鴣茶能清熱解毒,並有好聞的藥香,清熱解渴,消食利膽,茶葉香氣濃烈,沖泡後湯色清亮,飲後口味甘甜,余香無窮,是理想的解油膩、助消化的保健飲料。有降壓、減肥、健脾、養胃之效,還可防治感冒,被歷代文人墨客譽為"靈芝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