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棗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山棗鎮隸屬於湖南省湘鄉市,位於湘鄉市城郊西南,距城區10公里,1995年5月由原山棗鎮、洪塘鄉、蓮花鄉合併而成。320國道穿境而過,從洙津渡大橋至青順村長約8公里,橫貫10個村。漣水繞境流經鎮內18個村,長度40餘公里,山棗鎮地勢南高北低,且以320國道為明顯分界線,國道以北大部分為地勢平坦的河套區,以南則多為丘陵山區。[1]

歷史沿革

山棗鎮是湘鄉市轄鎮。1952年設山棗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87年建鎮。總面積101.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789.07公頃,其中水田2655.47公頃,旱土133.6公頃。 山棗因通往寶慶(今邵陽)的古驛道上之「山棗老街」附近盛產紅棗,稱棗子坳,「山棗」之名即由此而來。1984年,省人民政府批准山棗為縣轄建制鎮,1995年全市撤區並鄉建鎮,由原山棗鎮、洪塘鄉、蓮花鄉合併而成。2017年,面積101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

山棗鎮轄:山棗居委會1個居委會 ;鹽井洙津、新飛、飛漣、龍泉、厚豐、窯沖、萬貫、山棗、虎形、金華、青順、城江、水東、城埠、白沙洲、經正、葆元、新躍、新塘侖、洪塘、洪山、楓樹、山田、雙林、橋台、永興、低坪、良山、蓮花、蓮峰、蓮長、望岳、大山、雲山、九江、高勝、蠶勝、新勝、大勝、板托41個村,總面積101平方千米,鎮內有小型水庫3座,韶山灌區總乾渠受益村為23個,總灌溉面積近1.6萬畝,共有在職機關幹部155人,離退休幹部34人。

地理位置

山棗鎮位於湘鄉市城郊西南的漣水南岸,東有洙津渡大橋與崑崙橋街道辦事處連接,南與梅橋鎮、栗山鎮、於塘鎮及湘潭縣接址,北與泉塘鎮、潭市鎮隔河相望,西與於塘鎮、潭市鎮、栗山鎮毗鄰。[2]

經濟概況

2007年,山棗鎮農林牧漁總產值27681.05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8800萬元,完成財政收入817萬元。

山棗鎮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有國家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示範基地一個,設在洙津村;特色農業比較明顯,小有名氣的有:洙津花卉、窯中肉牛、山棗魚苗、洪塘棉花、白沙蔬菜、蓮花毛竹,320國道沿線上堪稱蛋市走廊。鎮內工業基礎較好,但發展欠平衡,共有山棗鍛鑄、全福木業、誠鑫牧業、洪塘機械等11家具一定規模和檔次的企業。

大都坐落在依自然地理條件而呈東西向帶狀分布的「三線」地區(320國道、韶山灌區總乾渠、漣水)。可以說,「三線」帶狀區是山棗鎮經濟發展的核心區,其天然的區位優勢是工業發展和項目建設的投資首選地,發展潛力較大。

山棗鎮屬湘鄉糧食主產區

主要農作物有水稻、油菜、玉米、大豆、花生、棉花、油茶、柑橘、甘蔗、葡萄等。2007年,山棗鎮糧食播種1515.33公頃,總產量10910噸;油菜151.4公頃,產量340.65噸;大豆40公頃,產量270噸;花生106.27公頃,產量318.8噸;棉花37.33公頃,產量56噸;蔬菜518.4公頃,產量3888噸;茶葉25.47公頃,產量2噸;玉米6.67公頃,產量50噸;水果100公頃,產量711噸;油茶林8公頃,生產茶油60噸;西瓜13.33公頃,產量800噸;甘蔗13.33公頃,產量1000噸;全年飼養生豬214816頭,出欄148902頭;全年出籠家禽8.61萬羽,存欄耕牛670頭,出欄肉牛801頭,養蜂110箱,水產品2600噸,山棗鎮農業總產值7981.57萬元,林業總產值57.16萬元,牧業總產值17695.32萬元,漁業總產值2093萬元,服務業總產值146萬元。

山棗的種植業以水稻為主

兩季種植面積在5666公頃以上,其中優質稻4133公頃,擁有國家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示範基地1個,在結構調整中,有比較優勢且具一定規模的有洙津的花卉苗木和大棚西瓜、甘蔗,新飛的食用菌,蓮花的毛竹,洪塘的棉花,白沙的蔬菜,山棗的魚苗,堪稱「一村一品」,依託長4.5公里320國道的交通便利而打造出了繁華的「蛋市走廊」。

