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竹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山竹果

山竹(學名:Garcinia mangostana),又名莽吉柿、山竺、山竹子、倒捻子、鳳果,既可以指植物山竹,為金絲桃科藤黃屬下的一個種。可以指這種植物的果實山竹。山竹原名莽吉柿,原產於東南亞,一般種植10年才開始結果,對環境要求非常嚴格,因此是名副其實的綠色水果,與榴蓮齊名,號稱「果中皇后」。

目錄

基本內容

形態特徵

生產習性

營養價值

挑選技巧

注意事項

基本內容

山竹殼厚硬呈紫色,肉雪白嫩軟,味甜略帶酸,非常可口,並被稱為水果女皇。如果你不喜歡榴蓮,只吃山竹,那同樣是一種上好的水果,在炎熱的泰國,山竹上市季節正好又是最熱的夏季,多吃山竹也會大大有助您消火壓熱,清涼可口。

山竹是一種得天獨厚的水果,果殼厚,較不易損害果肉。且果樹壽命長達七十年之上。種植成本又不高。但需種植七八年才可收穫。不像紅毛丹只需三四年就有果實。榴槤過了五年也可出售了。泰國的羅勇府出產的山竹品質好。

山竹,原產於馬來半島和馬來群島,在東南亞地區如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緬甸栽

培較多。屬藤黃科常綠喬木,樹高可達15米,果樹壽命長達七十年之上。葉片橢圓,花似蜀葵,瓣紅蕊黃,大多為春花秋實。山竹雖然種植成本不高,但需種植多年才可收穫,一般在定植後10年才能采果。因產量不高,以致物罕為貴,售價常比美國的「五腳蘋果」高出一兩倍。台灣冬季氣溫較東南亞低,風土未能適應,因此雖在20世紀初即開始引種試驗已成功,但是台灣尚未實現經濟栽培,其關鍵在於高溫為其重要生長因子之一,如氣溫低於4°C,必遭寒害致死。但是在中國貴州黃果樹瀑布附近確產有山竹,而且味道很好。

果實

山竹果實大小如柿,果形扁圓,殼厚硬呈深紫色,由4片果蒂蓋頂,酷似柿樣。果殼甚厚,較不易損害果肉。果皮又硬又實,用筷子敲之「梆梆」有聲,剝開其殼,便見七八瓣潔白晶瑩的果肉,酷似剝了皮的大蒜瓣兒,相互圍成一團。山竹果肉雪白嫩軟,味清甜甘香,帶微酸性涼,潤滑可口,解乏止渴,生髮補身,為熱帶果樹中珍品,有果後之稱。

果樹

山竹果的名稱(purple mangosteen)雖然與芒果(mango)相似,但絕不能與芒果樹或芒果混為一談。 事實上山竹果樹與草本聖約翰草屬於同一科。

山竹果樹能生長到20至80尺高,除了流出黃色乳膠的部位外,山竹果樹的樹皮呈深褐色(接近黑色), 長又短小、茂密的常綠厚葉,而且果實必須用手採摘。花朵直徑 2.5~5 厘米,每簇 3-9 朵,長在枝頭。果樹長到 304.8 厘米高需要兩年或更長的時間。人們普遍認為這種果樹原產於巽他和摩鹿加群島(屬於東印度群島)上。種植後必須經過 7-9 年才能進行第一次收成,但大多是經過 10-20 年。完全成熟的山竹果樹平均可結出 500 個果實,但有些山竹果樹可結出多達 5,000 顆的山竹果。有些果樹產果可達 100 年之久。山竹果樹屬於「超熱帶氣候」植物,無法在 4.4℃ 以下或 37.8℃ 以上的氣溫下生存。在北緯 20° 的地方栽種山竹果樹均無法成功。中國黃果樹瀑布附近能產山竹,原因有待於研究。

形態特徵

山竹進行不完全無配生殖,因此不需要受精即可長出果實。剛長出的果實為嫩綠色,如果在樹下生長的話,果實會完全是白色。在接下來的兩三個月里,果實體積變大,外果皮顏色逐漸變深,最後變為深綠色。最終整個果實會長到直徑約4-8厘米為止,而且堅硬的外果皮會變得軟些,這是其種子已發育完全。當果實體積停止增大後,葉綠素合成減緩,另一色相開始顯現。最初果實的外果皮色素為綠色,上有紅色條紋,接着整體變為紅色,最後變為暗紫色,此過程持續十多天,標誌着果實完全成熟並可以食用。

山竹的外果皮中包含具有收斂作用的一系列多酚類物質,包括氧雜蒽酮和單寧酸,這些物質可以確保果實在未成熟時不受昆蟲、真菌、植物病毒、細菌和動物的侵害。其中氧雜蒽酮具有抗癌和抗氧化作用。

內果皮

山竹可食用的內果皮在植物學中被稱為假種皮,為白色,直徑約為4-6厘米,由4-8瓣組成,為楔形,其中包含無融合生殖種子。在外果皮的內層存在一些突起的脊,是柱頭殘留的痕跡,呈輪狀排列,與假種皮的瓣數相符。

種子

山竹的種子長約1厘米,扁平狀,屬於頑拗型種子,因此在發芽之前要保持種子的濕潤。其種子的胚為珠心胚,不需要經過受精。山竹的種子一脫離果實就可以發芽,而在乾燥條件下會迅速死亡。一個山竹果實中有多個種子,而其中只有一個可以萌發。

