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海經之嫦娥奔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嫦娥奔月: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講述了嫦娥被逄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一粒不死之藥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據現存文字記載最早出現於《淮南子》等古書。

嫦娥登上了月宮,據西漢《淮南子》等古書的記載,是因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從西王母那裡要來的不死藥,就飛進月宮,變成了搗藥的蟾蜍 。東漢高誘註解《淮南子》中說嫦娥是羿之妻。據說羿的妻子叫恆娥,因漢代人避當時皇帝劉恆的諱,之後名字改為嫦娥(一作常娥)。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更多

嫦娥到了月宮後,異常思念丈夫,而后羿也日思夜想,期望能再見到妻子。一天,一位仙人向后羿指點了方法:在八月十五月圓之夜,用麵粉作丸,團成如圓月的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後再連續呼喚嫦娥的名字,三更時分,嫦娥就可以回家團聚。后羿照做,果然見到了從月亮中飛來的嫦娥,夫妻重圓。這種麵粉做出的圓團後來就演變成了各式月餅。

中文名 嫦娥奔月 外文名 Chang e rushes to the moon 拼 音 cháng é bēn yuè 解 釋 嫦娥:月宮仙子。嫦娥奔入月中。 類 別 神話傳說 目錄 1 神話人物 2 傳說版本 ▪ 嫦娥奔月正版 ▪ 拋夫獨吞版 ▪ 后羿贈藥版 ▪ 拯救黎民版 ▪ 后羿不忠版 3 嫦娥奔月在寒亭 4 文獻記載

神話人物

嫦娥,是中國神話中的月宮仙子。《山海經》中古天帝——后羿的妻子、帝俊之妻,其美貌非凡,本稱恆娥(姮娥),因西漢時為避漢文帝劉恆的諱而改嫦娥,又作常娥。也有稱其姓純狐,名嫄娥。 神話中因服用帝俊自西王母處所求得的不死藥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廣寒宮之中。

在東漢之前,無資料明指嫦娥與俊是夫妻關係,《歸藏》對照卦象解釋可能為夫妻。直到高誘註解《淮南子》才指明嫦娥是帝俊之妻。在部分民間傳說中,將嫦娥與道教神話的月神太陰星君合併,尊稱為月宮黃華素曜元精聖后太陰元君,或稱月宮太陰皇君孝道明王,作女像。 另有觀點認為: 《呂氏春秋·勿躬》有句雲「尚儀作占月」,清人畢沅作注說:「尚儀即常儀,古讀『儀』為『何』,後世遂有嫦娥之鄙言。」即認為嫦娥的原型是《山海經·大荒西經》所記「生月十有二」之常羲。 但顯然該觀點沒有考慮到,早期戰國古籍里記載的嫦娥本名是「恆娥」(否同一人存在爭議),直到漢代因避諱才被改成嫦娥。

傳說版本

嫦娥奔月正版 相傳在遠古的時候,天上突然出現了十個太陽,曬得大地直冒煙,老百姓實在無法生活下去了。

有一個力大無比的英雄名叫后羿,他決心為老百姓解除這個苦難。后羿登上崑崙山頂,運足氣力,拉滿神弓,「嗖——嗖——嗖——」一口氣射下九個太陽。他對天上最後一個太陽說:「從今以後,你每天必須按時升起,按時落下,為民造福。」 后羿為老百姓除了害,大伙兒都很敬重他。很多人拜他為師,跟他學習武藝。有個叫逄蒙的人,為人奸詐貪婪,也隨着眾人拜在后羿的門下。

后羿的妻子嫦娥(原名:姮娥),是個美麗善良的女子。她經常接濟生活貧苦的鄉親,鄉親們都非常喜歡她。一天,崑崙山上的西王母送給后羿一丸仙藥。據說,人吃了這種藥,不但能長生不老,還可以升天成仙哩。可是,后羿不願意離開嫦娥,就讓她將仙藥藏在百寶匣里。

這件事不知怎麼被逄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藥弄到手。八月十五這天清晨,后羿要帶弟子出門去,逄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到了晚上,逄蒙手提寶劍,迫不及待地闖進后羿家裡,威逼嫦娥把仙藥交出來。嫦娥心裡想,讓這樣的人吃了長生不老藥,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嗎。於是,她便機智地與逄蒙周旋。逄蒙見嫦娥不肯交出仙藥,就翻箱倒櫃,四處搜尋。眼看就要搜到百寶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藥,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吃了仙藥,突然飄飄悠悠地飛了起來。她飛出了窗子,飛過了灑滿銀輝的郊野,越飛越高。碧藍碧藍的夜空掛着一輪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飛去。