人傑地靈

山棗,因漣水河和潭寶公路穿境而過,自古水陸交通兩便,因此信息通達,人傑地靈。這裡先後養育了「湘軍之母」王鑫、湘軍名將劉錦棠,以及當代作家譚凱文。

基礎設施

320國道橫貫東西10個村,南北向的骨幹線山巴、成大公路全長22公里已完成全面硬化,並與省內首座靠民間資本300餘萬元興建的潭市漣水大橋相接。山棗鎮公路網絡基本成型,41個村都有村道相連,通村公路密布,通過近幾年的改造,已擁有村級水泥路108公里。2007年,建成35千伏變電站1個,農電網改已完成36個村,山棗鎮已開通程控電話2062門,移動電話2002部,寬帶上網60戶,已發展有線電視用戶886戶。山棗的農田灌溉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韶山灌區總乾渠受益村為23個,總灌溉面積近1066公頃,另有小型水庫3座,灌溉農田527公頃,漣水繞境18個村,總長約45公里。[3]

引資招商

山棗鎮積極招商引資,支持個體老闆合資入股辦公司,採用「公司+農戶」的合作方式,建立大型規模化綜合養殖基地,取得了初步成效。

山棗鎮為了大力發展草食牧畜,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了不少外來投資者。2007年個體老闆陳建強、陳建民、潘學文3人,看中了山棗鎮發展養殖業的良好環境,以股份合作經營的形式,創辦了誠鑫農牧有限公司,在農業、畜牧等部門的指導下,利用坐落於新塘侖村原二化廠空閒場地,建立集牧草種植、梅花鹿、菜牛、生豬、禽類養殖為一體的大型綜合養殖基地。

這種公司承擔市場風險,養殖戶承擔飼料風險的新型產業化模式深受農戶歡迎,山棗鎮已有10多個農戶和公司簽訂了合同。公司已投入資金80多萬元,開發草場30畝,計劃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將大力擴大基地規模,達到每年可存欄鹿180頭,育菜牛400頭,出欄豬200頭,發展禽類1500羽,牧草種植達200畝,成為湘鄉市最具規模的大型綜合養殖示範基地。

鄉鎮企業

鍛造、鑄造、皮鞋、裝飾板材、磚廠、塑料製品業、礦泉水等,集中在依自然地理條件而呈東西向分布的「三線」(320國道、韶山灌區總乾渠、漣水)帶狀區內。2007年,完成工業總產值4億元,增加值2.7億元。[4]

旅遊資源

漣水河大橋

在湘鄉山棗鎮洙津渡處現有一老一新兩座橋,老橋名萬福橋,歷史

悠久,建於清雍正四年(1726年),至今仍然保存完好,曾為漣水

河兩岸人們的交通便利做出貢獻,被譽為「楚南大觀」;新橋名洙津

渡大橋,建於2005年,是為保護和替代萬福橋連接漣水河兩側的

320國道而建。

雲霞亭

雲霞亭位于山棗鎮雲山村雲霞嶺上兩座山峰之間,與湘潭縣搭界,是清代湘鄉蓮花、山棗、栗山等地通湘潭去南嶽朝拜必經之地,為扼通湘潭歇馬、衡山之捷徑。據清同治十三年《湘鄉縣誌》記載:蓮花六都,在治南四十里……其關隘有牛下嶺(一名雲霞嶺,界湘潭,山竣路狹,可設碉卡)。此處山高林密,地勢險要,海拔近400米,從山腳開始有一條寬約1米,麻石鋪成的崎嶇小路直通關隘,通關後經過一平地即進入湘潭縣界。

雲霞亭形似一座城樓,全麻石結構,形制採用「因地制宜,用險制塞」的規劃。城牆高4.4米,長約7米(因山體滑坡,無法測量其原有長度),寬6.8米,兩頭與山峰相連,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氣勢。關隘用方形石門作通道,石門上方嵌有石碑,碑正中書「雲霞亭」,左右兩側分別刻有「朱名湘書、大清嘉慶十年、乙丑春榖旦」字樣。通道長6.8米,寬4.4米,用條石砌成,兩側有長石凳,應是供人休息之用。

在關隘南面建有一座聖恩廟,敬奉關帝,建於清嘉慶二十年(1815),全麻石結構。廟宇坐北朝南,長4.2米,寬4.45米,屋頂用條石銼成片狀,相互銜接呈階梯狀,內有兩根石樑承重。廟內供有諸多菩薩,外坪有一石香爐。

此關隘歷經兩百年風雨至今保存完好,為研究清代湘鄉的防禦性建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同時又為湘鄉文物普查增添了一處新的亮點。[5]

參考文獻