生產習性

山竹的種子是單性繁殖的,所以山竹的繁殖為無性繁殖。土壤和水分要求山竹對土壤的適應性廣,結在樹上的山竹排水條件要求好,相對粘土,山竹更喜歡有機物豐富,ph值在5—6.5的砂壤。山竹在年降雨量2000—2500mm的熱帶雨林生長茂盛。最好的生長條件是溫暖、潮濕、無雨季的地區。病蟲害雌黃病會引起樹枝和樹幹流出黃色滲液,如果樹皮損傷會導致果實變苦。收穫山竹栽培後,7—12年開始結果。嫁接的,6年結果。

山竹壽命長達70年之久,但生長緩慢,從栽培到結果需要七、八年的時間,果實成熟期為5—10月,以8—10月產量較高。山竹樹高達10米;葉長橢圓形,厚革質,先端漸尖,全緣;花徑約5厘米,萼片4片,花瓣4片,肉質,粉紅色;果實球形,直徑6—8厘米,深紫紅色果殼厚而韌,含單寧,可以入藥;果柄處有4片硬而內卷的大型革質萼片;果頂有星狀花紋,有4—8瓣不等。

山竹樹可長到7-25米高,樹冠為圓形或圓錐形,樹皮為黑褐色,樹皮汁液為黃色,至少需要5-6年才可結果,而大多數則需要8-10年。樹葉對生,長8-15厘米,為常綠厚葉,光澤皮革質感。花直徑2.5-5厘米,雄花或兩性花,兩性花生於嫩短枝的前端,1或2個。萼片及花瓣4枚,為肉質黃色雜有紅色和淡粉色。一朵花中雄蕊數量多,雌蕊一個,柱頭4-8裂。

山竹果實成熟後,果實為直徑4-8厘米的球形,表面光滑,肉質萼片及外果皮內層的柱頭殘存,果皮很厚且極為堅硬,需用刀才能切開。其果皮為黑紫色或粉紅色,很厚,味苦,一般不食用;果肉為白色,瓣狀,外觀頗似蒜瓣,可食用,味道濃郁,清涼甜美,口感柔和,有質感。

山竹需要生長在4 °C以上的環境中,否則植株無法成活。

營養價值

在熱帶地區一年四季都盛產新鮮的水果,但被人稱為「果後」的山竹每半年只產一次。在氣候溫和的北美和歐洲,人們對山竹几乎聞所未聞,而在熱帶雨林地區,山竹卻家喻戶曉,人們稱其為「果中之後」和 「上帝之果」。山竹所以稱為「果後」,除了本身味道甜美之外,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在古時東南亞醫藥中所擔當的角色,傳統上,山竹被人用來控制發燒的溫度及防止各種皮膚感染。而研究表示,山竹的果皮或外皮都蘊含豐富的Xanthone,不但具備抗氧化能力,也有助增進免疫系統健康,令人身心舒暢,整個山竹都有用,故深受人們推崇。也有以山竹果實做成的飲料登陸香港,正切合香港年輕一代鍾意果汁飲料的趨勢。

山竹果肉含可溶性固形物16.8%,檸檬酸0.63%,還含有其它維生素B1,B2,C4和礦物質,具有降燥、清涼解熱的作用,因此,山竹不僅味美,而且還有降火的功效,能克榴蓮之燥熱。在泰國,人們將榴蓮山竹視「夫妻果」。如果吃了過多榴蓮上了火,吃上幾個山竹就能緩解。

另外,山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類,對機體有很好的補養作用,對體弱、營養不良、病後都有很好的調養作用。

健脾生津,止瀉。皮:消炎止痛

主治脾虛腹瀉,口乾,燒傷,燙傷,濕疹,口腔炎

其果皮外敷有治療燙傷作用。

挑選技巧[1]

①看果蒂。果蒂其實就是山竹果實連接山竹枝的那裡,顏色越綠說明越新鮮。如果蒂葉顏色暗沉,表示此山竹已太老,不適宜吃了;如果果蒂顏色變褐色或者變黑,說明這個山竹放置時間太長了,有可能腐爛變質了。

②看顏色。色澤鮮艷、有光澤的山竹則說明是新鮮的。

③捏果殼。用手輕輕捏一下山竹的果殼,可以捏的動、有彈性的則說明是新鮮的。如果太硬,捏不動,則是太老或風乾了,這個山竹就不新鮮了。如果太軟,則山竹可能被泡了或者腐爛了。

④掂分量看大小。大小合適均勻、分量比較重的山竹,一般水分比較多,夠新鮮,也好吃。重量太輕的山竹,則可能是被風乾了,已經不新鮮了。

挑選山竹要總體觀察,果實表面不應該有黃色汁液;外皮應當完整沒有凹陷,沒有破損,沒有硬塊;在縫隙處要注意有沒有螞蟻等昆蟲殘留。

注意事項

孕媽媽要千萬注意:山竹中糖分較高,因此妊娠高血壓和妊娠糖尿病患者請勿食用;山竹中含有較高鉀質,患有腎病和心臟病的孕媽媽要少吃;山竹性寒涼,因此體質虛寒的人要少吃;另外,山竹富含纖維素,過多食用會引起便秘,這點孕媽媽不能忽視哦。

山竹不能和西瓜、豆漿、啤酒、白菜、芥菜、苦瓜同吃,如果孕媽媽擔心山竹的寒涼對身體有傷,可以煮着吃或是做菜,水果也可以入菜的。

參考資料

  1. 山竹果,搜狗, 2017-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