后羿外出回來,不見了妻子嫦娥。他焦急地衝出門外,只見皓月當空,圓圓的月亮上樹影婆娑,一隻玉兔在樹下跳來跳去。啊,妻子正站在一棵桂樹旁深情地凝望着自己呢。「嫦娥,嫦娥」后羿連聲呼喚,不顧一切地朝着月亮追去。可是他向前追三步,月亮就向後退三步,怎麼也追不上。

鄉親們很想念好心的嫦娥,在院子裡擺上嫦娥平日愛吃的食品,遙遙地為她祝福。從此以後,每年八月十五,就成了人們企盼團圓的中秋佳節。 拋夫獨吞版 嫦娥知道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討來了不死之藥,就生了服藥成仙之心。有一天,就趁着后羿不注意,偷吃了不死藥,然後就飛到月宮。 后羿贈藥版 據古籍《墉城集仙錄》記載:「吳姮娥,羿妻也,羿司射衛黃帝之宮,入宮得瓊藥之丹以與姮娥,服,飛入月宮,為月中之官。

拯救黎民版

羿是遠古時期有窮國的國王,力大無窮,勇武善射,但性格暴戾,濫施苛政,弄得民不聊生。羿想長生不老,他於是從王母娘娘那裡拿來了可以成仙得道的靈藥。美麗善良的妻子嫦娥得知此事,為使百姓免受羿長期的殘暴統治,就偷偷把仙藥吃了,化作仙女飄向月宮,成了月宮中的神女。

后羿不忠版

屈原的《天問》中說:后羿成為射日英雄後,對嫦娥有不忠行為,和河伯的妻子發生曖昧關係,因而引起嫦娥極大的不滿,一氣之下就離開后羿跑到天上去了。

嫦娥奔月在寒亭

嫦娥奔月是中華民族千年的美麗傳說,而在寒亭區也流傳着一段與當地有關的嫦娥奔月傳說。文化藝術工作者創作完成系列年畫「嫦娥奔月」。圖片詳見「嫦娥奔月年畫」。 據傳,嫦娥原是居居住在古寒國(今寒亭)雲台山下的一位美麗少女,當年她的第二任夫君寒浞在雲台山上所建的宮殿名叫廣寒宮。嫦娥之所以從雲台山上奔月而而去,是意外也是巧合。寒亭當地流傳着這樣一首順口溜:「嫦娥奔月雲台山,民間故事千古傳。天上人間相望時,自雲妾是月中仙。」相傳在雲台山上有一個古井,裡面不停地向外冒溫泉水霧,像雲彩一樣。寒浞在古井附近給嫦娥修了一個浴池,用古井中冒出來的霧取暖,嫦娥經常在裡面洗澡。 [1]

文獻記載

最早紀錄嫦娥事跡的是商代的巫卜書

秦代王家台秦簡《歸藏》,於1993年3月在湖北江陵王家台15號秦墓中出土。其中的《歸妹》卦辭為:昔者恆我(姮娥)竊毋死之藥於西王母,服之以(奔)月。將往,而枚占於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且大昌」。恆我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蠩

西漢初期的《淮南子》(公元前139年成書)。其中使用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作為典故引用:「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 東漢高誘為《淮南子》作的註解中寫道:「姮娥,羿妻也。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也。」 晉代干寶所著《搜神記》中的記述並認為是引自《靈憲》

南朝齊國的劉勰在成書於公元501至502年的《文心雕龍·諸子》篇中記載:「《歸藏》之經,大明迂怪,乃稱羿斃十日,姮娥奔月。」

南朝梁國蕭統在《文選》中選入了王僧達的《祭顏光祿文》,其中有「涼陰掩軒,娥月寢輝」的句子。 南朝梁國劉昭編寫的《後漢書·天文志上》補註引東漢張衡所著《靈憲》曰:「羿請無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之以奔月。將往,枚筮之於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其大昌」。姮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蠩。」[2]


唐朝的李善在注釋時寫道:「《周易》、《歸藏》曰,昔日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同樣提及《歸藏》中嫦娥奔月的記錄。

唐代《初學記》引用古本的《淮南子》,其中的版本則是:「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羿妻姮娥竊之奔月,託身於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

唐代李商隱在《常娥》一詩中「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間接提及嫦娥奔月。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