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海經之飛廉、化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飛廉,亦作蜚廉,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神怪。文獻稱飛廉是鳥身鹿頭或者鳥頭鹿身。最早出現於《楚辭·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

歷史記載

《孟子.滕文公下》:「周公相武王,誅紂伐奄。三年討其君,驅飛廉于海隅而戮之。滅國者五十,區虎豹犀像而遠之天下大悅。」《楚辭·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王逸註:「飛廉,風伯也」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引《上林賦》:「推蜚廉,弄解豸,格瑕蛤,鋋猛氏,曺騕褭,射封豕。」的句子,集解郭璞曰:「飛廉,龍雀也,鳥身鹿頭者」。

《漢書·武帝紀》:「還,作甘泉通天台、長安飛廉館。」,晉灼注飛廉曰:身似鹿,頭如爵(雀),有角而蛇尾」。

《三輔黃圖》:「飛廉,神禽,能致風氣者,身似鹿,頭如雀,有角而蛇尾,文如豹」。

南朝 裴駰《史記集解》:「應劭曰:『飛廉神禽,能致風氣。』晉灼曰:『身如鹿,頭如雀,有角而蛇尾,文如豹文也。』」

身份傳說

商朝重臣

商紂王時期,飛廉是商朝重臣,飛廉惡來父子倆都是後來秦國國君的先祖。《水經注》稱飛廉以善於行走而為紂王效力,周武王擊敗了紂王,飛廉殉國自殺,天帝為他的忠誠感動,用石棺掩埋他,並使他成為風神。

風伯

黃帝蚩尤時期,蚩尤的左膀右臂。風伯名字叫做飛廉,他原來是蚩尤的師弟。他的相貌奇特,長着鹿一樣的身體,布滿了豹子一樣的花紋。他的頭好象孔雀的頭,頭上的角崢嶸古怪,有一條蛇一樣的尾巴。他曾與蚩尤一起拜一真道人為師傅,在祁山修煉。修煉的時候,飛廉發現對面山上有塊大石,每遇風雨來時便飛起如燕,等天放晴時,又安伏在原處,不由暗暗稱奇,於是留心觀察起來。有一天半夜裡,只見這塊大石動了起來,轉眼變成一個形同布囊的無足活物,往地上深吸兩口氣,仰天噴出。頓時,狂風驟發,飛沙走石,把玩意兒又似飛翔的燕子一樣,在大風中飛旋。

飛廉身手敏捷,一躍而上,將它逮住,這才知道它就是通五運氣侯,掌八風消息的"風母"。於是他從"風母"這裡學會了致風,收風的奇術。蚩尤和黃帝部落展開的那場惡戰,傳說蚩尤請來了風伯、雨師施展法術,突然間風雨大作,使黃帝部眾迷失了方向。黃帝布下出奇制勝的陣勢,又利用了風后所製造的指南車,辨別了風向,才把蚩尤打敗。被黃帝降伏後就乖乖地做了掌管風的神靈。風伯作為天帝出巡的先鋒,負責打掃路上的一切障礙。每當天帝出巡,總是雷神開路,雨師灑水,風伯掃地。風伯的主要職責,就是掌管八面來風的消息,運通四時的節日氣候。[1]

化蛇'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怪獸。《山海經(中次二經)》有記載:「其中多化蛇,其狀如人面而豺身,鳥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見其邑大水。」這是個人面豺身,背生雙翼,行走如蛇,盤行蠕動的怪物。它的聲音如同嬰兒大聲啼哭,又像是婦人在叱罵。化蛇很少開口發音,一旦發音就會招來滔天的洪水。據說春秋時代,有農夫在魏國大梁城附近聽見嬰兒啼哭,找到後發現卻是一個蛇形妖怪。此後三天,黃河果然泛濫,淹沒沿途八百五十多個城鎮鄉村。[2] 載於《山海經·中山經卷》:「又西三百里,曰陽山……其中多化蛇,其狀如人面,而豺身,鳥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見其邑大水。」化蛇因在遊戲《軒轅劍》系列的早期作品中被定為低級妖怪,所以在大部分過人心中失去了應有的位置,淪為下級(雖然在最新作《軒轅劍外傳:穹之扉》中成為了隱藏BOSS)。相對而言,反而是日本著名漫畫《三隻眼》里的陵小路佩(正體是化蛇)和輕小說《東方妖遊記》里的水妖首領汪李(正體也是身為龍族的化蛇)比較廣為人知。另有說法是一頭九尾的蛇形怪物,頭上有獨角,出現即意味着將發大水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