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鏽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山楂鏽病
山楂鏽病,主要為害葉片、葉柄、新梢、果實及果柄。葉片染病,初生桔黃色小圓斑,直徑1-2mm,後擴大至4—10mm;病斑稍凹陷,表面產生黑色小粒點,即病菌性孢子器;發病後一個月葉背病斑突起,產生灰色至灰褐色毛狀物,即銹孢子器;破裂後散出褐色銹孢子。最後病斑變黑,嚴重的乾枯脫落。
基本信息
別 稱:山楂鏽病
常見發病部位:葉片、葉柄、新梢、果實及果柄
常見症狀:產生灰色至灰褐色毛狀物
傳染性:有
為害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葉柄、新梢、果實及果柄。葉片發病,初生橘黃色小圓斑,直徑1~2 毫米,後擴大至4~10 毫米;病斑稍凹陷,表面產生黑色小粒點,即病菌性孢子器;發病後1個月葉背病斑突起,產生灰色至灰褐色毛狀物, 即銹孢子器;破裂後散出褐色銹孢子。***後病斑變黑,嚴重的乾枯脫落。葉柄發病,初病部膨大,呈橙黃色,生毛狀物,後變黑乾枯, 葉片早落。[1]
發生規律
由擔子菌亞門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在檜柏針葉、小枝及主幹上部組織中越冬,借風、雨傳播、侵染危害,潛伏期6~13天。5月份降雨早、雨量大,發病重。展葉20天以內的幼葉易發病;展葉25天以上的葉片一般不再受侵染。
防治方法
(1)山楂園附近2.5~5 公里範圍內不宜栽植檜柏類針葉樹。若有應及早砍除。
(2)果園清理,對果園的枯枝落葉及附近的雜物、垃圾要全面清理,焚燒深埋,消滅越冬蟲暖和病菌。
(3)不宜砍除檜柏時,山楂發芽前後,可噴灑45%晶體石硫合劑30倍液,以除滅轉主寄主上的冬孢子。
(4)藥劑防治。冬孢子角膠化前及膠化後(5 月下旬至6 月下旬) 噴2~3 次50%硫懸浮劑400 倍液或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25%敵力脫乳油3 000 倍液,隔15 天左右1 次, 防治1 次或2 次。[2]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